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智力測驗的發展與黑歷史:聰明是遺傳的嗎?智力真的可以被測量嗎?

文:鄭谷苑

智力是智力展與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議題。今天,測驗傳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討論智力。黑歷首先,史聰智力是明遺嗎智什麼?其次,是力真量嗎智力的遺傳性。最後,被測則是智力展與如何應用智力研究的結果。

智力是測驗傳什麼?

智力是什麼?讓我們藉由說明智力如何測量,來回答這個問題。黑歷智力測驗的史聰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單一指標來代表智力,第二階段強調智力不只一種,明遺嗎智第三階段提出智力可能不只是力真量嗎認知能力,其他向度如情緒、被測精神智力也有其重要性。智力展與限於篇幅,本文只討論一、二階段。

標準化的智力測驗需要可信(信度要高)又有效(效度要高),所以從選題、施測程序到結果的解讀都要謹守嚴格的標準。坊間很多號稱心理測驗,其實本質上只是一些小遊戲,沒有實質的效果。下面照時間先後,介紹一些符合標準的智力測驗。

1. 單一智力

最早的智力測驗是1905年在法國發表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Scale)。比奈認為智力是多面向的,因此測驗題目包括:複誦由十五個詞彙組成的句子、聲韻、比較線條長短、描畫記憶中的圖像等,但主要測量的是語文能力。

測驗的結果是算出單一分數,來評量聰明才智。這個測驗在1910年被翻譯成英文,之後由史丹佛大學的特曼(Terman)修訂成「史丹佛──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s)。「智力商數」(IQ)是1912年由德國的史登(Stern)提出,將IQ標準化並推廣的則是特曼。

2. 兩種智力

魏克斯勒(Wechsler)認為以單一而強調語文能力的分數來評估聰明才智是不夠的。1939年發表的魏氏智力測驗,同時評量語文智商(verbal IQ)和作業智商(performance IQ),這也是現今使用最多的測驗。

卡特爾(Cattell)也提出智力分為流動智力和結晶智力。前者是利用推理能力來解決新問題,而後者強調教育和經驗的重要性,是以知識為基礎的認知能力。流動智力會隨著年齡而降低,但是結晶智力則可以受用終生,不會因為年齡而下降。

3. 三種智力

史登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論」認為智力有三種:分析智力、創造/合成智力,以及實務智力。分析智力包括評估問題,規劃並且監控解決問題的歷程,分數高的人,對架構清楚答案明確的問題很在行,通常學業成績或傳統智力測驗表現也不錯。

創造智力是利用既有的知識和技能,來應付新奇而不常見的情境,所以有時候在傳統測驗中會答錯,是因為他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至於實務智力是指利用既有的知識和技能,來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實務智力讓人了解在特定的情況下,需要做什麼事情,並且有能力來完成它。

4. 多重智力

智力向度最多的應該是吉爾福特(Guilford)在1967年提出的120種智力。而加德南(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多重智力有七種:語文、數理邏輯、視空間、身體/動感、音樂韻律、人際社會與個人內省 。

5. 非語文智力測驗

瑞文氏推理測驗則測量非語文推理能力,答題時完全不需要使用語文能力。每個題目都是由數個圖形組成的矩陣(最簡單的2x2矩陣,最難的6x6矩陣)。題目的最後一格是空白的,請受測者選出最適合填入的圖形。

shutterstock_2091130180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智力與遺傳

概括介紹智力測驗的發展和類型之後,我們接著討論智力是否是遺傳的。最龐大、最詳盡、歷時最悠久的相關性研究,非特曼的「天才的遺傳研究」(Genetic Study of Genius)莫屬,又稱「白蟻計畫」。

1. 白蟻計畫

天才的遺傳研究是一個超大型,執行將近100年的研究。特曼使用「資優」(gifted)來稱呼特別聰慧的孩子,也終生投入資優生的研究。因為特曼(Terman)的姓,這些資優生就被戲稱為白蟻(termites)。他研究資優生有兩個強烈動機:一是要導正社會對資優生的誤解,二是想證實他的信念:聰明是遺傳來的。

特曼想扭轉當時社會對聰明孩子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書呆子、很脆弱,註定要被孤立。他認為最聰明的孩子其實很堅強,而且是天生的領袖。他們應該及早被發掘、培養,長大後擔任他們應得的角色。作為一個堅定的血統論者,特曼認為智力全然是由遺傳決定的,教育、家庭環境、個人的努力都不會改變智力。

特曼用智力測驗和其他工具篩選受試者。1928年,他已經有1528位(856位男性, 672位女性)三歲到二十八歲的受試者。除了兩位非裔美籍、六位日裔美籍、一位美國原住民,其他都是居住在郊區的加州白人中產階級。

特曼的另一個貢獻,是在研究方法上,開創了對同一群受測者長期追蹤的縱貫性研究。他的研究累積了驚人的資料,至今仍有學者持續分析。

他記錄了受試者的家族史、健康狀態、興趣、閱讀習慣、遊戲習慣、家庭生活、家庭收入、父母職業等等;受試者成年之後,每五年到十年會持續填寫一次問卷,問題包括他們的性生活、政治態度、收入、宗教信仰、身心健康、對自己人生和婚姻的滿意度,資料詳細到家裡有多少書籍(平均都多於300本)。

他的結論是資優生整體而言是快樂健康的;聰明人也是正常人,不是怪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