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物種起源》小說選摘:滿是鮮血的雙手,到底是誰把我弄成這樣的?

(編按:本文為小說書摘,物種內含血腥敘述,起源請小心閱讀)

文:丁柚井(정유정)

我爬下床,小說選摘血心裡思考著得快點走出去看看,滿鮮這樣才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雙手誰把我小心翼翼地不踩到那些腳印,到底然後一步一步往門口那裡移動,弄成當我走到書桌前,這樣便不禁停下腳步。物種我看到有名男子站在書桌後頭的起源露台玻璃門裡,他的小說選摘血頭髮就像山羊角般直豎沖天,臉頰則像被人扒掉外皮般血紅,滿鮮那雙眼睛正不安地閃動著。雙手誰把這突如其來的到底視覺衝擊讓我變得迷糊困惑,難道那看起來腥紅的弄成禽獸就是我嗎……

我完全沒有往玻璃門外看下去。大海邊捲來的雲霧自成一片障壁,遮蓋了我的視線,放眼所及,只見那片障壁下閃爍著昏黃燈光,正是母親當初在她專用的頂樓上建造這座庭園時,所安裝上去的涼亭燈光。看來昨晚我從頂樓鐵門那裡溜出去時,把那盞燈給打開了。雖然我總是會在回來時把燈關上。

半開的露台玻璃門也一樣莫名詭異。玻璃門關上以後是一道關上的自動門,所以要從露台那裡溜出去時,就得稍微打開那道玻璃門。若是不打算從連結二樓步道的「正式出入門」回來,就得保持習慣半開玻璃門,留下一些縫隙,等到回來時也一定要記得關上才行。現在不是夏天,是年底12月,不過也才過了9天而已,再加上我的房間所在地是位於海岸邊的新都市,還是在25樓高的公寓裡的屋塔房,根本沒有理由把門打開,灌進大把冷風。不過,如果這門是我那已逾更年期,每天總是發熱數次的母親所開,那又另當別論了。

我找不出合理的答案,一個也沒有。昨晚我分明不是從溜出去的那道門回來,而是從玄關門那裡踏進屋裡的,而且從房間裡的腳印方向來看,也顯示出相同的結果,甚至從露台玻璃門與涼亭燈光來看,也導出同樣的答案,雖然那並無法解釋我為何會從玄關門回來,也無法說明我這副模樣與房間狀態究竟又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確認了一下桌鐘,黑色的表盤上並列三個紅色數字——5:45。雖然沒有聽見水聲,但就這個時間看來,母親人現在應該就在浴室裡,大約再過個10分鐘,她就會走出房間,並前往廚房,我得趕在這段時間內了解一下外頭發生的事情。

我拉開房門並走到走廊上,然後按下牆上的開關,把電燈打開,只見血跡與腳印一路從房門穿過走廊,並延伸到樓梯邊。我想,看到金魚在雲裡游泳,或是金黃海浪滔滔,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吧? 我的後背貼著門板,心中那個代表樂觀主義的「青軍」小人,正告訴自己一定還沒睡醒,現實生活裡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我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門板,然後躡手躡腳地隨著腳印前進。當我腳步一落在昏暗的階梯,便觸動頭頂上的感應器,並灑下燈光來。這時,我注意到腳底下的景象。樓梯牆邊的安全把手上面,出現看似緊握把手的血跡,而且每一階的階梯上,也有一道道血流過的痕跡與散落的血滴。我就像個夢遊者般,迷迷糊糊地低頭看著台階和牆上的血跡斑斑,以及地板上的處處血花,然而血手印與血腳印又各是不同次元的痕跡,若是眼前所見為真,那麼台階這裡大概就是這起未明事件的「犯案現場」。

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身體:滿是鮮血的雙手,因血跡乾燥而變得僵硬的毛衣、褲子與雙腳。難道讓我滿身是血的關鍵地點就是那個「犯案現場」嗎?到底是誰把我弄成這樣的?隨著我腦海裡的疑問越來越多,心裡的驚慌感也越來越大。這狀況太亂了,我的腦子呈現一片空白,耳裡也聽不進任何聲音。

我蹣蹣跚跚地走下樓梯,步伐凌亂交錯,整個人看起來就像隻披了人皮的熊。穿過台階上的那灘鮮血以後,我轉過身面朝樓下的方向,不料又被腳底下的光景震懾住,忍不住發出了「呃」的一聲。不過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我的呼吸就因這二次驚嚇變得困難又紊亂。我覺得自己就像是被石頭擊中額頭,腦袋瓜直往後倒,同時也往後退了一步,更不自覺地緊閉雙眼。霎那間,我的腦中浮現出一個天兵想法,不停告訴自己並沒發生任何事、眼前這一切都不是真的,要趕在母親出來以前走回房間,並躺回自己床上,只要一覺醒來,一切都會恢復正常。

「不行!」這時我心中那個代表現實主義的「白軍」小人開口了。他堅持不可樂觀看待目前的狀況,並要我去進行確認,弄清楚這一切是否只是場夢境,倘若眼前所見非夢,那麼就該去了解樓下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我又會是在這副模樣嚇醒來,要是這一切只是場夢,那麼搞清楚後再睡也不遲。

我睜開眼睛,重新仔細看了一會兒,只見樓下燈火通明,而分隔廚房與階梯的隔牆底下則是積了一灘血,在那灘血漬中又杵了一雙赤腳,腳跟橫擺在銀色大理石上,腳趾往上頂天,腳踝上方被隔牆遮蓋住,什麼也看不到,整體就像是個被裁切過的腳形造型物,被安放在隔牆底下。

那是人腳嗎?還是玩偶的腳?又或者只是一道虛影?白軍那小人的話是對的,從台階這裡往下看是得不到答案的,除了直接前去確認,別無他法。我吞了口口水滋潤乾澀的喉嚨,便邁步繼續走下階梯。走下去的每一階都和左邊的樓梯一樣,盡是血漬與腳印交錯的痕跡,不只如此,始於台階那裡的血流還沿著階梯一路攻進客廳地板。等我走到最後一階,才驚覺那血腳的危險。

那雙腳的指關節突出,腳背既高又窄,腳踝有一半都沒入地上那灘鮮血裡,左邊腳踝上頭還掛有腳鍊,腳鍊上面則有一塊手掌形狀的裝飾。我不禁打了個嗝,胃裡也翻起兇滔巨浪。此時此刻,我只想趕快轉身回房,我不想看到什麼會讓我後悔看到的東西,我好想趕在那之前快點離去。

但我還是強忍住驚恐,努力伸出雙腳,踏進客廳的地板。我踟躕幾步,轉頭朝向右側玄關處,看見樓梯底下流到廚房門口為止的血水已然成為一片長方形的沼澤。有一名女子倒臥在走廊上,她那雙沾滿鮮血的赤腳朝向樓梯,頭部則是倒落在指向玄關的方向。女子身上穿著睡衣般的寬鬆白連身裙, 小腿有如筷子般伸得直挺挺,雙手並握在胸前,一頭長髮遮蓋了她的臉孔。女子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會出現在精神病患者幻想中的那種樣子。

我往女子的小腿旁前進一步,接著再往裙擺蓋住的大腿旁踏出下一步,然後在她的手肘邊停下了腳步。她抬起來的頸脖被人沿著下巴從左耳底下一路砍到右耳下方,顯示出是被力道強大的兇手以銳利刀具砍殺,且兇手的砍殺動作流暢、一氣呵成。女子頸上那道有如偃月刀形狀的傷口,看起來就像魚鰓般鮮紅,看著看著,我甚至產生幻聽,聽到從那腮邊傳出的呼吸聲。女子亂髮之下的烏黑眼珠正對著我,那個眼珠就像是要刺入我雙眼的腳趾甲,一直說著「再靠近一點」,聲聲喚令著我。我下意識地聽從那眼珠的命令,彎下我那早已跟起重機吊臂一樣僵硬的雙腿,蜷坐在女子身旁,並伸手朝向她的臉部。我抖著手,哆哆嗦嗦,抱著豁出去的心情,用力把她的辮子拉開。

「有進。」

我又聽到母親的聲音了。那是夢裡聽過的聲音,像是在呻吟般、一路往咽喉裡下沉的聲音。我的呼吸第三度狂亂起來,腦海裡的火車也發出相撞般的巨大聲響,視線更像水波搖曳般飄搖不已。我感覺背脊發軟無力,雙腳似乎要滑倒在這灘血跡上頭,於是我只好用手掌抵住地板,癱坐著一動也不動。

女子的眼睛往上瞅,看起來就像是受驚嚇的貓眼,有幾滴血滴凝結在她那烏黑細長的睫毛上頭。她的臉龐削瘦,下巴線條分明,嘴巴還張開成圓形的樣子。女子是那個手掌造型腳鍊的所有者,也是16年前在那座島上同時失去丈夫與兒子的婦女,更是這16年來,傾注所有一切在我身上的女子、將她一半的遺傳因子都傳承給我的女子,我的母親。

我的眼前一片昏暗,腦子暈眩不已,身體無法動作,而且也無法呼吸,就好像肺裡被人灌滿滾燙的沙土般滯悶。此刻我所能做的,就只有癱坐在母親身旁,痴痴地等著腦中閃過一絲光明,然後採取行動、有所措施。不,我根本希望這一切都像固執的青軍小人所言,就只是一場夢,我期待著心裡能有個鬧鐘把我從這場惡夢中喚醒。

時間徒然地流逝,家裡安靜的恐怖。然而在這一片靜寂之中,掛鐘又開始響起,時間顯示出已經是我醒來30分鐘後,正好是母親平常會在廚房忙進忙出的時刻,也是她會把牛奶加入香蕉、松子、核桃一起打好後,再拿到樓上給我的時刻——6:00。

鐘聲雖然停止,母親卻依然躺在我的膝蓋底下,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被俘虜到黑暗又沉重的絕望感裡。難道這一切都不是夢嗎?母親真的叫喚過我嗎?莫非她是在求救?還是要我放過她?

我提心吊膽,下腹突然覺得沉甸甸,肚臍下面傳來一陣如針扎般的痛楚。不一會兒,我的膀胱就像是快要撐破般腫脹起來,強大又激烈的尿意向我展開撲襲,那感覺就像出現在我小年幼「鐵路之夢」 夢境裡的疾行貨車,充滿巨大的壓迫感,也像是囔著該起來了,卻怎樣都動不了的壓抑感。我拽了一下雙腿,然後屈膝坐下,雙腿併攏,兩隻手用力按壓著大腿。此時,冷汗不停飆洩狂流。

相關書摘 ▶《物種起源》小說選摘:母親和阿姨是支配我人生的人,藥物是他們放的一條蛇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物種起源》,凱特文化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丁柚井(정유정)
譯者:馬毓玲

★韓國當代最受期待、最被推崇的暢銷小說家——丁柚井的最新力作,在韓銷售逾60萬冊,同時獲得眾多國際媒體高度評價。
★2018年6月誠品外文選書
★極具文學品味的懸疑驚悚作品,法蘭克福書展重點小說!已授權美、英、法、德、義等國出版,改編電影籌備中。

惡只不過是內建在我們遺傳因子中的黑暗本性,而且所謂的惡,也不是指「特定對象」,惡可以是包含自己在內的「任何人」。——丁柚井

因病症被迫放棄最愛的游泳競技與夢想的韓有進,除了藥物,生活中的思想與行為,更受到母親嚴厲的控制,經年累月,終於無法忍受壓抑,拒當被關在牢籠裡的怪物……某夜,與母親激烈爭吵後,獨自離家,在空曠無人的街道,初次感受到自在與舒坦。或許是貪婪,當隔夜爭執再起,便又負氣出走,直至疲倦才返房就寢,然而醒來後,一切從此變調。他發現身處凶案現場,經過反覆推敲與記憶之細究,屋內所有遺留下來的線索全指向了自己!

故事藉由三天兩夜的偵查過程,娓娓道出男主角的家庭、成長,與精神生活。這部因真實事件為基礎而重新架構內外背景的作品中,丁柚井自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與演化理論、犯罪心理學等角度,多重理解存在於每個人心底深不可測的陰暗面:是什麼觸發人們隱藏的惡性,環境、個性、創傷?又或者,人的惡性是高度競爭社會下的悲劇?她以卓越敘事力創造宏大觀點,重新檢視當代人性議題,試圖解析生存條件與命運、自由意志之間的鏈結,並隱含強烈批判意識——他是我們眼中的惡魔,而我們曾否想過:是誰培育了他?

物種起源Photo Credit: 凱特文化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