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娘娘訪護家盟爭議:「打破同溫層」是開放社會的真實理想,還是輿論環境的神話烏托邦?

文:Yenchen Wang

娘娘到底做錯了什麼?

娘娘將訪談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的娘娘影片下架了。lag了幾天才看到娘娘的訪護放社爭議,作為一個所謂「正統」媒體談話節目的家盟境工作者,其實感受很複雜,爭議真實甚至可以說哀矜勿喜。打破

一方面,同溫娘娘嘗試去做的層開基本上就是一個論壇節目——或是一般人認知中的「政論節目」——在做的事,然而他的會的還輿操作顯然是不成熟的。娘娘將她的理想論環娛樂型網紅身分轉化成媒體製作人和主持人,但至少以張守一專訪的神話這集而言,從節目企劃、烏托執行到包裝都相當失敗。娘娘

這似乎顯示我們的訪護放社節目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專業,儘管「政論節目」這個標籤的家盟境聲譽在許多年輕觀眾心中可說是岌岌可危,包括我自己。爭議真實同時,我也不由得回過頭想,其實娘娘失敗的方式,和大多數電視論壇節目失敗、進而使這項節目類型變得聲名狼藉的方式,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我們在八點到十一點打開有線電視新聞區塊,可以發現連著不知道多少只有一面之詞的評論節目,大家應該一點也不陌生。某些節目的言論品質和失衡的程度或許不比張守一高明多少。我們也單靠想像就可以知道,YouTube上可能有多少比「娘娘研究室」更單面偏頗的影片,不同立場皆然,並且不乏觀眾。

這並不是要替娘娘辯護什麼,而是如果我們不能在「娘娘做錯什麼」之外,進而想想「論壇節目是怎麼被做爛的」,那麼其實娘娘犯的錯誤就只是技術上的,而不是倫理上的。它就只是找錯觀眾的少康戰情室或正晶限時批。

我們將很難說服自己,為什麼一個基於人設而被期待有公共責任的藝人,必須承擔糟糕節目所招致的批評,但天生有責任的新聞頻道,卻可以理所當然地每天用貧乏的政治佈道麻痺思考。而且這個節目類型也只會繼續劣化,直到被整個觀眾世代淘汰,而我們終究必須看娘娘研究室來討論公共議題。

事實上,我也不覺得看娘娘(或其他網紅)討論議題是壞事。網紅或藝人想要扮演更多角色,創造公共議題討論的平台,這對整體媒體環境應該是正面的。如果它是威脅,那也只是對愈來愈被年輕受眾疏離的傳統論壇節目而言——娘娘或其他網紅填補的空缺,某種程度上也代表我們無力提供數位觀眾相應夠好的評論內容,這是電視節目自己該檢討的問題(也是我的工作所在)。

真正的問題是娘娘怎麼製作這些內容。它所顯示的問題也正可以對照政論節目面臨的情況。

首先,在企劃上,專訪並不如許多人想像中那麼好操作。至少以我在《有話好說》的經驗,我們總是戒慎恐懼面對單集專訪。因為一對一談話可以完全暴露雙方對主題(和對方)的了解程度,熟習對談的來賓擁有大量機會,將討論導向自己希望的方向,這對不預設腳本的節目而言可以是充滿風險的。

但是專訪確實也能獲得最直接的回應,即時對焦觀點和完整表達。因此專訪企劃本來就是一種賭注,基本上等於是將節目最核心的資源(以網紅而言是粉絲的注意力,電視節目就是頻譜時段)作為籌碼,押對方能否給出你想要的內容。

有時候你甚至必須視情況調整籌碼,例如給予對方更足夠的時間闡述他的主題,或是妥協避開某些話題,來換取核心的討論,這些現實也都存在。或許娘娘從企劃上就已經讓渡了過多的主導權,以致於整個節目最後變成了張守一研究室。有話也不時會在爭議話題上以專訪形式邀約主委、部長級官員,這確實也是以曝光資源來換取討論機會的陽謀,前提是節目準備端得住。

以論壇節目的品質而言,娘娘顯然是搞砸了。從對談的結果論,娘娘或許是高估了自己的反應能力,或是錯誤地把那些質疑對方的部分都剪輯剔除了;前者是執行的問題,後者則是包裝定位的判斷力不足。

我們可以稍微想像娘娘的製作團隊要如何跟護家盟互動:他們必須接上線、說明來意、來回確認訪綱、敲定錄影形式,對方也會去查看你的節目走向和立場,和你討論看法……,在開錄前、關機後,這一切都是日常的人際互動,否則節目不會做成。在這種情形下,沒有一點訪談經驗和表演慾的人,是無法突然開錄然後就能與受訪者針鋒相對、冷嘲熱諷的。偏偏專訪又是最需要主持人適時扮演「論敵」的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分析犀利的來賓進到棚裡變得一團和氣,反之暴走的也大有人在。訪談和受訪當然都是技藝。過少的火候可能會浪費來賓,過於侵略式的做法則可能失去來賓。

至於包裝定位,或許在貼文中清楚界定這只是一個「護家盟到底在想什麼」的影片,能夠緩解一些對於「打破同溫層」的落差感。甚至可以直接說明為什麼訪談採取這種「做球」的方式進行,只要有夠好的理由,也不至於變成人設危機。畢竟文案也是內容的一部分,應該能夠與影片主體進行分工,讓觀眾體驗的違和感小一點。

從企劃、執行到包裝,娘娘的問題或許正提醒我們做節目的人,這項工作所建立的經驗和價值觀仍然是有意義的。認真想把節目做好的媒體,更沒有理由把專業拱手讓人,而要更嚴肅面對自己與觀眾的關係,不論是在倫理上或市場上都是。

或許我們已經過於習慣那種幾乎是生產過剩到粗製濫造的言論,透過帶狀時段對觀眾進行疲勞轟炸,製作團隊也因為緊湊的節奏,根本無暇檢視自己到底製播了什麼——如果不按照熟練操作的「定番」模式,湊和著破碎的主題與固定來賓,節目恐怕也難以準時播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