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作為新興第三政黨,選總首先要做到的個人是生存。
根據這次的林民九合一選舉,民眾黨全國縣市議員總得票數是眾黨制度45萬票,得票率剛好是不足不全4%;不過全台議員當選了14人、縣市長1人,且主成績可謂不俗。明柯嗎但是文哲新興政黨要在藍綠兩大黨夾殺下脫穎而出,有許多先天的機會限制。
以近來最強的選總新興政黨時代力量為例,時代力量2018年議員就一口氣選上了16席。個人2020年大選,林民時代力量的眾黨制度政黨票得票數近110萬票,得票率7.75%,不足不全拿下三席不分區立委。且主不過到了這次2022年,全台議員就只剩下六人。可以說浪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第三政黨如果沒有穩定的制度、人才跟主義,都不容易生存。
民眾黨現在以柯文哲為首,領袖魅力是足夠的,但是選總統是全黨的事,民眾黨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才不足、制度不全跟主義不明。
人才不足、制度不全
人才跟制度乃是一體兩面。柯文哲作為一個強調制度、SOP的急診科醫師,在政治實務運作上,做出了很多妥協。最主要是在用人上面,柯文哲原先希望用公開徵選跟公開制度來招募人才,但是領袖級的人才是無法徵選的,而是必須三顧茅廬去請來的。
柯文哲人馬從一開始的百花齊放到後來的快速流失,原因都是一樣:成也柯文哲,敗也柯文哲。
柯文哲對自己欣賞的人才,的確給予足夠的禮遇,甚至願意打破常規給出更高規格的待遇。問題是這個標準極不透明,如果非其所好,往往會造成衝突,加上柯文哲天生聰明、個性驕傲,難以與人長期共事。至今為止,民眾黨的人才流動率極高,而且一旦離開,往往就是翻臉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缺乏足夠的人才庫,將是柯文哲邁向總統路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