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倪匡辭世,與海外長大港人子女的遺憾

倪匡辭世,倪匡辭世令人想到海外長大的與海港人子弟無法閱讀他的作品,是外長一大憾事。

常聽到移民海外的大港的遺人說,他們沒有捨不得這個東方城市的人女地方和事物,最捨不得的倪匡辭世只是人。他們說的與海,除了家人親友外,外長還有一些可能素未謀面,大港的遺但神交多時的人女人,包括作家和演藝人,倪匡辭世其中又以作家的與海書籍無法傳承給子女最為遺憾。很多港人,外長自小愛看《衛斯理》和金庸小說,大港的遺小學時總愛在書桌下偷偷閱讀,人女只因它們的情節比教科書和老師的講課精彩得多。

《衛斯理》和金庸小說,總是學校圖書館最搶手的書籍,很多都揭得破破舊舊。在港唸中小學的人,或都有被老師沒收過小說的經驗,雖然老師心裡都欣賞這些同學愛閱讀上乘的文字。移居海外後,很多人都帶同一箱箱書來到,放滿貨櫃。這些書都是珍藏,他們會記得哪一本小說是哪年買的。畢業後出來工作,終於有錢買《衛斯理》系列,一本本的買,最後買齊全集。就算離開家鄉,一本都不捨得丟掉或送給別人。

未命名Photo Credit: 香港書展2019:無限時空中追尋無限未來——倪匡與衛斯理的科幻世界 YouTube影片截圖

在海外學習中文,很難學到可以看中文小說的程度。長大後有小學四五年級的水準,會寫二百個字,口語流利,已是上佳。英國高考的中文科,只是香港小五程度左右,拿到最高級的A*,都未必及香港高小生的程度。所以這些小說注定失傳。父母很想小孩可以欣賞這些優美的文字,走進父母成長時在書本中尋見的世外桃園,然而小孩最熟練的語言都是當地語。他們會看德文、法文、英文的科幻小說,卻永遠走不進衛斯理和原振俠教人神往的空間。

承傳文化,不只是傳承語言,最重要的那份集體回憶和成長的點滴。父母會跟孩子說,哪年哪月讀到《真空密室之謎》的哪一句時,自己身處何方。原來那天是學校的考試,還有好友的生日,試後一起去沙田的商場逛街慶祝。這種親歷其境的體驗,子女未去過香港的話,很難有共鳴。在慶祝農曆新年和端午節時,除了教他們做年糕和粽子,最希望的是他們學懂欣賞父母的本土文化,知道父母最珍愛的回憶,就算長大後他們不再慶祝,這些價值觀都藏於心底。

認識一位居德美國女生,她和德國男友戀愛不久,就帶他去看一套不大有名,但美國人都有看過的電影。因為她想男友分享她的童年。海外港人不同於海外美國或德國人,有提供該國學制和課程的國際學校,讓孩子從小上本土一樣的課,長大後回國銜接大學,用本地語言修課;世上沒有粵語國際學校,以廣東話及中文授課,每天上中文課,並教授母語者程度的中文。留外港人,都得把子女送到本地學校,中文只好自行教授。

多年後,我們老去了,一雙子女回來收拾遺物,看見書架滿滿的《衛斯理》小說,互相對望說:「Oh, these books are what dad and mum used to tell us about. I just wish we could read them rather than giving them away. 」他們終於明白,從小撫養自己的父母,其性格都由這些圖書塑造,沒有這些書,也沒有今天充滿自信和好奇心的自己。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