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erry Lin
美國人碰上無法理解、歷史不可理喻的包袱人、事、新的歷物時,世界史大家可能會半開玩笑的葡萄說,「法國來的酒淺 (it’s French)!」,談美就如同法國人如果看到穿著不合宜的國酒人會認為是他/她必定是美國佬一般。美國與法國在社會、歷史生活等很多面向的包袱邏輯是不同的,因此想法上時常會有許多碰撞跟衝突。新的歷而在葡萄酒的世界史世界裡,新、葡萄舊世界不單純只是酒淺想法與做法的差異,更有許多史事造成雙邊的談美不對盤。
新、舊世界酒標大不同
新、舊世界葡萄酒的區分,最簡單來說就是歐洲大陸 (舊世界) 與其他地區 (新世界) 的區分。歐洲國家因為葡萄酒品酩已根深蒂固在飲食文化當中,每個地區有歷代傳承下來的葡萄品種,後來又紛紛設立產區法律規範來限制各產區所能種植的品種、產量和製程方式等 [1],每個產區酒的風格因而有了基本輪廓。正因為如此,一講到夏布利 (Chablis) 可能聯想得到帶有一點奇異果、青蘋果的輕酸以及礦物質味道的白酒,而提到巴羅洛 (Barolo) 就想到紅色莓果氣味,於口中擁有鮮明澀度的紅酒,該產區和地名已與其品種和釀酒製程有直接的關聯性,因此酒標上的產區名即足夠表達這瓶酒所會帶來的風味。
然而,新世界就不玩這套,沒有歷史的包袱,每一塊地想要種什麼是果農的自由,地名本身無法提供飲酒者足夠的訊息,因此如同前篇〈葡萄酒的美國夢〉所提及,新世界葡萄酒標以品種進行標示,少了猜測和模糊空間,以美式的直白與酒饕們溝通 [2]。有些酒標不但告訴你主要品種,連所有成分比例都寫得一清二楚。
美洲大陸帶給歐洲世界的全面危機
當然,舊世界跟新世界之間的火花,不僅止於酒標的差異。發現新大陸將歐洲品種葡萄帶來美洲的同時,這些拓荒者、水手們返鄉回歐洲時,同時也將不速之客跟著他們的腳步帶回去。葡萄根瘤蚜蟲 (Phylloxera) 是美洲原生的葡萄病蟲害,體型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生長於葡萄的根部以及葉下表面,以吸吮葡萄的組織液為生。受叮咬的根部或葉子傷口會引起黴菌的二次感染而形成瘤狀組織。美國原生葡萄品系能夠與根瘤蚜蟲共生,但歐洲的Vitis vinifera品種卻沒有同樣的耐受性,寄生後會因為組織液的流動被阻斷而死亡。19世紀末葡萄根瘤蚜蟲第一次登陸歐洲,大規模感染歐洲葡萄園,造成大面積的葡萄死亡,光是法國,在受感染的15年內葡萄酒產量足足減少了70%以上,這「來自美國的壞小子」除了造成葡萄酒產業的危機,也重創了以葡萄為原料的白蘭地產業,法國人對於美式魯莽的不悅不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1976
進入20世紀,透過嫁接的農業方式防範葡萄根瘤蚜蟲的迫害後,葡萄酒產業有了起死回生的轉機 [3]。但不料1976年一位專賣法國酒的英國葡萄酒商史普瑞爾 (Steven Spurrier,1941) 於巴黎舉辦的一場評酒會,紅白酒的冠軍卻都被美國加州所產的葡萄酒贏走,對相當以葡萄酒自豪的法國人來說,在自己的首都辦了一場讓自己掛不住臉的比賽,把葡萄酒的標竿競賽的榮銜這樣讓給了新世界的產區,業界以希臘神話的「巴黎審判」來譏諷這件史事,猶如引發了法國酒史上的的木馬屠城記,自此之後世界各地的產區葡萄酒業開始蓬勃發展 [4]。
分分合合的葡萄酒圈
流行的本質就是不安於現狀,當一個產區被定型,就是反骨份子出來顛覆世人既定印象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新世界酒雖然少了層次感,但風味鮮明且果香十足,濃郁飽滿;舊世界酒雖然香味不顯著,但充滿變化以及複雜度。但誰說一定是這樣?難道美國加州納帕谷的葡萄就不能以法國名酒世家的工藝來釀製嗎?這就是貴族的任性。
在波爾多極具盛名卻極度低調的穆爾 (Moueix) 家族,於納帕谷的揚特維爾 (Yountville) AVA投資了葡萄園,依循著家族在波爾多右岸經營柏德斯 (Pétrus) 的理念和哲學,試圖在新世界重現舊世界的風采。酒標走著極簡風,只寫著酒莊名、地名、年份和酒莊擁有者的簽名(以及法律規範的標示),沒有其他的資訊,然而釀造工藝絲毫不馬乎,對品質幾近苛求,從採收前會灑水潤洗葡萄表面一事即可見一斑。
新舊世界的關係是錯綜複雜、且持續變動的,畢竟牽扯到商業就會促使酒莊求新求變、求差異,沒有人說得準10年後,葡萄酒是否還會呈現現有的風格差異。不過,持續的融合、重整、演變和推陳出新,我想最終受惠的還是各位酒饕,能夠繼續在這無止盡的葡萄酒世界裡深度探索,不時又有新發現,我想這齣愛恨情仇的連續劇,可以再看個5年、10年,應該沒有問題。
註釋
[1] 每個產區的法律規範的範疇不盡相同,須視產區實際規定而定。
[2] 當然,即便是相同品種葡萄於不同產區還是會對風味有所影響,但至少如果標示是納帕谷的夏朵內,該瓶白酒75%是來自納帕谷AVA夏朵內的特性。
[3] 雖然葡萄酒產業又重獲生機,但白蘭地的市場已經被同樣屬於烈酒的威士忌佔據了市場,現今烈酒市場仍是以威士忌為最大宗品項。
[4] 1976年前,舊世界葡萄酒莊普遍有很多種植、釀製、保存葡萄酒的問題待改善,以至於品質相形失色。之後因為衛生環境提升,微生物以及種植園藝技術的發達(以及誓死雪恥的決心),舊世界的酒品質已大幅度改善。
TNL溫馨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進入品酒世界,歡迎來WINE&TASTE品迷網,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