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比特犬咬死幼童,動保團體、立委呼籲正視不當飼養:拴鍊和關籠飼養反而更危險

12月屏東發生1名3歲兒童遭鄰居飼養的比特保團比特犬咬死引發喧然大波。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和數個動保團體今(10)日和立委吳思瑤、犬咬蔣萬安等人召開記者會,死幼視不飼養指出這樣的童動體立事件其實源於不當飼養,根據國外研究,委呼把狗拴鍊和關籠飼養,籲正養拴反而讓狗攻擊人機率更高;呼籲農委會應正視不當飼養犬隻造成的當飼「人犬衝突與傷害」;農委會表示,畜牧處即將成立寵物管理科,鍊和將有更多資源能處理相關事宜;寵物的關籠更危「飼主責任指引」,近期也將結案對外公布。比特保團

  • 攻擊男童的犬咬比特犬農委會將進行「人道評估」,台灣明年3月禁養、死幼視不飼養國外犬隻造成傷害飼主須受罰

被鍊起來的童動體立狗,更危險?

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委呼犬隻攻擊人,籲正養拴很大比例在於飼主不當飼養,比如長期鐵鍊拴狗、囚禁籠內,犬隻無社會化、長期焦慮、恐懼所引起的攻擊行為。1994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研究證實「會咬人的狗, 很多都是被鍊犬與未絕育的公犬」。研究發現被鍊犬攻擊人類的機率是非被鍊犬的2.8倍,而小孩常是被鍊犬攻擊的對象。

CDC發現,美國自1979到1988年間,50名1歲以上被狗咬死的孩童中,有28%死因是離被鍊犬過近;另一份報告整理1989年到1994年間,38位1到9歲被狗咬死的美國孩童中,30%死因也是離被鍊犬過近。

由於孩童無法辨識或理解狗的攻擊性表現,當孩童接近被鍊犬時,犬隻往往會釋出警告訊息,像是低吼或僵硬的姿態,但孩童若繼續靠近犬隻,狗便會認為這是在威脅或挑戰牠,當狗又因被栓鍊住而無法逃亡時,便只能選擇攻擊這個正在靠近、有威脅性的對象。

美國獸醫協會(AVMA)「犬隻攻擊與人犬互動專案組」也指出,狗的社會化和行為健康是決定他們會不會咬人的原因,不論任何犬種。而栓鍊犬隻更容易激發出狗的咬人行為。因此建議飼主「絕對不要長期栓鍊住你的狗,這會造成他們的侵略性。」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指出,從媒體拍攝該比特犬被飼養的環境可知,飼養狗的環境十分簡陋,僅以簡單的木箱蓋上帆布,當遇上酷暑、風寒下雨等惡劣氣候,恐怕連遮風避雨都有困難。台灣常見飼主將狗視為看家、看工廠、看果園的 「工具」,許多狗都被長期關籠拴綁,或任其遊蕩、放養成為流浪狗的源頭,除了嚴重剝削動物福利外,更是造成狗咬人的潛在不定時炸彈。

動保團體:國際都禁止拴綁動物

動保團體也表示,在匈牙利、奧地利、瑞典等國皆有禁止或限制拴綁動物的法律規定,而美國也有23個州有相關規定,有些州規定若飼主需外出辦事而需要暫時拴綁犬隻,拴綁的時間與長度必須合理(3小時內)。有些州像天氣炎熱的佛羅里達,則禁止早上9點至下午5點間拴綁。賓夕法尼亞州則規定在24小時內不得拴綁犬隻超過9小時。更有州明訂拴繩的長度必須是犬隻身長的3倍以上,且要確保犬隻進食、飲水、休息不受阻礙。

除此之外,有許多國家明文規定飼主應提供動物充分的運動機會。例如德國的《犬隻命令》要求飼主必須提供犬隻在戶外充分運動及與飼主足夠的互動機會。英國《動物福利法》規定飼主應提供與其他人類、犬隻玩耍的機會,以及至少1天1次的運動。瑞士特別強調當犬隻在犬舍中或被拴綁時,不能算是進行戶外運動。義大利杜林市規定飼主應每天遛狗3次,確保犬隻的身體、心理與行為健康。

姜怡如表示,近5年協會接獲2800個案件,其中飼主長期關籠614件、長期栓綁690件,兩者佔通報案件的46%;同時也有遮蔽不足、環境惡劣、食物飲水不足等動物福利問題;動物不會無故攻擊人,可能是受到傷害、恐懼才引起,因此要了解背後原因,依照過去經驗,越綁、越關、越栓、動物行為會更嚴重,因此過去都會先請行為訓練師、獸醫師先了解傷人背後的原因。

吳思瑤也表示,她自己就是養狗的人,狗需要社會化,需要外出放風的時間,所以每天都要帶狗去戶外自由走動,這樣狗對環境的其他的生命,才能是比較自然因應的狀態,這些都是透過訓練才能學習的。她也強調,台灣的法規落後國際很多,在圈養栓養、戶外運動等相關規定都遠遠還不夠;她樂見爭取非常久的寵物管理科終於即將成立,相關的飼主飼養指引未來應該來討論是否入法,讓飼主的責任教育走進社區、校園。

蔣萬安表示,今天最重要就是,不希望看到這種事情發生。飼養動物的觀念不應該再限於過去傳統的觀念,養狗一定要關籠子、拴起來,如果大家可以更了解這樣養狗更危險,就會知道要改善;他提到自己過去也有很多養狗經驗,主管機關應該強化宣導,至少要有官方指引讓民眾可以依循。

農委會:草擬飼主責任指引,成立寵物管理科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台灣有180萬隻家犬,每個家犬飼主對待飼養的狗,有不同態度,最大的關鍵在於正確飼主應該要有的責任,以及人與狗要如何互動;很多人犬衝突都來自這2個核心問題;很多傷害是飼主對於對狗不了解造成。

他表示,今年開始草擬飼主責任指引,指引出來後,未來可成為飼主用什麼方式照顧飼養的家犬的參考,不論是寵物、守護犬或功能性犬隻,透過這方式降低人犬衝突;農委會近期也會成立「寵物管理科」,針對寵物管理相關事項強化,因為新的組織編成,會有更多資源處理相關事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出席報告並備詢時,也被立委問及屏東比特犬事件。民進黨籍立委林岱樺質疑,農委會雖公告比特犬自2022年3月1日起為「指定禁止飼養或輸入之動物」,但是沒有強制飼主申報備查,沒罰則、沒配套,根本不夠,要求挨家挨戶訪調都好,須落實管理,並應對已棄養在外、沒植入晶片的潛在危險現況有所作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