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委屈是一道隔夜菜》:近鄰是最好的親情距離,既守得住秘密,又能相互馳援

文:高愛倫

自由,委屈是道隔的親和諧的根本之道

除非另有特殊共識的需要,除非雙方個性能相互承讓,夜菜援我認為自主小家庭的近鄰年輕人,應以獨立居住為優先,最好住秘但不要忘了時時回家探望爸媽,情距作為長輩的離既父母,則要學習放手,密又信任孩子有能力也有權利擔任一家之主。互馳

我第一次婚姻是委屈在26歲的時候,爸爸對親家說:「什麼條件都沒有,道隔的親但是夜菜援希望允許他們自己居住。」

17年婚姻結束後,近鄰現在我已屆臨70,最好住秘除了前夫不愛我,情距我和曾經的婆家每一成員,迄今都保持友好,我想這是兩個原生家庭的長輩都有傳統敦厚家風所致,此外,小家庭跟大家庭可以各自為政、彼此關係獨立,讓我勇於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這樣的姻親背景,單純中有彈性,是我一直主張成家孩子全面當家的理由。

我見過很好的家庭,很好的父母,很好的孩子,在多出一層婚姻關係後,彼此的適應力突然懸崖式崩盤。我們以為婚姻只會緊繃婆媳關係,事實不然,有些母子母女父子父女,也會因為孩子有了心上人,而產生微妙的失落感,如果彼此不做調整,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寬闊的鴻溝,甚至造成陌路的遺憾。

婚後子女跟爸媽的衝突點各有感受,籠統關鍵只有一個:他們需要擁有一切自主的主權,他們對父母的指揮安排,很容易就誤解是剝奪自由。親人間對自由尺度的界線也各有主觀,那說不清楚的感覺,充滿某一種堅定:「我很愛你,但是我不能只依照你設定的方式與條件,來過我的日子。」

等到對同樣感覺疲憊時,反應的就更直接,更不修飾:「你幹嘛什麼都要管?」

至於父母,在提供很多實質實物的支援後,格外擔心孩子受欺受騙,這樣的不安全感,讓他們把關心程式誤寫成操控慾,這也是長輩常面臨的委屈:「我什麼都為你設想周到,你不但不感念我們對你的愛,還把我當敵人對待?」

相愛的人相怨懟,真的很悲痛。

養兒方知父母恩,是一種好的認知態度,但是相對的,為母則強,有了自己孩子的小爸媽,在學習訓練自己對家庭的擔待時,會同時出現多角多元的責任勇氣,當他相信自己的同時,可能因為他很會查網取得新知,就越發不能接受上一代的觀點。

兩代之間要取得成年後的和諧,在長輩方是比較吃力的,因為他生活繁忙程度不似過往,況且孩子是他一輩子全力以赴的投資,就算沒有期待回報,在情感上的依賴還是會由弱轉強,當雙方謹守一些默契時,父母尤其要先健全自己的生活。

父母自己的生活圈

媽媽年輕時等著先生回來吃晚飯,年邁時等著兒女回來吃晚飯,你甘於這樣的自虐,子女們卻未必覺得這樣的節奏對他是美好,他的年齡正需要建立同儕的社交,如果總是惦念與父母共餐,他會沒有壓力嗎?

父母只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孩子知道你不孤單不寂寞,他在外面的飛翔就充滿自由。

所有高齡健康父母,不要輕易終結自己的社會活動、康樂活動。

  • 凡事化主動為被動

如果需要爺奶幫忙照顧小孫,小家庭開口邀請時絕不拒絕,但子女無意延攬時,長輩不必搶著去做保姆。爺奶寵愛孫子輩就好,不必溺愛,也不必有過多教育,留點機會給他的父母過癮。

工作選擇有任何轉變,謝謝他願意告訴你,你可以分析利弊,但一定要他自己做決定與選擇。

太優秀的父母,有時是最強大的敵人,因為你的小小反駁,就會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不用罪惡感綑綁孩子

如果身家要早早轉移給孩子,轉移前,必需百分百考慮清楚;已經做了,千萬不要後悔,也不要勒索,更不要跟他討人情。

家人是親人,不是恩人,就算有恩,有何可說?他懂,他就有心,他不懂,你渴望甚至強迫他低頭說謝,其實才是真正抹殺自己的苦心,痛心的程度數以千倍。

試著學習讓他自由,在自由心境下選擇的人生路,他會對自己盡力。

  • 完美是很恐怖的標準

有的父母,事業有成、擁有社會地位、自己又很孝順,很自然,凡事滿分就是他的標準,因為他都做到了,他也覺得自己培育的孩子一定有相同能耐;殊不知,完美的父母常常是沒有滿足點的教練,像孩子這樣的選手,很容易越學越退步,慢慢就失去了信心。

別巴望成年成婚孩子還把父母當作世界軸心,也不必以他來訪的頻率,評估他是否心眷父母。

  • 近鄰是最好的親情距離

讓孩子住在鄰近絕對比住在一起好,這樣一來,小倆口吵架溝通都很方便。慣例,媽媽的都是子女的,子女的卻不是媽媽的。既然如此,隔個門號,隔一片牆,會讓上下兩代有很大空間,既守得住秘密,又能相互馳援。

人生這條路,不管我們是任性還是韌性,都已歷經多少次孤注一擲?贏了,繼續走,輸了,也熬過。什麼年齡的父母,都該學著和現代觀念結合,現在30歲的他們,不可能像當年30歲的我們,所以高齡一點的我們,也要擺脫記憶中那些高齡人的作風。我們不要緬懷早年的倫理關係,想多了,會誤會自己做錯了什麼,世界本來就是不停的在變,愛孩子愛了幾十年,何必在乎總有幾里路是崎嶇不理想的?

把孩子當朋友,把朋友當家人,把家人當親戚,把親戚當忘年之交……,沒錯,打散每一種關係人的既定印象,這樣,你不會鎖著各自單一的作用功能投入期待,把自己從下一代的焦點中拔出,自己也會自由很多。

年輕時被孩子愛,很當然,但是年紀到了,做父母也如同完成階段性任務,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愛就會產生生物性的轉移,我們必須適應、懂得安排生活,脫離對子女的牽掛、依賴性後,還是有很多樂子可以嘗試的。

書籍介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