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7年的《52赫茲我愛你》五年過去了,魏德聖終於在今(2023)年推出新片《BIG》,影評但令人意外的德聖的新電視是,經過幾年後,作像《BIG》走回老路,廉價其實更像是劇技兒癌版的《海角七號》,選題很好,術粗人物角色鮮活,糙呆但電影的板劇本也量體無法凸顯816病房的六個家庭故事。
整體來說,非常《BIG》的破碎故事劇本竟然更加破碎,雖然充滿了動人的細節,但整體卻給人七拼八湊的影評感覺,每一個家庭背後的德聖的新電視故事,甚至是作像兒童與病魔對抗的真實細節都付之闕如,只剩下醫師單方面的診斷,所以醫病關係也很難建立。
讓人最意外的是,當年魏德聖拍第一部長片充滿了詩意的電影鏡頭,但《BIG》全片不知道是否因為棚拍的關係,攝影、燈光和美術都顯得非常平板,更像廉價電視劇而非電影。
2008年的《海角七號》其實也充滿故事斷點,但電影感和打動人心的碎片創造了票房奇蹟(很多還是靠中老年長輩的票房),但2023年了,沒想到15年後再交出一個劇本破碎,更缺乏電影感的作品,在年輕觀眾愈益重視影像品質與節奏的現在,是否還能奏效,筆者本人是不樂觀的。

兒童癌醫已是悲傷題材 部分導演手法更往煽情催淚走
《BIG》以兒童癌症醫院為背景,片中每個可愛的孩子和青少年,都是因為被診斷出一定嚴重程度的癌症,才需要長期住院治療觀察,所以每個笑容背後都是無常的生死,隨時有可能因為病情惡化要面對開刀,開刀的成敗面對的就是立刻的生死關頭。
在選角和演員表現相當適當,也有一定的水準狀況下,全片充滿哭點。魏導確實擅長溫情催淚手法,用演員也用得很一致,尤其可以一次「征服」所有小朋友演員,導演功力在這邊嶄露無疑;但許多場次,幾乎是過於用力地硬要做出哭點而且做到極致,甚至略帶煽情了。
但也因為816病房塞了六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爸媽與孩子的議題,還要處理小孩子的病情、與病魔對抗(動畫的部分)以及醫師護理師的部分,因此,即使片長超過2.5小時,但許多人物關係和人物心情仍然時斷時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