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閱讀夏LaLa》Ep. 49:我們活在由故事組成的時代裡,請別忘記「都市傳說」的積極意義

文:沈眠

如果小時候聽到的閱讀義鬼故事全是真的,台灣每間小學應該都是活由墳場改建的!What?長大之後,故事這類恐怖傳聞越來越多,組成按KTV服務鈴,時代裡都市的積結果服務生從包廂廁所衝出來;紅衣小女孩跟著一群人爬山結果帶給他們厄運,請別就連紅綠燈的忘記小路人都會在你我不注意時跌倒。我的傳說老天,台灣的極意「都市傳說」會不會太多了一點!?

本集《閱讀夏LaLa》,閱讀義夏宇童、活由陳夏民與你分享《台灣都市傳說百科》,故事一起討論,組成為什麼大家會忍不住幫忙傳遞這些都市傳說!時代裡都市的積

我們活在由故事組成的請別時代裡

《台灣都市傳說百科》(蓋亞文化出版),由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及成員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執筆寫作,同時又有金漫獎漫畫家張季雅、漢寶包、葒繪圖,堪稱大手筆打造。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系統性蒐集各類傳說怪談的百科專著,收錄了100則都市傳說,並搭配有100張專屬插畫,從蒐集故事、追索脈絡,到研究詮釋,取材範圍涵蓋清領時期的地方志,日治時期的舊文獻,以及媒體資料庫與網路論壇等,下足工夫。三位執筆者耗時兩年,爬梳、研究這些傳說怪談的起源與背景、騷動與擴散,一方面兼具獵奇的想像與理性的趣味,同時也追索台灣這塊土地百年來不同歷史時空下人心擾動的集體記憶。

「整本書就是一個滿浩大的工程,無論是巷說物語、靈異怪談、謠言耳語、儀式禁忌或小道消息,都有收錄,也讓讀者明白到,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由傳說與事實共同形塑而成的世界。」夏宇童直指核心說著。

《台灣都市傳說百科》難能可貴的是鉅細靡遺地剖析都市傳說的起源,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夏宇童以中山大學塑膠袋學姊故事為例,簡單來說,就是女宿舍裡發生了女性輕生的事件,而後封宿舍,兩年後解封,有人入住後會聽到塑膠袋摩擦聲音,或者看見角落有紅白塑膠袋正不停抽動,像是有人在呼吸。

夏宇童心驚驚地分享道:「每間學校好像都免不了會有宿舍相關的恐怖故事。而作者追跡後發現,2005年11月,確實有該校中文系的女學生在頭部綁塑膠袋蓋著棉被輕生,但跟故事不同的是寢室並未封閉,且真實事件沒有塑膠袋,應該是說故事的人想要更吸引人,更有畫面感,才加入的元素。」

陳夏民認為,《台灣都市傳說百科》是對現代人滿好的提醒,「我們確實無可遁逃地活在一個由故事組成的時代,包括親戚Line傳出的很多假消息,不也因為添增很多細節變得異常真實嗎?更不用說email、電視報導等等媒介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敘事,非常複雜地包圍著我們。我覺得作者們藉由都市傳說警告了我們,為什麼我們聽到的故事會是這樣子,它的起點與社會心理成因又是什麼?換句話說,讀這本書除去可以享受故事的樂趣,但也會讓我們能夠多加思考故事背後的動機與構成。」

都市傳說的積極意義:請不要忘記!

《台灣都市傳說百科》的插圖都相當好看,文字也不複雜,十分適合全家閱讀。陳夏民朗讀了其中一段:「等到服務生離開後,大家才注意到,剛才他進出的地方根本不是大門,而是廁所。」

對他來說,這個KTV鬼故事超級恐怖,發生在西門町錢櫃中華新館,有各種版本,主要是客人按了服務鈴,服務生卻從廁所衝出來問需要什麼,抑或是回到廁所裡。「我覺得故事好玩的地方是空間裡面的空間——」陳夏民的眼中精光閃動,「就像小孩子在房裡最害怕的往往是衣櫃一樣。因為看不到內在,所以會有裡面會不會藏著意外或恐怖東西的念頭,KTV都會傳說其實也是同樣的概念。」

而據作者的考察,該大樓的前身是新生戲院,1966年發生致命火災,有30多人死去,而後改名為新聲戲院,其後就開始有都市傳說,如廁所裡有女鬼跟照鏡子的客人說說別照了再照也沒有我漂亮,或明明坐在最後一排確有人拍肩膀,教人膽駭,但悲慘還沒有結束,1988年再度火難,戲院只得關門,2002年方改建為錢櫃大樓,而都市傳說從未遠離,持續存在、變形。

「從都市傳說往回追溯到源頭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地方曾經發生過的事,會變成恐怖的故事,也有提醒人們不可以遺忘的意思吧。就像清水崇拍鬼片《咒怨》,不也是血淋淋的家暴電影嗎?」陳夏民語氣裡充滿溫暖,「可以的話,我們應該多多關心周邊的人事物,不要讓他們承受太大的孤獨感。其實,憤恨不平、不公不義的事會變成都市傳說或鬼故事,後面都藏著很深的意義。」

夏宇童真誠說道:「離自己生活很近的,真的都最恐怖。而《台灣都市傳說百科》很棒的部分,並不是要拆穿謊言,而在於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換句話說,重要的不是追求被驚嚇的刺激,而是去理解其後的起因與脈絡。」

本文經逗點文創結社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夜晚,「鳥頭人」會在宛如迷宮的台北地下街遊蕩,尋找下一具身體……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