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練習不焦慮的生活》:家長回應焦慮的孩子時容易有壓力,此時需要「清醒(SOBER)系統」

文:麥可.葛羅斯(Michael Grose)、練習慮裘蒂.李察森博士(Dr. Jodi Richardson)

回應孩子焦慮的不焦時刻

上一個章節裡,我們討論到家長若能樹立榜樣,生活時容將會影響孩子在控制焦慮時所選擇的家長焦慮策略。我們也談到了四種家長常有的回應回應——情緒化、心軟、易有壓力轉移焦點、此時針對需求。需清醒S系統本章中我們要更深入的練習慮了解,當孩子正處於嚴重焦慮的不焦時候,身為家長可以如何做出有效的生活時容回應,才會讓孩子感覺需求受到傾聽與理解。家長焦慮家長們也能在幫助孩子保持冷靜時,回應透過這些方法感受到顯著的易有壓力成效,避免手足無措或驚慌。此時

我們會介紹兩種不同系統,可以自由搭配使用。第一種是「清醒(SOBER)系統」,重點在家長能夠如何有效因應挑戰。第二種是「焦慮應變計劃」,告訴家長如何應對焦慮兒。面對危機,我們都應該保持清醒(英文叫sober),對吧?

焦慮會傳染,在回應焦慮的孩子時,我們很容易就變得很有壓力,很擔心。當自己處於焦慮中,就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因為焦慮影響了我們的決策。此時就需要「清醒系統」了,它的五個步驟很容易記憶:

  • S(Stop):暫停
  • O(Observe):觀察
  • B(Breathe):呼吸
  • E(Expand):延伸
  • R(Respond):回應

清醒系統步驟一:暫停(Stop)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父母都必須呈現多工的狀態。一個普通的夜晚有晚餐要煮、有孩子的功課要聽、有時候還得幫忙寫作業。同時間還有洗好的衣服要晾、水電帳單要繳、電子郵件要回,有時還要帶孩子去上音樂課,順便聽他們分享一整天下來生活中的小故事。上述許多家務都得同時間完成。有時不免覺得,就算有一整天來完成這些事也根本就不夠。

我們要說的是,「多工狀態」其實是個誤稱。其實,同時間做兩件需要高強度思考的任務,是不可能的。這些事情其實是快速連續發生,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兩件事情像是同時發生。這種情況有點像是你在電腦上打開兩個網頁然後快速切換那樣。

回到教養焦慮兒的過程中,孩子出現焦慮時需要你全部的專注力。只要提供全心的關注給孩子,你就等於站在一個有利的地位,可以使用本書的知識來有效回應孩子的需求。在孩子需要你的當下,其實你並不一定要立刻放下手邊的東西;你也可以向孩子解釋,你正在處理某件事,但完成後會馬上來到他們的身邊。這樣一來,當你有空去陪他們的時候,就容易進入當下並專心傾聽。多工會增加壓力,而說實在的,你的壓力已經夠大了。

清醒系統步驟二:觀察(Observe)

透過觀察,可以了解究竟發生什麼事。當個觀察者。觀察情況的本質。說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孩子在當下的行為是什麼?這些行為又告訴你什麼訊息?這個情境發生在你眼前時,你又在想些什麼?這樣的事情重複發生是否讓你感到厭煩?你會不會覺得不耐煩,想要跳進去幫忙讓整件事趕快結束?或者看著孩子受苦也讓你感到一陣難受?在這些情況發生時,要在心理上達到退一步思考並觀察其實需要時間練習。請務必給自己一些耐心和時間。

清醒系統步驟三:呼吸(Breathe)

想要身體放鬆下來,有一件可以做的事,那就是又深又緩慢的呼吸;透過呼吸,「戰或逃」反應也能夠獲得緩和。花一小段時間做幾次深呼吸,能夠讓你穩住自己的壓力和焦慮感,這樣你就能讓自己的心智處在好的狀態,更能沉著的面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清醒系統步驟四:延伸(Expand)

接下來的這個步驟,是希望你能將注意力延伸進入「等下會出現的可能性」。你在哪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是否站在最好的位置上,用你預期的方式給出回應?如果你開會已經要遲到了,焦慮感也開始浮現,你要用什麼方式回應,大家才能一起向前進步,而非重蹈覆轍,離不開逃避與安撫的習慣?你又有哪些選擇呢?

清醒系統步驟五:回應(Respond)

家長在回應焦慮兒時,說出口的第一句話必須是認可他們的需求。這是你向他們說:「我懂你」的機會。

嬰兒會透過哭鬧讓家長知道他們有需求。有些嬰兒的需求可以預測,所以更容易被發現:吃飯、玩樂、睡覺,中間出現幾次換尿布。他們的哭聲其實是想表達一種訊息:「我餓了」、「我累了」、「我不舒服」或「我需要抱抱」。同理可證,對於焦慮兒來說,他們的行為是一種向家長傳達的訊息。

孩子可能會感到沮喪、生氣、想哭或積極想要分享他們的煩惱,或者想要逃避焦慮情境。上述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焦慮的信號,而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你發現他們的需求,然後跟他們溝通,告訴他們發出的訊息已經由你接收了。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說的話:

「你看起來好像對於去參加派對很緊張。」

「謝謝你告訴我你對考試感到很緊張。我了解了。」

「喔,我懂了,你覺得沒有收到回覆的簡訊,是因為你做錯什麼事了。」

「我明白了。」

上述所有的回應都是用同理心回應的例子。

知名作家布芮妮.布朗博士解釋,同理心是與他人感同身受。靠著挖掘自身相同的情感,讓他人知道你了解他們,因為你也曾有過相同的感受(但要避免將對話轉向自己身上)。

焦慮兒需要從家長身上得到的正是同理心。如果你不太確定在那樣的當下你可以對孩子說什麼,可以簡單的用這句話開頭:「你願意跟我說,我很高興。」

當你面對孩子的焦慮感時,還要隨時記得把這些思考的技巧變成實際的動作,這可能需要你花點時間練習。但完全沒關係,你是個凡人,而這些情況通常會讓人沮喪又有壓力。不過這一切會漸漸變得越來越自然,因為每次你在練習使用清醒系統時,都在重新訓練大腦以這種有效的方法產生回應。


長遠的目標

最重要的,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心上。——日本禪師 鈴木俊隆(Suzuki Roshi)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