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下):透過捨棄讓我們重新思索想擁有什麼,學會善待與感恩

文:李炯德(臨床心理師)

  • 《怦然心動的心動想擁人生整理魔法》(上):近藤麻理惠沒有放棄整理,而是人待與找到更怦然心動的事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嘗試減肥或是維持運動習慣的經驗?

這兩件事情是常年在我新年新目標清單上霸榜的常客,每年都還是生整捨棄思索需要再列一次。在這個過程中,理魔我也不乏看了《原子習慣》、法下《原子時間》、透過《設計你的讓們小習慣》等書,書裡面也很用心教導與提供許多的重新培養習慣的方法與建議,可是麼學很多時候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很快的會善又被打回原形。

在上一篇文章我試著從心理學的感恩角度來解析近藤麻理惠教導人做房子與物品的整理時,她所運用的心動想擁一套整理方法所蘊含的心理治療意涵,讓我們知道整理空間不只是人待與讓空間變得舒適,連自己的生整捨棄思索心理也能夠跟著清爽起來。

可是理魔我們也知道「知易行難」,所以我自己在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影集時,另外一個觀賞重點其實是放在屋主(們)在這一連串整理過程遇到的狀況與後來的改變。而當我們更了解改變是怎麼發生,以及別人是如何跨過心理的障礙時,就更能夠借助他人的經驗來幫忙自己。

捨棄的兩難

在影集裡面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會遇到哪些東西要丟、哪些東西要留的問題,特別是當物品越具備某些特別的意義與價值,丟起來也更為困難。

這些物品有時像是一個載體或一把鑰匙,它幫助我們與過去某段記憶、某個人或是某次美好的經驗可以產生連結,當我們還擁有這個物品,「彷彿」我們就仍擁有那時的人事物。

所以「丟掉」其實對心理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那不只是把一件物品丟掉那麼簡單,同時它可能也代表著與自己的斷裂,或是某樣人事物從此消失在自己生命中,而為了不「失去」這些東西,所以只好持續的「擁有」。

而透過捨棄,其實能夠重新讓我們思索想擁有什麼,以及發想不同的擁有方式。在生命的長河中,重要、有價值、有意義的人事物一定會有所變化,隨著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捨棄是在詢問哪些是自己真正重視的,是的話就好好珍惜與擁有它。

而擁有也不應該只是全部都留下來這一種方式而已,就像麻理惠會鼓勵把相同與類似的東西留下最具代表性的並且把它展示出來,這可以讓我們與重要的人事物有更好的連結。

分類與擺放

相同類別的東西用「盒子」放在一起、貼上標籤、讓每件物品都能夠清楚被看見,是麻理惠教導的整理重點之一。

我覺得「分類」與「觀看」是她很強調的部份,分類能夠幫助自己看到不同品項是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數量,會更容易做取捨,而觀看則是幫助自己看到原來我有哪些東西,而我需要什麼的時候可以一目了然的去拿取。

我們的內心也很需要這樣的一套方法。由於人心就像一台爆米花機,思緒有如一顆接一顆不斷跳起來的爆米花,當我們懂得把想法分門別類,再慢慢鬆手讓它們消失,負面或有害的想法在腦中冒出來時,更有辦法一笑置之,並知道這些想法不等於自己,並知道這些都是我「有」的想法,但我可以決定哪些要留、哪些可以讓它消失、哪些又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這裡分享一個「白色空間冥想法」給大家來做內心房子的整理:『可以想像自己身在一個全白的房間,牆壁、地板、天花板全是純粹的白色,左右兩邊各有一扇敞開的門。

現在,想像自己的思緒從左邊門口進來,經過你面前,從右邊的門出去。當一個個想法穿過房間時,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貼上識別標籤,「例如:我有一個關於xxx的想法」,也注意分類標籤如何影響你觀看內心的過程,最後再讓每一個想法飄過眼 前,慢慢從右邊門口離去。』

情緒的宣洩

影集中第四集的屋主,是一位剛經歷先生過世不久的寡婦,屋子裡仍充斥著她丈夫的東西,她不知道該如何整理,也不知道該不該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對她來說也格外辛苦,因為有非常非常多滿溢情感的物品,等著她需要去做整理。

而第五集的一對伴侶,他們有情感的物品則剛好不同,一個很喜歡書、一個很喜歡文件,不同的東西恰好代表著他們各自的美好回憶與身分認同,所以要處理起來也分外困難。

不過當他們把這些東西一個個拿起來重新審視,不只是回憶過往的經驗,也看到當初的自己為何會想要把這東西留下,並重新思索現在還有沒有需要留下,還是可以放手讓它們離開。這樣的處理過程也讓伴隨著的情感或是淤積的情緒有機會被疏通與流出,而他們也一個個流下很珍貴的淚水。

在實務上,這也是我會帶領個案做的事情。我會引領個案針對卡住他的「東西」,去看看這個東西帶給他什麼樣的感受、代表著什麼意義、又曾經帶來哪些好處與壞處,以及接下來會想用一個什麼新的方式與之互動。透過這樣子覺察、釐清、抒發及找到新的行動的過程,不只是讓內在的情緒得以釋放,內心也更有空間來運作並發想新的可能。

前後的改變

每一集看到結尾時,都有種以前在看《酷男的異想世界》的驚奇感,除了房子在前後上有非常大的不一樣之外(而且僅僅只是透過整理與重新擺放),也能看到屋主們在經歷這一長串的整理過程後,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感覺也很不一樣。

我認為這與《酷男》那種有人幫你改造的最大差異是,整理是你自己為自己做的改造,在這過程裡不只是更認識自己、更認識房子,也更是把整個空間打造成自己喜歡且舒適的樣子,而不單純只是好看的樣子。

而且我覺得在做整理時,同時也在提升自我的效能感,當看到因為自己做的事情與努力之後,獲得很正向的經驗與回報,這同時也可以帶給自我是有能力、有辦法完成事情的正向感受,而當我們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同時對於自身的價值感也會提高,也更有認同感,形成正向循環。

當然就連近藤麻理惠本人都很難持續的維持在整理的狀態裡,可是「做整理」的這件事,卻可以帶給我們在面對物品、面對空間、面對他人、面對自己都開始有不一樣的思維與角度。

用全新的觀看方式來做因應,這個是就算不做整理,也仍然會被留下來的東西,也就是自己已經擁有更多的選擇與工具,而自己可以依照當下的狀態來做調整與選擇。

善待與感恩

在看完整齣影集後,我歸納出整個整理過程大概會是:先重新認識自己的房子與空間(透過麻理惠的眼睛),然後依據衣服、書本、紙張、小東西、情感物品這五大項來做重新檢視與整理,把要丟的與要留的區分開來後,再重新做擺放與展示,而過程的時時刻刻都要能夠感到「怦然心動」。

所以過程中不只是去學習一套新的整理方式,也在練習用新的方式跟自己或身邊的人相處與互動,最終形成多方向的改變。

其中我認為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學會善待與感恩。

很多時候人太容易被「理所當然」或是「應該/必須」給遮蔽,而忽略了我們自己與環境都具備著多元性、多樣性與多變性。

所以當我們更能夠善待、感恩自己所處的空間與所使用的物品,也在學習用更為正向的觀看與對待生活中的人事物,這時才更有辦法不會是只用批評、否定等負向視角來過活,進一步的就更能夠懂得用善待與感恩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和他人。

當然特別是對自己更應該是如此,我們往往對別人都更可以感激與體諒,可是對自己就諸多嚴苛與批評,但假如我們重新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的心理也當作是我們正在居住的房子,我們的器官、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情緒則是這間房子裡的重要物品時,我們能夠怎麼去做善待與感恩呢,可以不妨找個舒適的空間,給自己一些時間做思索。

最後,如果想開始嘗試做一些改變,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或許可以先試著從簡單的整理開始,不論是整理自己的桌面、抽屜、衣櫃、書架、房間,再到整個房子,也許整理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或是找到不同面對的心態,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本文經心理師的深夜學堂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關鍵時事】 房間雜亂不整理就是「囤積症」嗎?
  • 《專注力UP!5分鐘居家辦公整理術》:「整理」不等於丟棄,把東西依「使用頻率」分成四個資料夾
  • 【插畫】你是懶得整理,還是害怕想起來?
  • 【插畫】整理房間常態:好多捨不得丟掉的東西、整理完找東西更難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