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循環再利用共創綠色新家園!

在每年大量產生的循環垃圾中,有許多是再利可以回收的物件,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告的用共應回收項目就多達13大類33項67種,在環保署積極推動全民參與資源回收工作,創綠並以經濟誘因鼓勵更多業者投入之下,色新臺灣的家園回收績效逐年提升,2018年資源回收率已達到53.28%,循環優於歐美等先進國家。再利

臺灣不只資源回收做得好,用共再生技術更傲視全球,創綠例如在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就有16個國家代表隊身上的色新球衣,是家園由遠東新世紀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紗所製成,創造出另一個讓其他國家前來取經的循環亮點產業。

圖片_2圖 /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
遠東新世紀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紗所製成的球衣。

回收再利用,用共垃圾也能變黃金

環保署常務副署長沈志修指出,「資源回收是落實循環經濟的第一哩路,環保署早在20多年前就成立了『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簡稱回收基管會),循序漸進地推動資源回收、源頭減量以及回收物料的再利用,讓垃圾變黃金。近年已陸續展現成效,不管是紙類、塑膠或金屬,都能變成有價值的原料,然後再回到整個循環裡面不斷地生產,創造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

在今年臺灣國際循環經濟展,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特別以「綠色新家園Green Home」為主題,將國內多家廠商在回收技術與再製品的成果一次展現,在目前公告應回收廢棄物中,寰陞國際將100%回收紙漿做成瓦楞板凳子、利用廢棄輪胎重製成椅墊,以及遠東新世紀採用寶特瓶紗製成的球衣、環保襪、潛水衣等。

而在非公告項目中也有所突破,包括禾本科公司利用天然牧草與再生塑料做成杯子、廢紙簍,興采實業將咖啡渣加工製成紗線或作為保養品原料,以及小智研發以稻殼纖維和再生CD/DVD製成太陽眼鏡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區特別以「家」的概念,將再生製品融入生活中,打造出綠色經濟的客廳、餐廳與臥室的樣貌,顯示資源回收再生與生活密不可分,循環經濟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創新技術、製程,實現綠色製造

沈志修進一步指出,電子產品技術日新月異、使用週期短,因此,造成不少電子產品廢棄物,從前是採用掩埋或焚燒方式處理,除了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很大的傷害,更不可忽略的是這些電子廢棄物中含有金、銀、銅、錫等多項高價金屬,臺灣創新技術已可透過「環保剝金術」將電子廢棄物中的稀貴金屬進行回收,再依金屬分類售出,幾乎可達零廢棄的程度。而針對萬年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宏恩塑膠則透過塑膠廢料進行分類、粉碎、清洗,再加入拌料、製粒,再製成PP、PE、ABS、PS、PC、PET(紗、片)等再生塑料,可廣泛應用在汽車、 電子、消費民生等產業。

圖片_3圖 /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
透過「環保剝金術」將電子廢棄物中的稀貴金屬進行回收,再依金屬分類售出,幾乎可達零廢棄的程度。

在這次展覽中也可看到在循環經濟上的創新成果,像是工研院材化所吳志宏等人,開發連續式「廢輪胎橡膠動態解鏈再生技術」,將廢棄輪胎轉化成具有經濟價值的再生橡膠,以及再生膠應用配方以符合環保橡膠製品規格需求;「廢車膠膜玻璃回收處理技術研發計畫」可減少ASR(廢車粉碎殘餘物)廢棄物的產生,建立PVB(聚乙烯醇縮丁醛)再利用管道,讓資源永續再生,未來可望技轉給國內業者,實現再生循環綠色製造的目標。

沈志修強調,「循環經濟已是世界潮流,這次展覽不只是將臺灣資源回收成果展示給國內外廠商、專家學者及一般民眾,也希望能與各國互相交流,甚至如果覺得臺灣的資源再生技術可以應用到其他國家,我們也很願意扮演平台的角色,為業者帶來商機,將臺灣經驗推向國際。」

圖片_4圖 /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於臺灣國際循環經濟展受訪時表示:希望能與各國互相交流資源回收成果,將臺灣經驗推向國際。

臺灣推動資源回收已有二十多年,早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環;有些廢棄物只要透過適當處理就可再製成生活用品,循環再利用,以實現綠色家園的願景。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