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彭明輝《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論文的「原創性」到底是什麼?對學術界的「貢獻」又該如何衡量?

文:彭明輝

為何而戰:博士論文與「好論文」的彭明基本要件

在所有強調實證研究的學術領域裡,不管是輝論何衡博士論文或任何學術著作,寫作的文寫文目標都是要針對一個有學術價值的問題,提出新穎且可靠的作完答案(或者更好的研究方法或技術),並且從確鑿不移的全求證據出發,條理清晰而層次井然地分析、生手闡述與論辯,冊論讓讀者相信它們是原創又該正確、可靠(或者更優越),性到學術因而有在學術界加以傳播、麼對發表的貢獻價值。

因此,彭明論文中所陳述的輝論何衡事實與證據都是為了要用來直接或間接地支持最終的結論,以及彰顯這些新知識、文寫文觀點、作完方法的有效性與優越性。至於跟這個目的無關的讀書筆記、研究過程的辛酸曲折,或個人的心得與好惡等,都沒必要(甚至不應該)寫進去;否則不但會妨礙讀者的閱讀與理解,還暴露你對學術基本規範的無知。

更仔細說,不管是哪一個學術領域,只要是有關實證研究的論文或報告,都必須立基於周延的觀點和視野,從可靠的證據出發,透過嚴謹的析理與論證,說服讀者三件事:(1)這篇論文含有原創性的新知識、觀點、方法或者既有學理的新應用,以條理清晰而層次井然的方式呈現,並且有可靠的證據和嚴謹的論證加以支持;(2)這些知識、觀點與方法並非零星、孤立而不相連屬的發現,它們是前後一致的、有系統的知識與論述,並且在某個範圍內具有普遍的適用性;(3)這些論述跟既有學術保持著緊密的對話,對後者進行延伸、詮釋或批判,並且對既有學術知識的擴張、改善或革新具有不可忽視或重大的價值。

仔細考察英國頂尖大學的博士學位授予標準,基本上跟上述三項要件大同小異。此外,有些學者會用不同的措詞來陳述博士論文應具備的特質,不過基本上都對應著上述這三個要件。譬如,澳洲的學者在彙整過去的相關研究結果後,將博士論文的評量指標歸納為七大項:

  1. 對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既有學術知識有完整、詳盡而精確的了解。
  2. 論文中具有原創性的發現,而且絕大部分是作者個人獨立完成的。
  3. 研究成果具有足夠的深度、細膩度與完整度。
  4. 研究成果彼此緊密關聯,不是勉強拼湊而成;所有論述前後一致,沒有任何矛盾或衝突。
  5. 對於研究方法與證據的選擇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於論文的發現與主張可以進行有效的論證與辯護。
  6. 對於既有文獻和自己的見解具有成熟的批判能力,不會輕率地接受既有知識、證據或自己的推理與論述。
  7. 論文的架構與論述層次井然、條理分明且措詞明確,可以清楚地表述其思想與觀念,並且能正確地引述既有文獻,沒有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的嫌疑。【註1】

而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也歸納出類似的結論:雖然論文的原創性是英國頂尖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首要考量,但是論文的原創性必須搭配著學術上的嚴謹性、可靠的證據與分析的深刻度、適切而經得起批判性檢視的方法與步驟、對於相關知識的熟稔與精準掌握,並且有能力批判性地分析與審視自己的作品。【註2】

如果仔細比對,將可以發現這七項的內涵跟前一段的三項大同小異,只不過因為從不同的角度下筆且措詞不同,因而可以相互啟發。

另一方面,近年來英美等國有越來越高比例的博士生是在為公、私立機構培養實務上所需要的人才,連研究題目與方向也是配合企業界與公、私機構的需要,而不再囿限於促進學術的發展。有鑑於這個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英國更新其舉國通用的「博士學位參考標準」,建議擁有博士學位者應具備四項核心能力:

  1. 透過原創性的研究或高階的學術活動,創造並詮釋新穎的知識,這些知識必須要能滿足專業同儕的審視與評鑑,拓展該學科領域的知識疆界,並且具有發表的價值。
  2. 對於一個學術分支或專業領域最前緣的一整個區塊的知識,能夠進行有系統的搜尋、取得並理解。
  3. 在一個夠寬廣的領域內,面對該領域最前緣知識的生產、應用或理解,有能力將被交付的任務適切地概念化為一個研究專案,並且設計、執行該專案計畫。
  4. 有能力鉅細靡遺地了解高階學術研究所需使用的技術、方法和理論。【註3】

在這個已經盡可能寬鬆的參考標準裡,第1項依舊是強調原創性的發現與論述的嚴謹性、第2項對應著文獻回顧的能力、第3項對應著獨立研究的能力。

由此可見,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原創性乃是必備的要件,而且是影響論文品質(評價)的首要因素。有鑑於此,接下來讓我們先仔細釐清「原創性」的意涵,之後再繼續闡述其他的論文必備要件。

原創性與貢獻:學術界的「芝麻開門」

在學術界,「原創性」與「貢獻」是兩個密切相關的詞,有時候被看成同義詞,有時候被合併成「原創性貢獻」。有些論文審查委員跟考生略為寒暄之後,第一個正式的問題就是:「你覺得你的論文有哪些貢獻?」這個問題既是在問你的論文對學術界(或實務界)有何貢獻,也是在問你的論文有何原創性,因為,一篇不具原創性的論文,只不過是在重複學術界既有的發現與已知的知識,根本就不需要存在。

同樣的,如果一篇論文被投稿到某個學術期刊,而審查委員在意見表上勾選了「缺乏原創性」或「沒有重大貢獻」,就意味著這篇論文必須被退回,連「修改後重審」的機會都沒有。相反的,如果審查委員在意見表上勾選「富有原創性與重大貢獻」,則即便論文有些瑕疵,也通常可以「修改後重審」。

問題是:「原創性」到底是什麼?對學術界的「貢獻」又該如何衡量?

簡單地說,論文的「原創性」是指論文中所包含的新穎觀點、主張、方法或發現,足以顛覆學術界既有的認知(譬如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顛覆了古典物理),或者開闢學術界的新視野(鐳元素的發現與研究導致放射線科學的建立與發展,石墨烯的發現導致科學界對奈、微米世界全新的認識與研究發展),或者提出更好的研究方法(大衛.卡德的「自然實驗」讓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可以更精準地進行實證研究),或者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去思索舊的問題(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的《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提出前所未有的主張:明清兩朝的中國有進行工業革命所需要的技術、資金與市場,然而她沒有發生工業革命,不是因為「封建、保守、落伍」,而是因為她有跟西歐不一樣的人文、歷史與地理背景,有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有更急迫的其他課題要解決),或者改善我們對問題的認識(過去我們把高密度脂蛋白稱為「好的膽固醇」,並且以為它的濃度越高越好;近年的研究卻顯示,當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比最佳值多出五○%以上時,男性的死亡風險有可能會增加一○六%,而女性則有可能會高出六八%)。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