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國際高喊上星期結束為期三天的大風訪中行,但回程時受訪表示,吹最差歐洲在台海問題上不應該追隨美國的時機腳步,結果引發軒然大波。歐盟從美國、戰略自主歐洲到法國內部,馬克麼都出現批評聲浪。宏圖或許是國際高喊爭議太大,馬克宏12日出面滅火,大風改口說法國對台政策沒有變,吹最差還是時機支持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法國和歐盟對台灣的歐盟立場是一樣的,維持現狀,戰略自主這個政策沒變,馬克麼支持一中政策,尋求和平解決問題,這是我對國家主席當面說的,也是在各地不斷重複的,沒有改變。
——法國總統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除了再一次讓台海安全登上國際版面,馬克宏前後不一的說法,也讓人好奇,到底他的想法是什麼?怎麼看待歐盟和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馬克宏一直提的歐盟戰略自主,其他歐洲國家認同嗎?
馬克宏遠美輕台論,與歐盟立場不合
馬克宏是中國結束疫情封控,完全開放國門之後,第一位到訪的歐洲國家元首。他還特地邀請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號稱要傳達歐盟團結一致的聲音,也讓這趟訪問的份量更重,備受矚目。
然而,馬克宏回程接受專訪時,對於台海問題以及歐美關係的說法,卻跟馮德萊恩的立場不一致。
他表示,作為歐洲人,我們要自問,加速台灣問題,對我們有好處嗎?最糟糕的,就是以為歐洲在這個議題上只能當個跟班,讓美國的節奏,以及中國的過度反應,決定我們的立場。另外也說,歐洲要避免捲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應該要秉持戰略自主,成為美中以外的世界第三個超級大國。
這番話就跟馮德萊恩傳達的歐盟立場相反。她在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中,表達台海穩定至關重要,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是無法接受的。
更尷尬的是,歐洲戰略自主正是中國近年來一直鼓吹的概念。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也刊登社論讚賞這是歐洲聰明人的見解。
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維護中歐共同利益,中歐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有著廣泛戰略共識、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礎。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就在馬克宏離開中國的同一天,中國為了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在加州會面,展開第二階段的圍台軍演,更凸顯台海議題的敏感性,以及馬克宏的說法有多不妥。
遠美論遭批:馬克宏不代表全歐洲
話說回來,會不會歐洲人真的不太關心台灣呢?寫過馬克宏專書的德國學者德維克表示,其實部分歐洲國家領袖,跟馬克宏一樣,覺得台灣問題很遙遠,跟烏克蘭恰恰相反,但基本上不會公開講出來,因為一旦說破,就會失去對中國的嚇阻力。如今馬克宏這樣講,恐怕會削弱歐美的盟友關係。
美國網媒Politico則分析,離間歐美正是中國想要的。近年來,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圍堵中國越來越強的軍事與地緣政治影響力,歐盟對中國的態度也變得謹慎小心。而去年爆發的俄烏戰爭讓北約重新動起來,也讓美國和歐洲聯手對抗俄國,以及在俄國背後默默支援的中國,而這都是北京不樂見的。
被問到怎麼看馬克宏不願追隨美國的這番話,白宮不願多談,只強調對雙方關係充滿信心。
一樣,馬克宏總統才有權解釋自己的說法,我們非常放心也很有信心,知道法美兩國的同盟和友誼關係很強大,同時,我們也跟法國在這個大陸以及世界其他角落 ,一起合作。
——美國國安會發言人 科比(John Kirby)
不過,德國媒體南德意志報可沒這麼客氣,批評馬克宏忽略了一項事實,就是很多歐盟國家,尤其是東歐,對所謂擺脫美國根本毫無興趣。相反的,美國才是他們安全和主權的保障。此刻,美國正用幾百億美金的納稅人血汗錢,爲千里之外的烏克蘭提供武器,馬克宏卻高唱歐洲不要捲入亞洲衝突,實在說不過去。
對中鷹派的前英國首相特拉斯更公開表示,中俄站在同一陣線的態勢相當明確,西方國家根本不必奢望可以透過中國施壓俄國,而台灣更是與歐洲利益直接相關。
我認為西方領導人去造訪習主席,希望他解決烏克蘭衝突是個錯誤,我認為這是軟弱的表現,也因此,馬克宏總統暗示台灣與歐洲直接利益無關也不對,我完全不同意。
——前英國首相 特拉斯
法國《世界報》更細數馬克宏的外交烏龍,包括2019年曾經喊出北約已經腦死,去年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之後,他沒有事先與盟友協商,就單獨聯繫俄國總統普亭想調停,卻無法改變侵略行動。如今俄烏戰爭還在打,又高喊歐洲自主,更讓美國和歐洲盟友不滿。
歐盟想要怎樣的歐中關係?
撇開失言風波,馬克宏為什麼急於跟中國接洽呢?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張孟仁指出,一方面是經濟。
中國剛從疫情復甦,近年又遭到西方針對高科技的圍堵,急需跟歐盟開展更多貿易,同時也利用歐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試圖鬆動歐美聯盟的關係。而馬克宏在法國推動退休金改革引發激烈反彈,也需要中國對法國公司更多的訂單,替自己政績扳回一城。當然,也希望透過中國對俄國施壓,逼普亭放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也不是對中國毫無戒心。儘管歐盟早就表明不會與中國市場脫鉤,但卻已經開始對核心產品的依賴有所警覺,開始所謂去風險化。就在這趟訪中之前,馮德萊恩才提醒各國要小心。
歐盟必須定義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敏感高科技產業的關係,例如微電子、量子電腦、機械人......只要無法排除軍民兩用的可能或有人權疑慮,就得劃清界線,確保投資或出口符合我方的安全利益。
——歐盟執委會主席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除了保護關鍵產業,歐盟的晶片法案預料即將通過,而七大工業國年初也重申反對所謂經濟威脅,都有防備中國的意味。換句話說,歐盟只願意跟中國有經濟聯繫,除了貿易及其他非軍事的合作之外,歐盟對中國是有顧忌的。這趟訪中行,是帶著這些顧忌,但仍然以經濟互利為誘因,希望中國能改變俄國對戰爭的立場。
只是,從會中與會後的表態來看,北京當局除了不贊成使用核武之外,其他說法都是老調重彈,沒有改變。
對馬克宏來說,儘管法中兩國企業簽下不少合作協議,賺到經濟,法國形象卻深深受損。如今,馬克宏終於出面滅火,看來也體認到自己真的失言了。
延伸閱讀
- 法國反年改怒火燒向馬克宏,從社會危機逐漸轉為民主危機
- 馬克宏稱歐洲不捲入台海議題引發國際砲轟,推特創新詞「macroning」諷賣友求榮
- 馬克宏滅火:支持維持台灣現狀,《紐約時報》:台灣對歐洲很重要,馬迎合北京陷孤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