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芥川龍之介小說裡的謎團(中):取材自《今昔物語》與俄國文豪果戈理的《鼻子》

文:蓮子水共同體

  • 芥川龍之介小說裡的芥川介謎團(上):《羅生門》講的是「中國」還是「日本」的故事?

也許是獲得夏目漱石的鼓勵,在《羅生門》發表後的龍之理短短一年間,芥川龍之介又再度發表《鼻子》、說裡《芋粥》兩部作品,團中就小說創作而言,取材芥川幾乎可說是自今「出道即顛峰」——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世界藝術史上,與芥川(1892-1927)可算是昔物前後期生的畢卡索(1881-1973)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語與藝術家剽竊。」芥川初出道即能交出成熟度極高的俄國作品,除了其從小就受到豐富的文豪文學薰陶外,更與其一開始就選擇「站在巨人的果戈肩膀」上有關。

這點從其1916年所發表的芥川介《鼻子》中看得最為明顯。

如同我們在這篇文章所簡單介紹過的龍之理,〈鼻子〉是說裡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中的一篇名作,大多讀者讀後雖都會覺得其描述很生動有趣,團中可也不知道怎麼分析這篇古怪的作品。但是,時正就讀東京帝大英語系的芥川卻似乎從中看出了些什麼,並且就像唐人「和詩」的習慣一般,「和」(去聲)了一首和尚版的《鼻子》。

在果戈里的〈鼻子〉中,一開始是懼內的理髮師在吃早餐時,從夾蔥麵包中發現了一個白白的、不知主人的「鼻子」。果戈里花了一番筆墨描寫這個「鼻子」如何折磨理髮師後,才寫出鼻子的主人其實是以一個不正當手段取得現有職位的男人,八等文官少校。

另一方面,在芥川的《鼻子》中,一開始就登場的禪智和尚(其職稱為內供,所以亦可稱禪智內供)從還是沙彌起,就為自己的怪鼻子所苦。這鼻子有多怪呢?按照小說,其大約有五六寸、上下一般粗細,如香腸一般、在臉的正中央、從上唇垂掛到下顎,實在有礙觀瞻。

乍看之下,這兩篇故事似乎毫不相關,如果將其送給21世紀初期的人工智慧系統比對是否有抄襲,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是,較細心的文學讀者可能多會覺得這兩篇「鼻子」有某種神秘的關係。

Akutagawa_Ryunosuke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
芥川龍之介

雖然芥川宣稱「禪智內供的鼻子」是取材自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語》中的〈池尾禪珍內供鼻語〉,但大多讀過這兩篇作品的讀者,應該會同意他是讀過果戈里的〈鼻子〉後才寫出了禪智內供的《鼻子》。至於果戈里的〈鼻子〉與日本古代故事集中的「鼻語」(鼻子故事)又有什麼關係,這就可能要請歐亞草原文學專家考究了。

無論如何,這讓我們體會到,芥川在學生時代讀的雖是英文系,但也有機會讀到俄羅斯(或烏克蘭)的作品,可見得其對俄國文學也是很關注的。

事實上,俄國在西元1804年(擊退拿破崙的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時,就曾派使節到長崎,要求通商,但被德川幕府拒絕。在西元1811年,又有俄國海軍軍官在東亞海域探查,結果遭到日本的囚禁。可見得在此時期,俄國是很想往東亞海域發展的。

另一方面,英國也在西元1833年通過了廢除奴隸制度的法案。並且藉由取締奴隸貿易,開始向世界宣揚其「解放」各地陷入奴隸苦境的人們之「滿懷慈愛的慈善帝國」的品牌形象。

既然「奴隸」一直都算是各地海洋貿易的重要商品,英國也就理所當然地以此形象介入了世界各地的戰爭。不過,這當然只是表面上的理由,19世紀到處擴張的英國真正的動機應該還是爭取各地的海權,這從1843年簽訂的《南京條約》,要求大清割讓香港島和開放五口通商即可嗅出一點端倪。

在這脈絡下,從北亞擴張的俄帝和從南亞擴張的英帝,不免會開始明裡暗裡開始在東亞各自尋找盟友,加上從明治維新後新崛起的日帝加入競逐,自然會造成東亞的局勢動盪不安。

西元1904年(明治37年),日本偷襲停泊於旅順港及仁川港內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兩方投入的軍隊越來越多,到了西元1905年5月,由名將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以逸待勞,在己方損失極小下,但將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全數殲滅。這場海戰之後,俄國認輸投降,日本也從此自信大增,相信自己擁有以少勝多的實力。

MIKASAPAINTINGPhoto Credit: 東城鉦太郎 @ public domain
日俄戰爭中的日本海海戰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對日本在此之後的軍事擴張行動感到憂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作家夏目漱石就在西元1909年發表《以後》一文,文中他寫到 :

看看日本⋯⋯她試圖擠進列強之中⋯⋯她像一隻想長成跟母牛一樣大的青蛙⋯⋯當然,這不久她會破裂,這鬥爭會影響你我以及每一個人。

由於跟西方國家競爭的壓力,日本沒時間放輕鬆⋯⋯難怪他們都是神經病患⋯⋯他們只想到自己與他們的眼前的需要。看看日本全國,你不會找到充滿希望的地方。到處都是黑暗。

芥川龍之介應該也有機會讀到上述文字,不過西元1911年日本開始進行言論管控後,自然不能再發表這麼直白的表述。至於,芥川在西元1916年發表的《鼻子》其靈感來源與日俄戰爭有沒有關係,還請有興趣的各位讀者讀了芥川龍之介的《鼻子》以後各自判斷。

討論完芥川龍之介《鼻子》的寫作背景後,我們不妨將焦點移到芥川在西元1916年的另一篇作品《芋粥》。到底這篇作品和當時的日本情勢有什麼關係呢?其又是在如何的情況下寫作出來的呢?

也許,我們還是先認識一下《芋粥》的主角五位再說。

這個芥川龍之介宣稱取材自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語》〈利仁將軍若時從京敦賀將行五位語第十七〉的主角,在小說中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名字,理由據說是因為古史並沒有記載。芥川稱可能是因為「古史的作者對於平凡的人與故事,似乎沒有什麼興趣」。倒是裡頭的大人物有名有姓,叫做「藤原基經」,這位平凡的主角並無姓名,所謂「五位」只是一個職稱罷了。

沒有人知道這某某五位是從何時開始侍奉藤原基經這位武士,但大家都認得他的臉上有一個像被凍傷的紅鼻子,而且大多人對五位的關心程度其實並不如一隻蒼蠅。總之,五位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人,大家如果會談論他,純粹是因為他臉上那古怪的紅鼻子或者想要一起戲弄他。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