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回收玩家EP02|那些串連在地文化特色、連結情感的村里資收站

你記得自己家附近的回收資源回收車星期幾有服務嗎?

這個問題,一定考不倒經常追著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的玩家文化民眾們。

每天在巷口等待垃圾車、那串人人大包小包手提資收物的連地連結里資街角風景,儼然成為臺灣人的特色特色文化之一,而這些場景,情感更反映出我國積極做好環境保護,收站創造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回收生活足跡。在臺灣,玩家文化資收文化不僅只有「等待資收車」,那串還有與村里居民緊密扣連的連地連結里資「資源回收站」(以下簡稱村里資收站),此舉開創「一兼三顧」的特色資收新世代,讓村里居民可以透過作回收、情感賺取福利,收站創造資源零浪費。回收

成功的村里資收站,對於村里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這裡,鄰里居民可以透過各地方的回收機制與獎勵回饋措施,提高民眾資源回收意願,另一方面更可有效利用資源回收後的獎勵金,做為社區營造經費等。這在資源回收體制裡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別具特色的資收站 里民服務三贏局面

以結合回饋獎勵金的制度為例,鄰里居民只要依照資源回收九大分類,將回收物清洗後分類,再拿去村里資收站回收,工作人員就會在現場協助將資收物秤重分類、計算可換取的點數。這些點數累計之後,可以兌換民生用品,例如:洗碗精、肥皂或垃圾專用袋等,商品多元且實用性高,是每個家庭都用得到的商品。

此外,村里資收站變賣所得的費用,可成立公益專戶創造鄰里經費,用來支付資收站支出及回饋鄉里所需。舉例來說,有些鄉里將這筆資金用以補助弱勢里民的喪葬費用、低收補助或成立獎學金等等,或是在防疫期間,提供弱勢里民防疫抵用券,一同度過生計難關。

這種「結合回饋金與兌換商品」的做法,不只可以鼓勵居民做回收,也讓鄰里長主動帶領一群志工熱心推廣清運及資源回收活動,讓整個村里「活起來」,更串聯了厝邊隔壁的好感情。

A09(1)Photo Credit: (圖/蔡秀星)
村里資收站志工協助清運資收物及資收活動,讓社區間情感更加凝聚。

村里資收站與生態結合 環境教育從小紮根

村里資收站發揮在地創意,借社區發展與地利之便,順勢推廣環境教育。在資收站點外圍建設自然生態池提供居民作為休憩觀賞之用,有時志工看見附近遊玩的孩童,還會即興發揮來堂環境解說,讓孩子在生活中認識自然與家鄉。

靠「山」的村里資收站介紹山區景觀特色,靠「海」的則進一步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像是「海」線村里資收站,就想出淨灘資收2.0版,結合淨攤活動與資收行動,讓民眾藉由撿拾沙灘上可回收的廢棄物換取當季水果、民生用品,不只可以鼓勵居民定時定點加入淨灘行列,連外地來的觀光客,看到這樣「一舉兩得」的活動,也常常自動自發的撿起海灘上的回收物,為自己換得一份好吃的水果下午茶。

靠「山」的資收站,則是延伸資收站功能,以社區經濟發展為出發,與鄰近大專院校合作,用當地特產例如檸檬、香茅研發檸檬酵素與香茅防蚊液,並在資收站內銷售販賣,逐步建立相關產業特色,活化社區經濟,為長期留守家鄉的青年或主婦們開闢新的工作出路。

「資源回收」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早已不再只是個動作或是觀念,更連結著我們生活的每個點到點,而「村里資收站」的設置就是最具代表的資收例子,不僅凝聚著眾人間的情感,兼顧環保、活絡經濟、教育等目標,更達成鄰里建設與互助的功能。不如就從現在開始,留心家中附近的村里資收站在哪裡,下次帶著可回收的資源回收物到現場貢獻一己之力,說不定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