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在北半球遭破紀錄熱浪侵襲之際,北半正處於隆冬的球熱南極洲也打破一項駭人的氣候紀錄。南極海冰面積已滑降至同期的浪破來冬空前低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紀錄季最積相每一年南極海冰會在2月底,南極也就是海冰南極洲的夏天降至最低水準,然後在冬季期間積累回來。也降
但今(2023)年科學家卻觀察到和往年有所不同的至年情況:海冰並未返回預期水準。事實上,低消當於南極海冰正處於45年前開始紀錄以來同期最低水準。失面根據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阿根海冰面積比2022年創下的廷國土冬季紀錄低點少了160萬平方公里。
7月中,北半南極海冰面積比1981至2010年期間的球熱平均數值減少260萬平方公里。消失的浪破來冬面積相當於阿根廷國土面積,或者是德州、加州、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等州面積總和。
部分科學家形容這種情形極為罕見,為數百萬年一遇。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冰川學家史坎伯(Ted Scambos)表示,這些說法可能已經失去意義。
他告訴CNN:「談論系統過去發生的機率沒有意義,這清楚告訴我們系統已經改變。」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北極海冰處於向下減少趨勢。然而,南極不像北極,過去幾十年來,南極海冰在歷史高點到歷史低點之間擺盪,科學家因此難以瞭解南極如何回應全球暖化。
但從2016年以來,科學家開始觀察到急遽下滑的趨勢。天然氣候變化固然會影響海冰,但許多科學家說,氣候變遷可能是造成海冰消失的主要因素。
史坎伯說:「南極的系統總是高度多變……這種(當前)變化程度是如此極端,以至於過去2年,尤其在今年,相對於至少45年前的所有年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史坎伯指出,造成海冰消失的因素有幾項,包括南極周遭西風的強度,而這和地球暖化汙染增加有關聯。
今年2月底,南極海冰達到開始紀錄以來的最低水準,來到180萬平方公里左右。
史坎伯表示,南極今年冬天前所未見的情況可能意味這塊遺世獨立的大陸可能出現長期性改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很有可能,我們不會看到南極系統回復到15年前的樣貌,也可能是『永遠』」。
其他科學家對此則抱持謹慎態度。國家冰雪資料中心資深科學家史圖爾夫(Julienne Stroeve)說:「現在和過去的均值固然有很大差距,但我們知道南極海冰逐年變化大……要說這是新常態還言之過早。」
海冰雖不會直接影響海平面上升,但會帶來間接效應。海冰消失會造成沿海冰蓋和冰川暴露在海浪和溫暖的海水下,而更易消融和剝離。
海冰消失也可能對野生動物造成重大衝擊,包括鯨魚的食物來源磷蝦,以及在海冰上休憩的企鵝和海豹。
更廣泛來說,南極海冰有助於地球溫度調節,這意味海冰消失造成的骨牌效應恐不僅於南極大陸。
新聞來源
- 南極海冰降至45年來冬季最低 消失面積如阿根廷國土(中央社)
延伸閱讀
- 研究:北極海冰最快於2030年消失、較預期提早10年,恐加劇全球暖化
- 7月初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週,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變遷已失控
- 氣候變遷加聖嬰現象,全球創最熱6月紀錄,7/4全球均溫17.18度史上最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搞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