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品牌策略可以參考經濟學,分為「總體品牌」與「個體品牌」嗎?

文:Porter

在腦中揮之不去的品牌品牌牌嗎想法,想想還是策略得寫下來也許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探討。

過去在討論品牌(Brand)或品牌化(Branding)的可參考經時候脫離不了幾個面向,像是濟學品牌目的、形象、分為個性、總體語調,與個在我看來,體品這一類的品牌品牌牌嗎定位跟設定是很私密的,也就是策略把品牌視為「個體」,我們說的可參考經,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濟學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分為

另一方面,總體我們常常會觀察趨勢,與個品牌化的本質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是一種資產。我們也不難發現品牌的發展其實是有趨勢的,而且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

品牌學有機會像經濟學那樣分成「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嗎?這樣會不會操作品牌上比較好區分需求?舉例來說,一個客戶找上品牌顧問尋求幫助,客戶需要的其實是符合市場趨勢的品牌操作,包括市場溝通、宣傳等,但品牌顧問堅持要從個體品牌著手,重新定義品牌形象、價值觀跟CIS等。

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發生,很多時候企業不相信品牌,認為品牌只是重新換個識別沒有長期效益,往往就是因為品牌顧問只完成了一次性的品牌重塑(個體),但企業卻希望能夠直接帶來商業效應(總體市場)。牛頭不對馬嘴,甲乙方期待與認知不同,迎來的自然就是期待落空。

如何解釋總體品牌及個體品牌

這裡雖然用了「總體」跟「個體」,但跟經濟學的用法應該是八竿子打不著,我本身也不是經濟學背景,所以也不假裝懂這一部份的知識,就當作只是用了相同的字眼。

  • 個體品牌(Micro-branding)

對我來說,品牌是非常私密、個人而且需要忠於自我,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個性、擅長什麼、喜歡什麼,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套用在個人品牌或是企業品牌都一樣。所以在執行branding的時候,一般都先從訪談做起。

個體品牌專注於特定公司或產品的形象、特點和市場定位,透過深入了解個體的優勢和劣勢,找到獨特的價值主張,也就是能給消費者什麼只有我能給的價值。

個體品牌簡單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由裡至外完整的定義一個品牌。讓一個品牌說得出特色、有差異,同時具有識別度,不用說明就認得出,消費者或客群不會將A品牌搞混成B品牌。

企業識別系統以及產品品牌(或產品定位)也許可以歸類在這個範疇:

CIS企業識別系統,其中大致包括:

  • 你看起來怎麼樣 - 視覺識別 (visual identity) - 如標誌、顏色、聲音、輔助圖形等
  • 你怎麼說話與做事 - 行為識別 (behaviour identity) - 如口號、文案、語調等
  • 你認為什麼是對的 - 理念識別 (mind identity) - 如品牌故事、文化、價值觀、理念等

產品品牌(product branding)

認識一個品牌的視覺、行為與理念之後,身為消費者則會思考這個品牌的產品與服務能給我什麼直接的價值? 是享受、便利、解決基本需求、節省成本,面對的目標客群是誰? 這群客群有沒有特殊的需求?

如果把企業或個人當成個體品牌的單位,企業可能會有多條產品線,每個產品線其實都需要各自的產品品牌定位,因為面對的消費者階級都不同,例如同樣是化妝品,面對學生與上班族就需要截然不同的產品定位(包括價格定位)。

CIS系統與產品品牌系統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難就難在產品品牌要在凸顯產品特色的同時,也能完整遵循CIS系統。舉例來說,消費者走到賣場能輕易辨識Apple的高階iPhone Pro系列與入門iPhone SE系列(清楚的產品品牌),但同時也都知道這是Apple的產品(遵循CIS系統)。

  • 總體品牌(Macro-branding)

品牌的本質既然與商業行為息息相關,那麼品牌的行為就不可能不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整體脈絡脫鉤,因此像是Interbrand、Pantone每年會提出品牌或是色彩趨勢,這些趨勢背後的依據就是社會經濟科技的大趨勢。

總體品牌就像是品牌發展脈絡的廣泛概念,從最早烙印在牛隻上用來辨識擁有權,後來多了品質保證、次文化的歸屬感,再到近期談論社會責任的行為,我認為都屬於總體品牌的範疇。

如果說個體品牌是聚焦在自己,那麼總體品牌就是「所有人在玩什麼」?清楚表述自己的特色還不夠,還要能夠跟上市場的主流趨勢。

總體品牌就像是整個行業或市場的品牌氛圍、品牌趨勢以及消費者對該行業品牌的整體看法。我們很常舉例「柯達」沒有跟上數位潮流錯過數位相機的趨勢而被淘汰的故事,更仔細地說,柯達並非沒有做好個體品牌,而是沒有做好總體品牌。

除了柯達時刻,在近幾年的大事件中我們的文章也有提過,像是〈疫情期間品牌可以做些什麼回饋社會〉、〈元宇宙來臨,品牌如何改變溝通方式〉、〈AI時代中,品牌的角色該如何變化〉。

品牌受到科技趨勢影響的程度遠遠不只如此,像是4G的出現造就串流媒體品牌的興起,進而改變消費者習慣的溝通方式(照片、影音、短影音);或是物聯網的普及推進智慧家電的逐步普及;或是隨著環境議題的浮上檯面,讓眾多品牌紛紛制定自己的綠色生產計劃;或是對於LGBTQ的議題趨勢,品牌開始紛紛表態、支持。

品牌策略: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的交互

「策略」是指一間企業如何從A走到B,思考A志B的最佳路徑、方法手段、工具,以商業角度考量,策略的成效要能強化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效益。

那麼品牌策略是不是可以解釋成,以符合品牌原則的策略手段強化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效益、品牌目標與核心價值。簡單來說,在不考慮品牌的前提下,也許有10個手段能從A走到B,但加上品牌的元素後,可能只剩3個手段。

一個完整的品牌策略必須同時考慮到個體品牌與總體品牌,在清晰呈現品牌的同時,也掌握市場趨勢保持競爭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