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德生活,德國的第必看當地電視第三頻道。德國的第
第三頻道就是德國的第各地的地方電視台。德國共有九家地方公營廣播機構,德國的第製作電視和電台節目,德國的第同時亦會國家電視一台《ARD》製作和提供節目。德國的第而在各自的德國的第州份,第三台就屬各自的德國的第地方廣播機構。例如在慕尼黑會看到巴伐利亞電視台《BR》、德國的第海德堡看到西南廣播聯盟《SWR》、德國的第漢堡和基爾皆是德國的第北方廣播機構《NDR》範圍。
看地方台,德國的第是德國的第認識所在地區的妙法,因為第三台都創作了許多高質的德國的第節目,深入淺出介紹所在地區。德國的第

從採訪各行各業的人、講述當地歷史,到晚間討論地區熱門議題的清談節目,都讓人足不出戶就可探索身處的環境,甚麼值得遊覽,又有甚麼熱話。尤其是跟當地人聊天,講出幾個地方歷史人物和典故,對方都會大吃一驚,驚嘆眼前的亞洲人竟然會知道這些他們從祖父母身上聽來的故事,猶如港人遇見知道望夫石和張保仔典故的西方人,都使人眼前一亮。
在今天年輕人都愛看《Netflix》而不看電視的世代,跟別人說自己愛看第三台,或許有點老套。德國人聽後多會一笑,問你為何愛看這些東西,然而心底卻非常佩服你對當地的了解。看巴伐利亞電視台節目《Wir in Bayern》(我們在巴州),每集都會學到很多人情細故:如何經營牧場、森林幼稚園如何運作、如何煮當地菜色、還有當地的動植物,就是德文所說的「Fauna und Flora」。此外還有許多連當地人都未必會的本地詞彙和諺語,背後是巴州幾百年來的民間智慧。每天看看第三台,德文會越來越地道,擺脫以往死板的教科書語言,不經不覺地把自己變成當地人。
認識一位居德印度朋友,在街上接受第三台訪問,問及對防疫措施看法。第三台找人街訪,都不看膚色,假設不同族裔都可以是當地人。而且不只是德國人,而是那個州或城市的人。黑人和亞洲人都可以是巴符州人,說一口巴符特色德文。朋友侃侃而談,在訪問中都驚覺自己成為了本地人。
各地第三台,都保留了無數該地的歷史。德東的兩個電視台就常回放東德年代的電視節目,好讓當地觀眾重新回到那個年代。年輕人、父母、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四代同堂在週末一起看第三台,都勾起數不盡的回憶,是絕佳的家庭對話。眼前的老人一條條的皺紋,都伴隨著自己身邊一草一木的老去。然而韶華會老去,但這城市的建築卻千年如一日。那年歌德、荷杜林、叔本華、俾斯麥所踏足過的地點,馬車駛過的街道,今天仍完好無缺。原來我們這條只有二百人的村落,曾經接待過這麼多的風流人物,冥冥中推動德意志民族前進。
愛看第三台的人,都對身邊的人與事富有感情,在晚間清談節目中聽到別人刻苦奮鬥的故事,都如親歷其境,像是家人的故事,只因提及的地方都是自己熟悉的。看第三台就如見到家人翻閱一本本豐厚的家族相簿,每本都有自己和身邊人的腳印、汗水和淚水。
文章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修改,原文可見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