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为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今年经营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增信、信用修复提质,北京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经营据了解,主体今年以来,开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对18.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北京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今年经营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主体,无须提交证明材料,开展简化信用修复材料。信用修复全面压缩信用修复时限。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探索推进“在线申请+数据核查”的修复方式,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经营主体节约“跑腿”时间3100小时。同时,开展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建立“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机制,经营主体可实现“一次申请,同步撤下”,今年以来,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对18.1万户经营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10285户经营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避免信用受损。 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或重要信息存在非主观故意明显错误的,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允许修改,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U21联赛为国字号球队 “送”人才
- 【中国台湾网“感动两岸2021”年度策划】方芳:期盼两岸统一
- 搭桥筑梦25载 京台科技论坛见证两岸融合发展之路
- 好言相劝不如当头棒喝!用强力回击让日本右翼彻底死心
- 北京通州开展“儿童用品安全行”宣传活动
- 激发创想,赋能国潮,中华设计奖创新促融正夯!
- 民进党勾结外部势力吃香喝辣 台湾民众凭什么参军当“炮灰”?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深刻启迪!
- 热门景区“五一”部分时段门票已售罄,多地延长开放时间
- 两岸交流是大势 民进党勿“狗吠火车”蓄意阻挠
- 团结广大台湾同胞 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光荣伟业!
- 军费预算创纪录,蔡英文是要将台湾引向末路吗?
- 中国队或退出农心杯 柯洁也可能不参加最强棋士战
- “九合一”选举:看台湾民众如何用选票教训民进党当局!
- 美国务卿避答“美会否出兵保台” 两面手法干扰不了两岸统一步伐
- 佩洛西走了、白皮书来了,一切甚好!
- 多地中小学新学期“动”起来
- 以影像语言打造中华语境·用中华文明讲好两岸故事
- “备战”还是“避战”?台湾同胞真该好好想想了!
- 中美间要装护栏?需要的是美国明白如何恪守承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