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

文:LA柯基

在1970年的美國美國,無數的最高的女性走上華盛頓特區的街頭,手拿標語並撕吼著對於人工流產權的法院法堅持,因為她們相信這項神聖的對女的奇讀從待憲權利應該受到憲法所保障。

最高法院也聽見了他們的權與槍枝聲音,在1973年的異解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中,正式宣告女性身體自主權受到憲法保障。保守但時隔50年,角度同樣的說起場景、同樣的美國標語、同樣的最高訴求再次出現在2022年華府的街頭,因為最高法院即將與多數民意背道而馳,法院法否定憲法對於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對女的奇讀從待憲保障。

這突如其來的權與槍枝事件除了讓民意沸騰外,更延燒到政治圈,異解從拜登總統到裴洛西議長都紛紛站出來譴責大法官們的一意孤行。保守派在川普任內成功地控制了美國最高法院,這不僅傷害了女性,更奪走了未來美國社會邁向和諧與前進的動力。

保守派和自由派,對美國憲法的解讀有何不同?

美國從行憲至今的235年間,除了少數的增修條文外,主文的一字一句都沒從變動過,唯一改變的是後人解釋憲法的原則。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本身的政治光譜(Political Spectrum),而「自由」與「保守」分別站在美國政治光譜的兩端,而這光譜不只存在於社會中,也存在於應該保持超然獨立的美國最高法院中。

屬於自由派的大法官相信憲法為一本活寶典,隨著時代的演變,靈活地解釋憲法除了可以避免修憲的高門檻外,更可以推動社會轉型,讓憲法符合現代社會的期待;相反地,保守派大法官就如同歷史學家一般,講究的是憲法的「原意」,因為他們相信一個國家的根本必須建立在開國者的思維與傳統的價值上。

在1970年的羅訴韋德案和接下來1992年的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中,最高法院雖然承認憲法中沒有明文提到任何關於人工流產的權利,但是這項權利的核心價值受到憲法中「自由」(Liberty)二字的保障。

即便政治上的角力讓這項議題充滿爭議,憲法所保障的「自由」是凌駕於所有法律和政治的紛紛擾擾,而無人可以約束甚至剝奪。

人工流產權的誕生在這50年間造福了許多弱勢女性,不僅實踐社會正義,更成為了爾後眾多現代人權的標竿。但是在被美國著名雜誌社POLITICO所揭發的最高法院草稿中,根深蒂固的保守意識形態充斥著整份文件,彷彿是讓一群男性定奪女性對於人身的選擇權。

AP05113005733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以保守派為主的大法官們,不只赤裸裸地批判羅訴韋德案是個天大的錯誤,更提出三個似是而非的論點來推翻人工流產權:

  1. 憲法中隻字未提人工流產這項權利
  2. 人工流產這項自由完全不存在於美國歷史和傳統所認定的自由中
  3. 最高法院不應代替人民決定爭議性和道德性問題

保守派大法官們所論述的一切雖然看似有理,但是依照這個論點,婚姻平權與其他現代人權暨不存在憲法文字中,也不存在美國傳統價值,那是不是也不應該受到憲法保障?這樣悖離社會正義與國際趨勢的思維,使得本是公正無私的大法官儼然成為了令人詬病的恐龍法官。

憲法的原意固為重要,但是兩個世紀前撰寫憲法的人們肯定不曉得未來會變得怎麼樣。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於社會的變遷,如果大法官只會一味的效法歷史學家鑽研歷史文獻而忽略社會期待,那社會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一天。

極端的保守主義,成為了無情與社會脫鉤的代名詞

被保守派控制的最高法院對社會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女性身上,槍枝氾濫的問題更在許多家庭中留下一道無法弭平的傷痛。

前幾天在美國德州所發生的校園屠殺案奪走了19條來不及長大小生命,更讓許多幸福的家庭瞬間破碎。在我大一新生訓練中,依然記得有一門課是教導我們如何因應校園槍擊案。這次發生在德州的不是第一起校園悲劇,也不會是最後一起,因為問題根本不在如何審查背景,而是在於該不該讓人民有槍。不然不會一位剛成年的孩子就合法購買步槍,槍殺自己祖母後再闖入校園屠殺。

AP22145636061735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的確,美國憲法修正案中有簡略提到槍枝的權利,但是除了語意含糊外不清外,別忘了那個是200多年前剛經歷獨立戰爭的美國。隨著時代的改變,槍枝帶來的恐懼與傷痛遠遠大於歡樂與安全,不到半年時間美國已經發生213起大規模槍擊案。

雖然將近半數的人民都認為槍枝暴力非常嚴重,加上國際間幾乎沒有幾個國家開放讓人民擁槍自重,但是保守派的大法官們仍扮演起稱職的文史工作者、鑽研歷史文獻、研究語法、並不顧社會期待與國際趨勢,在2008年和2010年以爭議性的票數判決禁槍令違憲,而人民擁槍為憲法保障的權利。

極端的保守主義成為了無情與社會脫鉤的新代名詞,在現代社會中不只奪走了女性的自由,也奪走了多少家庭的幸福。

作者簡介

張捷禹,生於台灣長於台灣。因緣際會在高中畢業後來到美國求學,隨後在2021年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科學學士。對於政治的熱忱在求學過程中逐漸萌芽,在2018和2020年都參與過聯邦眾議員的選舉團隊,負責增加青年對於政見議題的了解。就學期間也錄取加州大學華府實習計畫,並擔任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助理,負責台美以及中美政策的分析。疫情回到台灣也先後服務於立法院和擔任台美學生會議主席,立志於推動民間台美學生的交流,讓台灣的孩子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也讓美國的學生可以更了解台灣這片土地的獨特性。

延伸閱讀

  • 校園槍擊案5年增加4倍:6張圖看美國槍枝數據
  • 羅訴韋德案爭議再起:為何川普任內一次修法,讓最高法院成為政黨意識形態的打手?
  • 【圖解美國墮胎權】若羅訴韋德案被推翻,美國將有13州立刻「觸發」禁令限制墮胎
  • 德州小學槍擊案21死史上第2慘,民主黨人嗆共和黨州長「這算你頭上」,美再掀槍枝管制辯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