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希望你以為,私隱科技公司都必需把你的即權技抑個人資料當作商品,他們還讓你相信科技等於進步(儘管科技進步有時看來無異於社會和政治退步),力利利用而所有進入市場的用科創新點子都無法走回頭路,所有的或被進步都無法被阻擋。
以燃油車為例,科技不管是私隱從歷史、自然、即權技抑機緣來看,力利利用都沒有非得開燃油車不可的用科理由。若非當初在美國發現豐富的或被石油儲量,然後福特製造出廉價的科技T型車輛,或許現在電動車會比燃油車更加普遍。私隱還有被大家討論了數十年的即權技抑飛行車,到現在都還沒上路。力利利用一項科技得以發展並且進入市場,需要太多變數配合,例如價位、使用上的方便性,以及消費者的選擇。歷史的潮流裡散落著太多被拋棄的新奇科技小玩意。
還記得Google眼鏡嗎?二零一三年Google推出初代眼鏡原型,鏡架配備可錄影微型電腦。Google眼鏡在二零一四年五月公開發售,引發一波熱潮,《時代》雜誌說那是「今年最佳發明」,名人試戴眼鏡,《紐約客》雜誌刊登了一篇篇幅頗長的相關報道,連動畫《辛普森家庭》都讓Google眼鏡登場,荷馬說那是「Oogle Goggles」。雖然這項產品曾經造成轟動,卻在二零一五年下架了。
Google眼鏡下架估計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眼鏡造型太醜。第二個原因更加重要:眼鏡配戴者會讓身邊的人覺得很不舒服。酒吧、電影院、賭場,以及其他場所禁止入場者配戴Google眼鏡,因為客人討厭在發現眼鏡出沒前就被錄影。戴上眼鏡的人被蔑稱為「Glassholes」(「眼鏡」+「混帳」的組合字) ,這說法足以顯示出Google眼鏡讓大眾感到多麼不對勁。
二零一七年,Google眼鏡計畫起死回生,這次把目標轉向製造業的業者和工人,說不定之後又開放予一般民眾購買。
科技之所以能發揮作用是因為透過所有人的使用和合作,就跟其他社會規範一樣。所以科技公司的權力來源就是使用者。
科技發展不像重力或演化等自然現象憑空發生,是人類把科技發展出來的。科技產品也並非來自意外的生物突變,所以到頭來還是要人類自己確認,科技的發明是否符合人類的價值觀,能否增進全民福祉。科技進步無法被抵擋這說法沒錯,因為某些形式的科技改革確實會發生,不過這並不代表「特定一項科技產品」具有不可取代性讓人非用不可,而且改革未必等同於進步。就算有科技新發明,我們還是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並且加以規範。
科技巨頭自然會擁護有利他們的說法,但更加貼近真實的說法應該是:當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後果超過正面效益時,就應該要被停止。用戶對私隱的關切愈具體,愈能精確指出:我們的私隱被當作商品是企業盈利的手段之一,無關乎他們能否創造更好的使用體驗。大量儲存用戶個人資料可以讓擁有者累積權力。科技公司應該要更努力以提升所有人福祉的前題打造網絡世界。就算我們是清清白白的,也有各種理由反對任何機構專斷收集、使用我們的個人資料。
反對個人資料收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收集方沒有尊重我們身為個體、以及社會整體的自主性以及自我管理的權力。這就是科技權力由軟轉硬的時刻。數碼時代發展至今所產生的特質就是,只要相關公司認為不會被追究,就可以跳過取得同意的程序(或以同意才可使用產品或服務的前提),任意使用我們的資料。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就可算是竊盜或是脅迫了吧,但要是發生在網絡上就不算什麼,這再度證明科技公司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有權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私隱即權力》,蜂鳥出版
內容簡介:
科技帶來社會進步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個人資料無聲無息地外洩——社交平台、手機程式透過大數據了解我們的喜好,推送商品及服務廣告;電訊公司、銀行直接出售個人資料予第三方,宣傳我們根本沒必要的東西;演算法下大眾接觸到截然不同的新聞內容和政治訊息,於是各自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中⋯⋯我們的性格、興趣、行蹤乃至不欲人知的秘密,是否都透過科技暴露在某些人的眼皮底下?
英國牛津大學副教授Carissa Véliz深入探討科技和數據經濟對私隱權的影響,它們如何撩撥慾望、影響思考、左右決定,並造成差別化待遇,甚至社會對立?建立保護私隱的意識,就是自主的第一步。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如同今日人類被科技全面滲透,而私隱則成為生活便捷性的高昂代價。
作者簡介:
Carissa Véliz(卡里莎•貝利斯)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院及人工智能倫理學院副教授。她專注於私隱、科技、政治哲學及公共政策範疇。
Véliz曾於the Guardian, The New York Times, New Statesman以及the Independent發表文章,同時學術研究見於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Energy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等等。
譯者簡介:
吳品儒
專職小說及人文書籍翻譯,譯作包括《遇見奇卡》等多部米奇.艾爾邦作品,以及亞瑟.克拉克小說獎作品《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
喜愛末日、旅行,以及微縮模型玩具。願意為您把事情解釋得更清楚,繼續追尋下一個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