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女僕的祕密生活》:第一眼看到制服恐怖的粉紅色,腦裡浮現的就是三隻煮熟的龍蝦

文:村上理子

令人「討厭」的女僕上午制服

1925年春天。洗碗女僕珍.蘭尼第一天上工的祕到制早晨,在「家庭祈禱會」上,密生目睹了3位家事女僕同僚身穿上午專用制服的活第模樣,她用了極度尖酸的服恐粉紅話來形容對此的感想。

「再也沒有比那更糟糕的色腦熟事了。3人同時穿上刺眼的裡浮龍蝦粉紅色衣服,配上早晨用圍裙和帽子。隻煮那種令人作噁的女僕粉紅色,真是祕到制空前絕後啊!」

「『3隻煮熟的密生龍蝦』──真的,第一眼看到那恐怖的活第粉紅色,腦裡浮現的服恐粉紅就是這個,再也沒別的色腦熟了。可是裡浮龍蝦,真正龍蝦的顏色是很漂亮的呀!」

與這3隻煮熟龍蝦同色系制服的事件並未就此落幕,在那年歲末仍餘波盪漾。聖誕節當天,珍從雇主一家那裡收到包裝好的禮物。她雖然滿懷期待地希望打開禮物的瞬間,可以看到一件外出穿的衣服,但很不幸地,如其所料,裡面是「令人震驚不已」的禮物。

「總之,就是恐怖的粉紅色棉布──沒錯,就是一疋常用來製作上午工作用服裝的布料。(中略)。後來,我既沒做成衣服,當然也沒穿它。那塊布到哪去了,我也不知道,行蹤不明啊!」

撇開「討厭的龍蝦色」,女僕們大致上都會在上午穿上棉質布料的服裝工作。這些工作服很多都是「印花布面」,花色多是條紋或小碎花。在員工人數多、工作需要細分的鄉間大宅邸裡,上午穿的制服會依所屬部門而有不同的顏色。

p_90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
左:穿粉紅衣服的廚師和夫人起爭執;喬治.羅伯特.西姆斯著作《Mary Jane Married》的封面。右:消防員和穿「粉紅上午服裝」的女僕相互調情;明信片,郵戳1907年。
p_91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
女僕身著粉紅色印花布面的羊蹄袖上午制服,配戴圍裙和帽子。新年賀卡,郵戳1903年。

在史丹佛郡夏塔巴洛(Shugborough)宅邸,「家事女僕是容易辨識的紅色系質地服裝,蒸餾室女僕為綠色布面,廚房女僕著紫丁香色系,洗衣女僕則是藍條紋的裝扮」。這處宅邸目前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展品裡就有1880年代的家事女僕制服。沒有讓人感到可怕的用色,而是可愛的淡粉紅色系制服。

印花布面的服裝搭配白色圍兜的圍裙和帽子。因為要做擦鞋、擦地、打掃暖爐這些滿是髒汙的工作,上面還覆蓋著一條硬質粗麻布料的大圍裙。

黑白搭配的下午服裝

一到下午,接待女僕、家事女僕,或許也有部分家庭的雜務女僕會被要求換上正式的黑色服裝。全國下午的工作服都以黑色系為主流的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19世紀結束,因為服裝是由個人宅邸決定,有些家庭則採用深灰色或深藍色。

布料材質多使用羊毛或是羊駝毛,夏天則用棉布。比上午的服裝更貼身、裝飾性更高,配上輕薄的圍裙和帽子,波浪狀摺邊、蕾絲、刺繡、緞帶等等裝飾。適度跟上那個時代所追求的華麗流行感,還附上嶄新的袖口和領子。下午這身正式服裝是為了要服侍賓客或家人,以及方便做一些簡便的針線活工作。

一直到19世紀中葉,接待女僕下午戴的帽子都是蓋住全頭的室內帽式(mobcap);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帽子的尺寸變小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那段期間,甚至只用髮夾固定一條小蕾絲在頭頂上而已。一般來說,戴上工作帽是為了不讓全部盤起的頭髮散落開來,而那條小蕾絲帶除了裝飾外,並不具有任何功能性。

談到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僕服裝時,一般都會聯想到接待女僕和家事女僕的下午制服吧!黑洋裝加上白帽子和圍裙。然而19世紀早已遠離,出生於現代的我們只能從博物館、美術館、老照片中,看到實物或是相仿的物件。

電影畫面裡偶爾一端會出現的「飄曳」身影,將實際從事重勞務的女僕,抽離出其自身的內心世界,表面上只讓人看見充滿朝氣可愛、燦爛又恭敬的模樣。那麼,穿上制服勞動的她們,真的喜歡那樣的自己嗎?

「嚮往的」女僕制服

於1908年,威爾特郡(Wiltshire)出身的宓麗.米爾凱特花了2便士到電影院,電影的某個畫面攫住她的目光。

「電影中描繪出我夢想的只有一個……,就是那位法國女僕優雅地從美麗的大理石階梯走下來的畫面。波浪狀摺邊的圍裙,帽子後有條長緞帶垂在背後。那時心想──那就是我想要的,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於是,她跟母親商量想成為貼身女僕,卻因為不知道就業管道,一開始只能從洗碗女僕當起。在洗碗場裡悶悶不樂地工作,從沒穿過那曾嚮往的飄曳服裝。被醋和鹽弄粗了手,「每天只能望著窗外的鳥,哭泣」過日子。不久,注意到有個穿著「那制服」的家事女僕同僚的存在。

她嘗試去換工作,終於順利成功了,從此之後,她便服務於肯辛頓(Kensington)宮殿所在的倫敦上流家庭。她回憶起前女僕曾告訴過她一些關於制服的事情,那心情是複雜難以言喻的。畢竟像宓麗那樣,表明既嚮往又喜歡而去做家事女僕的人是少見的。

p_93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
p_96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

20世紀初期的在職女僕們,對制服的評價多半是不好的。不過若稍微往前追溯到1880年代,地處牛津郡的偏遠鄉村,上午穿的印花布服裝曾被視為珍貴的寶物。芙蘿拉.湯普森回想當時村莊裡有關於時髦生活的點滴。

「在舊衣服堆裡,最偏愛的是當年輕女僕時,上午所穿的印花洋裝,紫丁香色、粉紅色、淡黃色等等花色都相當受歡迎,白底小樹枝的印花布面感覺也很好。這些衣服重新修改縫補,少女們會當作勞動節或是夏天外出、去教會時穿的洋裝。」

自付制服費用

不過,女僕的制服也有可能在一開始時就是別人的舊衣。貝辛斯托克(Basingstoke)的霍利韋爾(Holywell)夫人還記得1915年剛開始當洗碗女僕時,帶在身邊的「舊馬口鐵箱子」裡裝了一大半的「舊」東西。

「印花布面的服裝、帽子和圍裙,是把兩個姐姐的舊衣服改成我的尺寸。內衣也全都是舊的。新品只有2件,1件黑色服裝是媽媽花了15先令買的;還有去教會時要戴的,附有天鵝絨緞帶的黑帽子,則是花了5先令6便士。」

女僕們初次工作時,大多必須自費準備制服。再加上褲襪、靴子,費用也會隨之增加。為了能前往「二流職場」,若有籌備金是最好的狀況,然而這對貧窮的勞工家庭而言,無疑是相當大的一筆負擔。母親四處籌措金錢,有時還要分期付款來幫女兒備足必要的衣物。

剛開始收支呈現負債狀態時,只能從僅有的薪水中來償還買衣服的多數費用。霍利韋爾夫人最初的月薪是13先令4便士,為了償還制服的錢,還從薪水中寄了10先令給母親。

因為了解初任女僕的負擔過於沉重,有些雇主家庭會提供一套制服。通常習慣在聖誕節將布料、圍裙、褲襪當成禮物來送給她們。不過回憶珍.蘭尼在聖誕節的遭遇,那過於「實用的」禮物,看起來似乎不太受歡迎。

有時,也會遇到追求時尚的夫人想讓她們的女僕穿上設計驚人或顏色怪異的衣服,於是提供一套那樣的衣服給她們。愛蓮.湯普森當初就自備黑緞質料的下午服裝到職場,但女主人討厭黑色,她只好親自縫製「茶色或咖啡色」的圍裙和袖口。

另外,也有家庭是請村莊的裁縫店製作「綠色的上午服,絳紫色的下午制服」,或是以配戴「大且色彩明亮的緞帶」來取代帽子。以上這3個例子,都是1920年代以後發生的事。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制服也變得多樣化。儘管如此,還是無法證明時髦的制服能凝聚女僕們的心。愛蓮.湯普森一點都不想長久留在那穿著「咖啡色圍裙和袖口」的職場上。但要像對制服懷抱強烈憧憬的宓麗.米爾凱特那樣的例子,畢竟是少數。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女僕的祕密生活:黑衣、圍裙、白緞帶,揭開英國底層社會的隱藏真相》,創意市集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村上理子
譯者:謝麗卿

年幼時離開鄉村,點燃廚房的火。打掃暖爐。打掃房間、掃除灰塵。擦亮靴子。到樓上拿早餐。整理床鋪、清理汙水。早餐飯後收拾和洗碗盤。磨刀子。準備午餐,鋪桌巾……直到11點上床睡覺。每天超過16個小時的長時間勞動,宴會、季節性的移居或是幫忙同事等等,再加入非屬常態性的工作,勞動時間更久。

她們,戴帽,身著黑洋裝白圍裙,緞帶飄動搖曳著;稍稍屈膝,微微點頭,典型的西洋式禮儀。她們,受雇於他人家庭,領取薪水,接受提供食宿。她們,是家裡的精靈般,出入彷彿不能被看見!她們,是電影裡的配角,百年英國最龐大的女子勞動人口。她們是……女僕。

本書欲以19世紀後半到20世紀初的英國為中心,蒐集各式各樣的圖片,重新建構女僕的人生樣貌。把目光聚焦在這群「最平凡的女子」身上,將其配角的身分轉換為主角,談談箇中的工作,喜、怒、哀、樂、戀愛、結婚以及未來。

創意市集《女僕的秘密生活》立體書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