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我的小孩有發展遲緩嗎?哪些指標可以幫助判斷?

文:陳韻如(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新生兒、發展幼兒、遲緩學齡前兒童的標可幫助家長們,除了浸淫在育兒的判斷喜悅之外,也關注著孩子日復一日的發展成長與改變。所謂「發展」,遲緩正是標可幫助個體隨著時間而展現的變化。

以發展中的判斷兒童來說,多數的發展孩子皆依循著某種大致的順序在發展,當某個年齡層中75~90%兒童皆可發展出此項能力,遲緩該年齡層即被視為此能力的標可幫助「發展里程碑」。

然而,判斷一旦家中的發展孩子未能符合發展里程碑時,便可特別關注是遲緩否為發展遲緩的現象。簡單來說,標可幫助「發展遲緩」指的是和其他同齡孩子相比,某個孩子沒有展現出應該有的發展表現。以下我們將分別說明:發展遲緩的表現與類型,以及發展遲緩的預防與介入。

發展遲緩的表現與類型

發展遲緩可能發生在肢體動作、語言溝通、情緒行為、知覺認知、遊戲社交……等發展向度。有的孩子僅在某個特定向度上呈現發展落後,有的孩子則是呈現全面發展遲緩,也就是在兩個或更多發展向度上落後。

然而,正因為發展有個別差異,若只以未達發展里程碑來判斷發展遲緩,將無法具體回答究竟是落後多少才叫做遲緩。

為了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得先對孩子進行全面性的發展篩檢評估,而進行評估就必須仰賴具良好心理計量特性的測量工具,這樣的工具是標準化的,並可提供常模資料供參照比對。

據一般原則,透過發展評估可得知孩子的發展年齡,並可參照常模對應孩子的實際年齡:若在發展向度上,發展年齡低於實際年齡的20%至30%年齡線之間,便歸類為「疑似發展遲緩」,若低於30%年齡線以下,則判定為「發展遲緩」。

從法規來看,《兒童青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中指稱的「發展遲緩兒童」,即是在認知、生理、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等發展領域,出現疑似異常或可預期發展異常,而這些發展異常必需經由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進行「聯合評估」確認後,才可確認。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綜合報告書之標準,則依各發展領域訂定不同的發展遲緩標準。

例如:動作遲緩的測驗結果顯示在平均值以下1.5個標準差、小於等於第7百分位數或是發展商數低於80;認知發展遲緩的測驗結果顯示在平均值以下1個標準差或平均值以下一個標準差的相當百分比。

如果量表缺乏標準差數值或相當百分比時,以發展水準低於實際應有的發展水準百分之二十為顯著遲緩。

常見的發展遲緩表現

在尚未進入正式發展聯合評估之前,往往需要家長及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敏於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以下列出常見的發展遲緩表現:

0~2歲

  • 學習、嘗試新東西比其他同齡孩子慢。
  • 翻身、坐起、爬行或獨立行走的時間都遠遠晚於適宜發展的時間。
  • 聽不懂他人的指令,又好像是聽不見似的。
  • 好像都聽得懂他人在講什麼,但不以言語來表達或溝通,而是習慣用動作、表情來表達,或者就算開口,也都只是單詞或電報式的句子。

2~4歲

  • 白天還是需要包尿布,或是只有包著尿布才能上廁所。
  • 常常記不得、學過馬上就忘。
  • 難以與他人溝通、社交,或喜歡東西、玩具多於關注人。
  • 無法聯結自己的行為與後果。
  • 無法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例如:自行進食、著衣穿鞋。

4~6歲

無法或不願意配合幼兒園(學習情境)的規範與要求。

  • 在幼兒園總是學不會老師教的。
  • 不懂形狀、顏色,也不懂數數。
  • 無法和同齡孩子好好相處。
  • 總是想到什麼就馬上行動,好像總是坐不住。
  • 常大哭大鬧、發脾氣,而且難以被安撫。

常見的發展遲緩類型/診斷

發展遲緩並非一個明確診斷,而是有許多診斷在發展階段中,皆呈現顯著的發展遲緩表現,像是運動發展遲緩的腦性麻痺、語言發展遲緩、認知發展遲緩中的智能障礙、社會適應發展遲緩、情緒心理行為發展遲緩及全面性發展遲緩等。以下列舉幾個呈現發展遲緩的診斷: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

腦性麻痺是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為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受到任何可能原因,造成控制動作的某些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產生病變,因而引起運動機能障礙。

這些腦部傷害可能影響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因此腦性麻痺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智能障礙、癲癇、活動量高、知覺異常、情緒困擾、斜視、聽覺障礙、語言發展慢、構音問題等。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主要症狀包括: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的困難與缺損、侷限與重覆的行為、興趣及活動模式。這些症狀造成的困擾中,又特別以人際互動、語言溝通等障礙最為嚴重。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智能障礙、癲癇、注意力缺失、活動量高、知覺異常、情緒困擾、語言發展慢、學習困難等。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注意力不足、活動量過高及衝動控制不佳。這些症狀所造成的困擾在越結構化、要求較多的環境下,更易突顯適應困難與衝突。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學習困難、部份認知功能低落、語言溝通與表達問題、情緒困擾、社會互動困難等。

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及預防

了解發展遲緩的表現後,若能進一步了解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將有助於針對發展遲緩進行事前預防及後續介入。

根據世界衛生組(WHO)的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台灣內政部兒童局2006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未滿6歲的兒童之中,約5%通報為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

目前對於大多數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沒有很清楚,就已知的原因之中,不外乎遺傳和環境所造成。

包括:遺傳疾病、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腦部發育異常及胎兒感染;周產期發生早產、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周產期感染、難產;出生後的頭部外傷、嬰兒虐待、中樞神經感染、營養缺乏、教養不當、刺激剝奪、忽視、虐待、家庭環境等因素。

就上述已知可能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可以進行以下預防措施,減少或降低發展遲緩的發生:

  1. 父母雙方懷孕前進行健康檢查,以便確認雙方家族中是否有遺傳性疾病、基因異常、精神異常或智能不足之家族病史。
  2. 父母保持身心健康,並有效控制慢性疾病。避免低齡(20歲以下)或高齡(35歲以上)懷孕。
  3. 在備孕及懷孕過程中,父母皆不得嗜菸、酒、毒品,並確認平日長期服用之藥物是否對胎兒有所影響,並且不暴露在鉛、汞、輻射等高污染環境中。
  4. 懷孕前四個月接種德國麻疹疫苗。維持單純的性關係,避免感染性病與人工流產。
  5. 定期並確實接受產檢,若有早產、子宮外孕、多次自發性流產,或不明原因胎死腹中與新生兒死亡的紀錄,需進一步檢視了解可能原因。維持標準體重,不過重或過輕。
  6. 注意居家環境安全,避免懷孕過程及新生兒的跌倒、意外碰撞,避免暴露於有毒污染環境。
  7. 父母宜接受並吸收適當的育兒知識,提供適當的養育條件,建立合宜之教養技巧與方法。
  8. 父母如在照顧教養上有困難或壓力,應主動請求支援,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必要時應主動徵詢、求助專家。

發展遲緩的介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