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台灣漫畫的品牌形象已趨於完整,讓我們透過4大類型看見趨勢

文:劉定綱

儘管2022年世界各國疫情逐漸走向正常化,台灣透過人類逐步摸索出與疫情共存的漫畫方式,卻是品大類台灣疫情大爆發的一年。與之相對的牌形,在出版市場急速冷凍的象已型這一年裡,卻可以觀察到台灣漫畫逐漸形塑了品牌形象,趨於在內容品質與討論度上均有著驚人的完整表現。

台漫作為一個品牌形象,讓們不只是見趨源於消費者認知的佔比或銷售數字的上升,也逐漸構成各色各樣與社會的台灣透過連結方式,換言之,漫畫內容消費的品大類產品,其社會影響力不只在於銷售數字,牌形更在於能夠開展多少跟消費者互動的象已型方式。

因此,趨於在現代社會中要觀察漫畫,不能只看銷量或藝術表現。銷量僅依據商品價值來衡量意義,藝術表現則限定美學意義,但台漫不只是從商品價值或藝術表現上獲得意義,更從內容載體的現代功能中找到可能的定位。

當我們談論台漫在這一年品牌形象的發展趨於完整,同時就意味著台漫打開了多元的路徑。作品的多元路徑不僅限於題材,也擴及影響社會的方式。

我們可以大致將台漫粗分為四種類型,以介紹台漫跟現代人可能的互動關係,而2022年的這些作品又能看到什麼最新的發展。以下的介紹掛一漏萬,雖難以窺見2022年台灣漫畫的全貌,但能讓我們看見部分趨勢。

台漫作為一種社會行動的可能

第一種台漫,象徵一種社會行動的可能性。除了商品銷售和流量、能見度外,也追求對於現實社會的改變效應。我們可以從一些作品看到這樣的趨向:比如非虛構漫畫中的報導漫畫類型,就有「報導者」團隊跟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合作的作品《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透過漫畫的魔幻空間呈現報導專題,讓讀者產生共感,進而理解完整的報導議題。

多元性別相關作品,也在這一年有所斬獲。2019年台灣同婚獲得法律保障後,性別運動走入新的階段,開始訴求公眾更認識多元性別的實際存在狀況與面對的焦慮難題,因此從法律層面進入認識、同理的層面。

這一年有兩個不同風格的作品,一個是在CCC平台上連載的穀子《無能戀愛諮商中心》,以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各種互動可能性為主題,戀愛有千百種樣貌,並非只有霸道男跟嬌嬌女這種配對。

「沒人愛就只能自愛,不然缺點愛就去做愛啊!」多元性別、約炮……這部呈現了多元的關係實踐,不追求解答或道德評價,而是肯認每種狀況都值得溫柔對待。

另一本則是改編自簡莉穎的劇本,由廢廢子繪製的《直到夜色溫柔》。原著劇本出色,有厲害的畫面感、台詞,但漫畫化讓氛圍建構、場景人物、分鏡等有了進一步變化。同時它也是一個溫柔的作品,揭示LGBTQ群體的各種「性」的狀態。讓性少數的孤獨與寂寞,透過漫畫的形式被更多人看見。

而目宿媒體作為台漫的新勢力,也發展了兩種不同系列:一種是文學改編;另一種是兒童與青少年議題的漫畫化,有呈現家暴議題的柯宥希《指縫中的太陽》和探討校園性平的YAYA《餵貓的女孩》,兩部作品的成書過程中,漫畫家、責任編輯、社工師和諮商心理師進行了密集的合作,融合大量諮商輔導個案經驗,提煉出兩種對於「暗夜裡受傷心靈照亮一絲微光」的可能性。

77ceb2c7-8e9e-4cb8-9921-d440c0ab9817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直到夜色溫柔》,簡莉穎、廢廢子
eafd4baa-06d9-40f6-b6f0-33c7efae1561Photo Credit: 目宿媒體
《指縫中的太陽》,柯宥希
b8afd987-26cf-4f98-b7cc-f9a5d036955bPhoto Credit: 目宿媒體
《餵貓的女孩》,YAYA

已經成熟的文史台漫

第二種類型,則是我們熟知的文史資料轉譯。近年,很多人對於台漫的刻板印象多半有「台灣元素為主」的認知,例如要有台灣文史、要與日治時代掛勾……不過,這也意味著台漫這些年在文史資料的轉譯上,已經建立了明確的形象,以至於有這種印象的產生。在2022年,我們依然能看到這個領域有長足的進展。

第一個是在合作單位上,除了過往常見的文學館、史博館,也開始有不同單位選擇漫畫作為知識普及的媒介。像是台師大百年校慶與左萱和阿獰合作,左萱繪製《芭蕉的芽》,阿獰出版《蕉兵戰時記》,記述台北高校時期的師大故事,前者著重是台北高校非戰爭時期的文藝生活,後者則著眼戰爭時期年輕蕉兵們的處境與日常。

在台灣自然環境的呈現上,也有令人振奮的全新題材:由全台植物標本館藏最豐富的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和文化部合作,盤點近百年文獻舉辦「植物分類學家的時代」常設展,同時和英張合作推出《採集人的野帳》,這是台灣首部植物採集漫畫,既描述植物採集的艱辛過程,也有植物分類學的自然科學知識,在文史資料轉化上,大大豐富了我們的視野。

另外,李隆杰繼《1661國姓來襲》後,推出《1624男人與島》並獲得金漫獎,這本處理大航海時代如何讓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作品,不同於《1661國姓來襲》以鄭成功攻台的事蹟切入,以更宏觀的呈現大航海時代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多方勢力的角力。

而從原著小說改編而來,跟電影同時上市的同名漫畫《流麻溝十五號》,與電影的中心敘事相異,這本漫畫分別處理了七位女性思想犯在綠島生活的群像劇。漫畫後方均附文獻資料,對於認識白色恐怖時期的女性政治犯,是一部非常好入門的普及之作。

2bd06e8a-aaf5-4edb-a97a-2c8dfb1d9dccPhoto Credit: 蓋亞
《芭蕉的芽1》左萱
0bf7b67f-e6ee-40ae-81d2-59ab57c1f386Photo Credit: 蓋亞
《蕉兵戰時記》阿獰

內容IP時代,最強勢的台漫類型

接下來兩種,算是更貼近主流漫畫市場的類型。第一種是故事套路。現代人接觸漫畫,透過紙媒閱讀的比例已經不到兩成,超過八成的人都是以網路平台或電子書進行漫畫的閱讀,在觸及人數上,平台建構對於台漫品牌化有著關鍵影響。

CCC在2021年重組後,文策院副院長兼漫畫產業小組召集人盧俊偉提出CCC平台必須題材多元化的主張,而2022年我們能確實看到題材多元化有了初步成果,這也讓CCC除了大家本來熟悉的台灣文史主題,在校園、愛情、奇幻、冒險、幽默、科幻、推理、恐怖懸疑、奇幻鬼怪、BL……等類別上都有相當受矚目的作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