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如何面對每天下午的「百慕達三角洲」?五項休息原則提供給遠距教學的師生們

當了一年半的何面防疫模範生,連續8個月零本土案例之後,對每達角台灣在今年的天下提供5月15日這一天單日確診數飆破三位數,教育部也在5月19日宣布全台停課兩周,百慕隔一周又宣布停課到6月中端午節過後,洲項而如今全台三級警戒將延續至6月28日。休息學

全台正式進入全面遠距教學,原則過去在台灣一直無法成為主流的給遠線上學習,頓時成為生活的距教一部分。現在在大樓電梯遇到鄰居,師生都是何面問道:「孩子遠距了沒?」

過去所有批評遠距上課沒有溫度、連線收訊不良、對每達角無法掌控學生的天下提供學習狀況、老師一個人講話很乾、百慕電腦設備不足、洲項教學經驗不夠、不會操作遠距平台、台灣太小不適合遠距教學等問題,在一夕之間全部都要「live with that」(無論如何,只能接受了)。

實施了兩個多禮拜,師生和家長也慢慢適應了遠距上課,老師和家長懂得更多遠距教學平台及如何排除網路問題、學生也學會早點上線跟同學溝通感情、線上教學與學習漸漸進入軌道。台灣教育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因為疫情穩定,導致遠距教學技術落後的罵名,在短時間內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除卻疫情凶險狀況外,今年的5月19日這一天可稱為「台灣遠距教育的轉捩點。」

生產力低谷期:百慕達三角洲

兩周以來,很多教育專家和神人紛紛在線上分享遠距平台、線上活動工具、遠距教學方法等,我就不湊這熱鬧了,我比較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休息的重要性。想想看學生每天七點半起床,八點準時上線,中途只有短暫的休息時間,午休之後,下午1點半繼續上課到4點,不僅老師很累,學生可能到下午都已經神遊,或關掉視訊直接倒頭大睡了。

特別在午餐過後,大腦的血液跑到腸胃進行消化的工作,這時候特別容易想睡覺。丹尼爾・品克的書《什麼時候是好時候》,稱下午這段時間為一天當中的「百慕達三角洲」,對生產力、道德和健康而言,是最危險的低谷期。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九萬場手術,發現手術失誤(包括麻醉不良、誤傷患者等)最常發生在下午三點和四點之間。研究發現,上午九點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但下午四點卻是4.2%,這等於患者在下午手術時被誤傷的機率是上午的4倍之多。

不只手術失誤,Hengchen Dai與她的同事在2015年調查36間美國醫院,發現四千多名醫護人員當中,「手部清潔機率」從上午到下午是降低了38%的,也就是說,上午若洗手20次,下午可能只減少到12次,這若是在現在疫情期間是相當糟糕的失誤。

失誤機率不只出現在醫院,法院也有同樣狀況,2011年,三位社會科學家在以色列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針對司法委員會負責處理假釋申請案,大法官負責審理犯人的案件及辯護的理由,科學家發現比起下午,法官更容易在早上做出對囚犯有利的裁決。上午九點有65%法官會做出有利的判決,但下午三點後對犯人有利的判決大約只剩下不到10%。

休息在學習上的重要性一樣不言而喻,丹麥學生在下午沒有休息的狀態下考試,成績相當於少上一年的課程,若在考試前有20至30分鐘的休息時間(用來玩樂或吃東西),他們的成績等於多上三周的課程。

美國的學校課程安排

記得我在美國念研究所的時候,公寓旁邊是間公立國中,學生每天早上八點半到學校,第一件事情就是繞著社區跑一圈,不管下雪、大太陽、下小雨的氣候,都是這樣跑步,大概只有暴風雨的天氣才會停止吧!

國中生大概九點開始上課,十二點是午餐時間,下午一點到兩點再上一堂課,接著就是下午兩點的球類運動,三點準時放學。三點下課後,這些國中生就跟我們這些「叔叔」打球到下午五點多,接著就回家吃飯。

我認為這樣的上課時間安排很適合現在的遠距教學,不過一定會有家長認為這樣每天大概只有四小時的學習,真的夠嗎?別忘了這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一般國中的學校時間安排。

你若是一般上班族,扣除通勤、開會、打瞌睡、泡咖啡、午餐、等電腦緩衝、沒靈感的時間,仔細觀察自己高生產時間,一天若有四小時,已經是高效生產者了。

戰勝百慕達

面對「百慕達三角洲」低谷期,品克提出五項休息原則,我認為很適合給現在遠距教學的師生們。

  1. 延長下課時間:一般學校上課是45分鐘,下課15分鐘。雖然專注力是隨年紀發展而拉長,但因為線上上課容易分心,我認為可以大致分成20分鐘講課、20分鐘討論或自主學習、20分鐘休息。
  2. 動勝於靜:有研究顯示每小時若走動5分鐘,可提升活力和專注力,研究人員稱這休息為「活動微爆」(microbursts of activity),且每小時進行5分鐘比一天只有一次30分鐘走動的效果好。因此要求學生在休息的時候至少讓身體走動或活動5分鐘,運動APP(Nike Training)裡面有很多訓練都非常適合。
  3. 鼓勵群體互動:防疫期間,學生非常需要與同儕互動,老師可以鼓勵休息時間讓學生自己開房間聊天,看要少數的兩人房間、或是多數的大團體聊天,總之鼓勵同學們多交流感情,讓房間吵到爆。
  4. 戶外勝過室內:防疫期間,每個人在家都悶壞了,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看看窗外,觀察窗外的景色或走動的人,並回教室分享。或者播放一些大自然或森林的影片,蟲鳴、鳥叫、溪流、動植物,都是很好的放鬆休息的影片素材。
  5. 完全抽離的休息:很多人在休息的時候,還是想著工作或課業的議題,品克提出完全抽離的休息,包括小睡15分鐘、作白日夢、睡不著就冥想(老師可以播放Youtube影片教學),或做簡易緩和的瑜珈,重點是讓身體和心理抽離)。

遠距教學時,休息時間需要比實體教學時還要多,下午三點以後的休息特別重要,建議上午九點安排需要大量腦力的科目,中午一定要有午休,下午三點後讓學生有大量時間交流感情、放鬆、或安排動態運動。若能掌握生理的黃金時段,我相信遠距教學的效果不會輸給實體面授。

延伸閱讀

  • 親子共構防疫新生活:如何兼顧遠距辦公與幼兒學習,不會落得兩頭空?
  • 實驗國小校長:停課不停學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不能直接把實體搬到線上
  • 國中老師談線上教學現場:如何打破空間藩籬,讓教與學零距離?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