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画ール(春畫女子)
性愛的「要去了」到底是要去哪裡?——性愛與死亡的關係性
「去了」的語源到底從何而來
隨著時代演進,有很多詞彙的好色確消失了,但也有像「素股 [1]」「雁高 [2]」「去了」這類,日本流傳到現代的性愛性愛性詞語。
特定的愛去詞彙之所以會一脈相傳到現代,理由之一就是到底這些詞彙相當精準地貼合身體的實感。例如做愛時說的去裡「去了」,同義詞還有一個「要掉了」,與死但現在絕大多數使用的關係都是前者。
關於「去了」的由來,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好色
最常見的日本說法是:
「『去了』這句話跟日本的宗教觀有關,指的性愛性愛性是『逝去並前往極樂淨土』的意思」
「西洋比較會用『Come』(來了)」
我看到的多是這類說法。
閱讀這些觀點,愛去確實會覺得好像是到底這樣⋯⋯而被說服。但這些文章中,卻沒有具體解釋為何做愛時喊的話會跟宗教觀有關,以及為什麼「啟程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逝去了」會變成「(指性高潮的)去了」(說到頭,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人到底是哪位呢?)。
我決定自己也來調查一次,看看這個「去了」到底是什麼現象,並思考「『去了』的語源,以及是從何而來」的問題。
能帶來強烈心理震撼的「去了」
首先,我們先來理解一下,性愛中的「去了」到底是指什麼現象呢?
網路上的文章認為,「去了」就是等同「高潮」的現象。
但根據《高潮的科學》,高潮現象的定義其實有很多種,我摘錄其中一種如下:
女性從性反應直到高潮為止的生理現象
- 想像、幻想、記憶、感覺的刺激
- 流入陰道的血量增加、陰道腫脹、陰道開始分泌體液
- 【這裡就是高潮】肛門管下方及骨盆下方的肌肉收縮、子宮收縮、陰道收縮
- 足感、放鬆(生殖器充血量減少、肌肉緊張緩和),恍惚的感覺
這本書中做了一份問卷實驗,要人們描述高潮,許多人都回答「突然有一股像是腦袋融化了的感覺襲來,然後是一口氣解放了的高昂感」或是「從在那之前的行為中堆積的緊張,一口氣解放的感覺。這份解放感是無與倫比的快感,讓人興奮」。
在前述的性生理反應與高潮的說明中,把肌肉緊張和性器官的收縮定義為「高潮」,但人們實際的感覺上,高潮卻是從身體的興奮、緊張,直到肌肉緊張的緩和放鬆之間的一整套流程。這才是所謂的「去了」。
從問卷中也能得知,「去了」這件事,比起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受到了什麼,帶給心理的衝擊更大。所以,「去了」的感受也因人而異。
從「去了」的詞義深入探索
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高潮的現象,那字典裡面又是怎麼說明「去了」這種現象的呢?
我翻閱笹間良彥編著的《好色艷語辭典》,裡頭對「去了」一詞的詞義是這麼解釋的:
指抵達歡喜的巔峰之意。(中略)
通常用於「精氣去了」的意思,指「給對方精氣」,也就是充分抵達的意思。
閱讀江戶時期春畫的圖說,也常可看到「氣往矣」「遣氣」等辭彙。
菱川師宣的《床之置物》中,有句台詞是「氣去了三回」,竟然可以數去了的次數。畢竟很難找出到底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用這種「氣去了」的表現,所以也很有可能是從江戶時代的很久以前,就有這種說法。
接著讓我們從古語辭典裡面查「氣去矣」「氣往矣」「遣氣」的意思。
在《角川古語大辭典中》,查詢「氣」「行(往)」以及「遣」,出現了以下的解釋,讓我摘錄一些例子:
【氣(き)】
森羅萬象的生命力的發動泉源,肉眼不可見的自然活力。也可指人類等有情物,在肉體和精神上活動的原動力。內在的內心活動。
【往(いく)】
與「行」同義,但比起「行」較不口語,帶有俗語的性質。②近世多用「往」,有時也可看見幾乎完全不用「行(ゆく)」的情況。
- 說事情。
- 事情如心裡所想般發展。
- 做得到、辦得到。
- 心緒朝向對方,迷戀對方。
- 洩精。遂情。性快感達到巔峰。
【行(ゆく)】
①指人或動物移動的行為。或是車、船等交通工具移動。主要指持續的行進或通過。
②特別指人乘上馬、車、船移動的行為。
③移動並到達某處。
④從某個地點開始移動。主要指離開的意思。
⑤指河川之水流動。
⑥時間推移。
⑦年齡增長。
⑧死亡。前往他界。
【遣(やる)】
①使役某人行動。
②將物品給予他人。
③使物品朝某方向前進。
④目標語為心、心思、憂慮等心理活動時,表示讓這份心情遠行的意思。
確實「行」和「往」都帶有「逝去」的意思,也難怪這些網路文章會覺得「去了」的由來是「逝去」。但這種說法並沒有考慮到,在江戶時期的春畫中,會使用「遣氣」一詞,根據古語詞典,「遣」字中可沒有「死」的意思。
所以,如果綜合考慮江戶時代同時會使用「氣去(往)矣」「遣氣」這兩種詞彙,性交時發出的「去了」一詞,應該就不帶有「逝去」的意思。
進一步說,性交中的「去了」,與其說是「逝去(死了)」的意思,不如說是「前往不是現在所在地的地方」的意思,也就是用來形容「精神和心要前往一個並非現在所在地的位置」的狀態。
就像前面所說的,考慮到高潮這種現象帶給心理的衝擊感更大,所以「去了」所要表現的,應該不是高潮時肌肉收縮這種容易因人而異的「肉體的部分」,而是「精神和心要前往一個並非現在所在地的位置」的「內在部分」,這種心理狀態化為詞彙就是「氣(精)去了」「遣氣(精)了」,並流傳到今天。
身體的能量「精」「氣」洩漏之說
雖然我前面提出假說,認為「氣去了」這個詞是用來形容「精神和心要前往一個並非現在所在地的位置」,最後才變成「去了」,但其實在我心中,還有另一種可能。這是受到古代中國的房中術影響,認為精、氣、神是一種能量的思維。
在《難波鉦》(延寶八年,一八六〇年)中,用「漏精」表現交合的快感以及高潮。
古代中國認為,人體最重要的能量就是精、氣、神。精是支持生命活動最重要的要素,神是心和腦的活動,而精和神都是由氣變化而來的能量。氣是天地間充斥的能量,人類的肉體也是由氣組成。天地間的陰陽之氣若能順利交流,就能取得自然的平衡,所以對我們而言,陰陽的交流,也就是經由性愛的交流就非常重要。
房中術的思維是,如果想提高神(也就是心)的活動,就要盡可能保住它的養分「精」,讓精不隨便洩漏,並且在交合過程中,盡可能從對方身上取精,如此就能健康長壽。根據古代房中術,精會因著交合時的快感或高潮而洩漏。而在江戶時期的性書中,精字標註的讀音不是「Sei」而是「Ki」,這也挺耐人尋味的。
所以,無論是「遣氣」「漏精」還是「氣去了」,很可能原本都象徵著體內的生命能量流到對方身上。隨著時代演變,「氣去了」的「氣」被省略,於是變成「去了」。而日文中的「遣」(やる),也有把東西給別人的意思。
如果感到高潮時,帶有「把自己的氣和精送給對方」,就可以理解春畫圖說中偶爾會出現的「遣氣」是什麼意思了。以下是我個人的感覺,但就我的閱讀經驗而言,隨著時代演變,春畫的圖說裡最常看到的詞彙,不是「遣氣」,也不是「漏精」,而是「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