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號日記
好懷念以前全家人一起出去玩,走孩自主這麼爸爸教我釣魚,麼辦媽媽跟我一起撿貝殼,保護但這陣子爸爸很少回家,兒少媽媽說爸爸常加班跟出差,生命實禮拜天晚上爸爸很晚才回來,走孩自主這麼我聽到他們在客廳吵架,麼辦媽媽還哭著說不想活了,保護 半夜我偷偷跑去媽媽旁邊安慰她希望她不要難過。兒少但⋯

8月2號日記
最近媽媽開始吃好多藥,而且常常一直哭,走孩自主這麼我問媽媽是麼辦不是感冒身體不舒服? 她沒說什麼。爸爸這個週末還是保護沒回來,媽媽說要帶 我出去玩,兒少我問媽媽要去哪裡玩,生命實媽媽說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玩,而且不會再 看見爸爸了。
在這樣的日記當中你是否察覺到了什麼呢?像是這樣的狀況有可能就是所謂 「殺子自殺」的前兆。
每年,在臺灣約發生6到10件類似這樣的悲劇,而這樣的悲劇往往突發性很高,我們能做些什麼成為保護孩子生命的關鍵人呢?

也許你會想,明明他平時很愛孩子怎麼忍心下手呢?其實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有90%的殺子自殺案件過往沒有受虐通報紀錄。

且社區鄰里也沒發現異狀,進一步分析殺子自殺原因,主要為婚姻衝突、心理健康問題、經濟困難或兒少患有身障或重大疾病導致照顧者累積⻑期壓力等,這些都是潛在風險因子。

其中在婚姻衝突部分佔了47%,父母有心理健康問題佔了23%。

進一步歸納殺子自殺的動機,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為報復另一半,常見於父母爭執之後,一方與孩子一起離世,⺫的是要讓另一方永遠懊悔。

第二類為父母擔心自己離世後孩子無人 可託付,擔心孩子在世上受苦,並且認為帶孩子一起走對孩子們是最好的。 華人父母常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自己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當自己沒有路可以走,認為孩子也該與自己一樣。

但無論基於何種原因,孩子都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應擅自剝奪孩子的生命 權,當成談判籌碼甚至是陪葬品, 孩子生命的自主權應該更加地被重視。

其實殺子自殺案例中,有5成以上的家庭還是會向親友透露訊息。

所以當我們發現家人或親友有憂鬱症狀 或是夫妻嚴重衝突,特別是出現自殺意念或行為時, 除了協助他們尋求社工、諮商師及醫師 等專業人員的幫忙。

最重要的是接納、 陪伴與支持他們。在父母犯下殺子自殺悲劇前,即時察覺、 制止並協助通報,就能成為保護孩子生命的關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