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浙江首家黑水虻“超级”车间:日处置易腐垃圾破百吨

老百姓一日三餐产生的超级餐厨垃圾,易腐败发酸发臭、浙江滋生蚊蝇等有害生物和传播疾病,黑水如何做到无害化生态处理?近日,虻车记者在浙江省首家黑水虻“超级”车间看到,间日腐生性水蛇科昆虫立大功了,处置日处置易腐垃圾突破百吨。易腐

黑水虻吃的垃圾是易腐垃圾,排泄出来的破百是有机肥料,昆虫本体是超级优质饲料原料,油脂还能用于医药保健。浙江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黑水腐生性昆虫——黑水虻规模化养殖车间,记者看到20余米高、虻车30多米宽的间日车间内,从下到上一层层布满了储料盒,处置数以万计的黑水虻幼虫在24小时不间断进食。它们以6天为一个周期,快速消解餐厨垃圾。

通过生物转化,在黑水虻“超级”车间,易腐垃圾60%转换为昆虫蛋白,40%变为虫粪有机肥。同时,黑水虻幼虫经过筛分,保留1%-2%送入种蝇室育种,形成垃圾资源化处理链闭环,实现易腐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由于黑水虻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酶、解毒酶、水解酶、有机酸等抗菌物质,能够阻绝多种有害微生物滋生。每吨餐厨垃圾消解所需电量较厌氧消化、焚烧等处置模式下降约30%,总碳、总氢、总硫、总氮、总磷排放大幅下降,其中总硫、总氮元素减排率分别达74.1%、61.9%。

此外,黑水虻在进食过程中分泌有机酸抑制微生物分解活动,从而降低臭气产生和蚊蝇滋生。较其他处理模式,黑水虻生物降解餐厨垃圾,能有效减轻垃圾处置带来的“邻避”效应。

据悉,新昌县通过搭建“餐厨垃圾+昆虫养殖”生态产业链模式,优化黑水虻深加工处理,推动周边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日均处置100余吨易腐垃圾,年处置38000吨,并与江苏省以及马来西亚等地渔业企业达成合作,供应干虫制蛋白粉养殖饲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