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甚麼才是「啱音」?音樂的分解與再裝嵌

許多古建築,甚麼常在翻新、才啱搬遷或大維修時被拆解成一根根木頭、音音與再一條條樑柱,分解讀建築的裝嵌紅顏知己跟我解釋:「這叫kit of parts。」正是甚麼施工者對一座宏偉的建築物了解到最細微的地步,才能化整為零,才啱然後事後又能巧奪天工地重建回本來的音音與再模樣。同樣地,分解當拆解一樣事物或觀念入微,裝嵌才會知道自己是甚麼否真的對其有全面的理解。

思緒帶我重回幾月前在大館的才啱一番暢談。

「在戲曲響起的音音與再時候,有些人就會顰眉,分解說道『你這些音唔啱啊』。裝嵌」當時面前坐著兩位在戲曲界活躍及具想法的好手,剛才陳辭的這位是本地戲曲音樂組合「一才鑼鼓」的陳志江。幾個月前,他們完成了一項名為「香港微音樂」的網上音樂庫,創作及錄製逾百首戲曲音樂,時長大多由十數秒至一分多鐘,分為鑼鼓點、前奏/過門和曲牌,現開放五線譜、工尺譜及鑼鼓經予公眾免費下載,附專業混制的示範錄音。網站開宗明義寫道:

所有收錄於本網站「微音樂庫」之音樂作品(音軌除外)均獻給公眾領域,任何人士均可演奏、改編、取材以建立新作品,且包括商業用途,並毋需鳴謝或註明原創者。如閣下希望鳴謝我們,可列出該曲目編號、創作者姓名及「香港微音樂」。

之於戲曲,鑼鼓點是戲曲打擊樂器以各形式組合演奏出的節奏型態,前奏/過門為襯托氣氛及連接不同唱段之用,曲牌則是常是一首首表達特定情感的小曲。這三種音樂皆極為短小精悍,亦正是「微音樂」之名的由來。

甚麼才是「啱音」?

從小學習一套音樂的人,自然養成一套聽覺習慣。然而各地的音樂,音階、音程、器樂編制殊異,恰如中國的江南絲竹、日本的平調子及爪哇的甘美蘭音樂,同是五聲音階,但彼此的五個音的距離都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樂律。一個自小接受西洋古典音樂訓練的人,聽後或許會認為這些音樂並不調和,覺得音不準,其實或許是自己的習慣使然,並不代表那音樂真的不協和、有問題。這關乎「雙音樂性(bi-musicality)」的概念,聽眾要先擺脫固有的聽覺及審美習慣,嘗試以一個局內人的角度來理解一種從未聽過或不熟悉的音樂,而不是基於一直因循的觀念而頃刻判定「啱音」與否。

這時坐在陳志江旁邊的​​李勁持也開了口:「好像我們面前的這個銀包,我覺得是黃色,也有人會說是綠色。」的確,爭拗顏色,手持一個測色儀或能硬是知個分曉,但來到紛繁的藝術世界,怎個分野?這位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主修箏的戲曲人,續比喻將不同音樂排優劣的盲點:「文明無高低之分。」

unnamed圖片由作者提供
爭拗顏色,手持一個測色儀或能硬是知個分曉,但來到紛繁的藝術世界,怎個分野?

一場解構音樂的實驗

如果「香港微音樂」純粹是推廣或普及戲曲音樂,本身不足撰文為記,然而吸引我的原因在於其製作理念,使它跳脫出中國戲曲、音樂性的框架,體現出一種解構藝術的過程,這放諸其他藝術領域,即使不完全適用,也能激盪起一些思考。

陳志江形容這個計劃是將音樂程式化,於是我問:「你覺得音樂有甚麼程式?」陳接道:「旋律、拍和、唱腔等組成音樂的部份。」他以自己的純器樂作品《床前明月光》作例,旋律取自李白唐詩《靜夜思》用廣東話唱出的字音,同時卻需依調式來產生音高和旋律走勢,「廣東話、聲調、語氣、調式等,都是這首作品中的程式。」

「香港微音樂」雖為戲曲曲庫添了一批新作,但陳志江認為與其說是創新,這卻更是一個走進傳統的過程,如同將戲曲音樂這古建築拆解成微小的元素,以不同樂器組合(獨奏、合奏)、調式(戲曲音樂常見有合尺、乙反、反線,代表不同的情感表達)、板式(節奏形式,如節奏明快的流水板)來呈現戲曲音樂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可能性。一首首微音樂-在一才鑼鼓所言是音樂積木-都有標籤把它們分類,如失眠、夢境、幻想.......創作的時候,一才鑼鼓亦考慮到實用性,本身這些音樂都帶戲劇意味,體現在旋律的加花減花(即基於旋律骨幹增刪裝飾音)、速度的快慢上,如此就可切合下載者不同的使用需要。這實驗的結果是一批新創作的作品,以樂譜及錄音流傳,鼓勵演奏、二次創作或改編。有人將音樂積木散落,我們或是將這些kit of parts化零為整,或用以作為新作品其中一項元素,或作為劇情配樂,都是在這二十一世紀對待傳統的良方。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