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2023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單元最佳影片《虎紋少女》,一部訴說「肉體恐怖」的女性電影

「我真的坎城覺得我是很懶的導演。」
「欸這句話我要當標題!影展影評影片」(大笑)
「當然!人週身為導演,單元電影我的最佳創作其實是跟團隊一起的,我很享受跟團隊共同創作。虎紋」

坎城影展進入第二週,少女說肉這一週我把部分的部訴怖看片心力挪移,挪至進行影人專訪。體恐前天下午進行的女性首場專訪,就是坎城馬來西亞導演余修善。

她帶著首部劇情長片《虎紋少女》入選坎城影展平行單元「影評人週」,影展影評影片此單元也於昨晚公布得獎名單,人週《虎紋少女》順利拿下首獎Grand Prix最佳影片,單元電影這支影片將在下個月前進台北電影節,最佳進行國際新導演競賽。

S__85434370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 王祖鵬
余修善於第76屆坎城影展現場

《虎紋少女》是一部非常有「活力」的作品,這是我在坎城影展看的第二部片,於開幕片《Jeanne du Barry》映演後的隔天早上,而這兩部幾乎有個共同特質——「女性的故事由女性來說」。

《Jeanne du Barry》流露出「賣我」的焦慮,《虎紋少女》則是聚焦在女性成長經驗,「初經帶來的恐懼」,在這部片子是不容忽視的。當然,若以此觀點往下切入,甚至能夠再拉進今年主競賽的作品《Banel & Adama》對照,《Banel & Adama》展現了女性對於懷孕生產的恐懼。

這些女性作品的誠實恐懼,倘若與回溯近年,茱莉亞迪克諾(Julia Ducournau)摘下金棕櫚的《鈦》,乃至於奧黛麗迪萬(Audrey Diwan)擒下金獅獎的《正發生》,都能夠交相互文觀看。

事實上,《虎紋少女》就是一部「肉體恐怖」(Body horror)的電影,透過女性成長經驗,窺見了女性獨有的身體經驗,而這是會讓人「變形」的,余修善選擇將恐懼具象化在身體的變化之上,在一部看似寫實的電影當中,帶著了超現實。

「我好愛類型電影」,余修善這樣和我說,而整場專訪除了「類型電影」之外,我們也談論了「女性電影」、「電影混合媒材的運用」、「馬來西亞在地性的普世性」、「女性導演在當代影壇的位置」等主題。

專訪過程發現,余修善本人如同《虎紋少女》,非常有活力,也處處帶著驚喜,這是一部「作者電影」——從余修善本人的特質輻射而出,雖然她總說,「《虎紋少女》是團隊的共同創作,我們是老虎家庭」。

台灣合製電影《虎斑》風光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單元Photo Credit: 前景娛樂提供

而倘若有關注本屆坎城影展的讀者,雖然表面上「台灣」作品全數缺席,但其實仍舊有兩部與台灣團隊相關的電影入選,其一是「一種注目」單元的《殖民之路》,由杜篤之團隊後期製作的聲音,其二就是《虎紋少女》。

《虎紋少女》由八個國家和地區合製,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法國、德國、荷蘭、印尼和卡達。台灣部分為前景娛樂參與聯合製作。

至於台灣團隊的加入,則包含金馬獎得主再現影像,後期統籌蔡宜庭,以及後期製作公司台北影業,文策院也投資了資金。《虎紋少女》拿下影評人週首獎,台灣團隊也於有榮焉。而本篇文章也同步介紹影評人週單元的脈絡。

此單元由法國影評人協會所創立,法國影評人協會目前由244名成員組成,包括評論家、作家和記者。

此協會的使命是維持成員之間的友誼,捍衛他們的道德和利益,保障電影批評的自由和一般的言論自由,而透過全年的各種活動支持電影的創造力。

至於「影評人週」的起源,則要回溯至1961年第14屆坎城影展,當時在法國影評人協會的倡議下,影展放映了美國導演雪莉克拉克(Shirley Clarke)的《The Connection》,不過並未造成迴響,並遭到忽視。

有鑑於此,當時坎城影展的藝術總監Robert Favre Le Bret與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協議,在隔年的坎城影展,委託法國影評人協會安排整週的單元節目,而當時的影評人暨導演Nelly Kaplan就將此命名為「影評人週」。

於是,「影評人週」就在法國影評人協會的主導之下,於1962年創立,是坎城影展官方單元以外的平行單元,「影評人週」主旨挖掘新銳影人,將聚焦於首部長片或是第二部長片。

在「影評人週」展映並在之後生涯大放異彩的導演,包含王家衛、肯洛區(Ken Loach)、賈克歐狄亞(Jacques Audiard)、馮斯瓦歐容(Francois Ozon)、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 Inarritu)等大導。

至於今(2023)年在台灣影迷圈獲得廣泛好評迴響,英國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的《日麗》就在去(2022)年影評人週拿下評審團獎。

「影評人週」的評審團每年頒發4個正式獎項,包含首獎(長片)、French Touch評審團獎、萊卡電影發現獎(短片)、Louis Roederer基金會崛起新星獎。

此外,入選「影評人週」的導演首部長片,也能與其他單元的作品,共同角逐坎城影展旨在鼓勵新銳的金攝影機獎。

綜括而言,「影評人週」的目標有四大點,如下。

  • 凸顯來自世界各地的影人人執導的首部和第二部電影
  • 促使法國評論家能盡其所能地為年輕電影創作而戰並探索
  • 支持今日的新銳,以便讓他們成為明天的人才。
  • 重視中短片,這是導演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從上所述,不難發現圍繞在「影評人週」的「新銳」氣質,事實上,今年擔任評審團主席,《正發生》的導演奧黛麗迪萬,也是電影界的新銳。

而今年的單元,則是從去年開始,在影評人週藝術總監Ava Cahen的帶領下,從1000部電影最終選出11部電影競賽,其中七部競賽片,四部將以特別放映的方式展映。而在這11部電影中,有七部是導演處女作,六部則是出自女性導演之手。

45cs8b552euzgh3hc9kdmlao1k4f46Photo Credit: Critics Week
今年影評人週單元主視覺向《日麗》致敬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