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堅毅之路:吳敦義》:一篇〈台大人的十字架〉社論轟動一時,還獲得蔣經國約見

口述:吳敦義|採訪撰文:楊艾俐

適情適性的堅毅蔣經見年少時光

小時候,吳敦義家境雖清苦,字架但生命力強盛。吳敦夏天沒有鞋穿,義篇赤腳走在滿是社論時還碎石子的路上,痛得不得了,轟動獲和同學一起邊走邊叫,國約真的堅毅蔣經見受不了,就靠著旁邊草地走。字架他們只有一套制服,吳敦星期一穿到星期六,義篇星期天洗,社論時還星期一再穿去上學一星期。轟動獲

家裡最常吃的國約是空心菜,加菜時是堅毅蔣經見母親到市場買連皮肥豬肉,「榨」出豬油後用豬油拌飯,剩下的皮也脆,沾醬油吃,算是美味的一餐。

閒暇時,他常到廟口看歌仔戲、木偶戲,逢年過節鄰里團聚,沒有iphone手機,沒有遊戲機,但他們自有純天然的娛樂節目。

那時草屯盛產瓊麻,收割後剝皮,製成麻布袋,剝起來極其單調,大家就圍成一個圈,一面聊天講古、一面剝,自有團結溫馨之感。一向快手快腳的吳敦義剝得最快,還系統化,教大人怎麼剝才剝得快。

星期天,吳敦義與鄰居結伴去教堂做禮拜,結束後領麵粉、黃油等。遊戲頂多玩橡皮圈、紙牌、陀螺,還有豐富的大自然賜予,玩泥巴、抓青蛙、蟋蟀、螢火蟲,取自大自然,比現在的高科技玩具好玩得多。

一忽兒,小男孩十二歲,要升中學了。草屯是鄉下,當時為了就讀好的中學,都流行到台中,他雖然保送草屯初中,家裡督促他去參加台中聯考,卻沒有考上第一志願台中一中初中部,而是考到第二志願中一中在豐原的「翁子分部」;五十九年過後,好強的吳敦義仍然說,「這是很大的挫敗」。

對這個寶貝兒子,家裡當然要好好培植,剛上初中,媽媽打包一起去豐原陪讀,把妹妹也一起帶去,爸爸留在家裡當里長,初二吳敦義才與同學在學校附近租屋。

不過,高中倒不必考,因為初中成績優越,直接保送母校中一中高中部。吳敦義說,那時省立台中一中有不少好師長,例如黃金鰲校長是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家,高一十班的劉騮老師不但國文教得好,身教也沒得說,至今他仍感念不已。

高中期間,讀書照舊好,多元的課外活動及擔任校刊《中一中青年》總編輯,奠定了他日後新聞及政治生涯的基礎,幸運的是,學校及父母讓他適情、適性地發展,既不揠苗助長,也不一味規範守舊。

十七歲的寂寞、少年維特的煩惱,他都沒有沾上邊,也從不怨嘆生命蒼白,每天就忙著讀書。

這時比他小兩歲的馬英九進入位於台北市大安初中,比他大五歲的劉兆玄即將畢業於台大化學系,振筆疾書武俠小說,希望賺得出國讀書的費用,他們的命運和台灣的命運同時在急遽改變中。

在中一中時,吳敦義忙於兩項課外活動。

一是參加救國團舉辦的自強活動,他不單參加,而且負責協調,例如調借車輛,載送同學遊覽名勝古蹟,也策劃康樂節目,是很好的協調力訓練。

二是寫作,本來他也如前行政院長劉兆玄一樣,想寫武俠小說,後來發覺「工程」太龐大了,不單要有想像力,也要花時間,對課業會有影響,因此他改寫短篇小說,還曾得過中部地區舉辦的小說獎,也常寫評論和散文,投到《中央日報》。

當然有些事也未能完全盡如人願,大學聯招時,家人都希望他報考醫學院,畢業後當醫生,既能賺錢又有社會地位,他們也相信他一定考得取,但是他從小害怕看到血,因為曾經看見一個小孩子受傷,血流如注,好幾天都吃不下飯,流血影像一直留在腦裡,這麼怕見血,怎麼能當醫生呢?所以放棄就讀醫科。

他從小喜歡歷史,第一志願要進台大歷史系,但大學聯招只考上政大東語系韓文組,不過在政大一年一度廣受師生的「新生杯辯論賽」,他初試啼聲,卻是一鳴驚人。他及其他幾位同學組成的東語系代表隊,打敗向來稱霸的外交系,奪得了冠軍。

〈台大人的十字架〉引發熱烈回響

政大讀了一年,第二年吳敦義參加轉學考試,進入第一志願台大歷史系。台大歷史系五六年班的同學中,後來有人當院長、部長、館長,藍綠中間派都有,例如綠營大將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前國史館長張炎憲,還有位成吉思汗的嫡系、正宗的「蒙古王子」史耀古,以及從輔大轉學到台大歷史系的《新新聞》創辦人周天瑞;而這班的老師也很有名,包括著名學者許倬雲、張忠棟、李永熾等。

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當時五十八歲、聲望日隆、充滿神祕色彩的國防部長蔣經國,在他兼任主任的救國團總團部,約見台大二年級學生吳敦義,因為四月十七日台大《大學新聞》周報上的一篇社論——〈台大人的十字架〉。當時負責接待的是救國團李煥主任祕書、宋時選祕書和簽請約見的文教組馬鶴凌副組長。

吳敦義回憶當年他從政大踏上台大椰林大道,原本充滿憧憬:可以傾聽名師傳道解惑、與同儕腦力激盪,在傅鐘前沉思。

但進了台大後,卻失望地發現台大人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般奮發,台大青年如此,其他校的大學生何嘗不是?

於是有天晚上,擔任《大學新聞》總編輯的他,重筆寫下了題為〈台大人的十字架〉這篇社論,對台大人提出嚴厲批評,他直言:「就憑這些,能創造中國的光榮和傳統嗎?今天的台大人不是以北大的精神繼承者自居嗎?不是以人中豪傑、國之菁華自傲嗎?但捫心自問,可曾有過『創造中國的光榮與傳統』的壯志?可曾勇敢的把『知識份子的十字架』掮起來?」

《堅毅之路》P_41配圖Photo Credit: 天下文化提供
1968年,在《大學新聞》發表了〈台大人的十字架〉。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半世紀多以後,他回眸,那時確實年輕氣盛,看到很多台大青年頹廢、強說愁,也是恨鐵不成鋼,因為很多國家的國魂都是靠該國的第一名校振興的,台大是台灣第一學府,台大魂沒有了,「還說什麼中國魂呢!」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