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書評】《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痛苦哲學之所以能夠成就超人,在於遭遇痛苦仍不悖離航道

前言

以尼采哲學作為心靈治療的書評主題書目不勝枚舉,甚至可以看成一種人文現象。讓尼人於仍而筆者今天想要向大家推薦這一本,采當成超由韓國作家朱賢成所撰寫的理師《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本書由台灣的痛苦痛苦境好出版社所翻譯並出版,譯者為有著韓文專業的哲學之所遭遇陳品芳所負責。這本書的悖離規格小於市面上大部分書籍的尺寸,書本內容還有著許多精美插畫,航道讓整本書顯得小巧而精緻,書評不得不讓我讚賞境好出版社的讓尼人於仍用心。

不過這本書畢竟是采當成超引用尼采哲學作為開導人們如何面對心靈問題的一本書,因此仍然要聚焦在本書的理師文字上。而要稍微瞭解一本書的痛苦痛苦大致內容,從〈目錄〉入手無疑是哲學之所遭遇最有效率的方法。

首先,悖離第一章是教導我們如何認識痛苦的意義,第二章是探討誰在影響我們的思維,第三章則是勸我們不要將自尊心建立在他人的眼光之下,第四章則是停止取悅他人,最後的第五章則是正視自我的情緒。由此可見,本書的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連結性很強,雖然可以做到單獨閱讀,但是從章節之間的安排能夠發現作者所闡述的尼采哲學有其發展階段以及脈絡可循。

因此,若要閱讀本書,筆者會特別推薦大家從第一頁開始慢慢品讀,將我們的心靈交由作者的帶領,逐步沈浸在尼采哲學的世界裡。

IMG_0553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這本書在開篇為了捍衛尼采在心理學方面的地位,使其在談論心理問題時變得具有說服力,因此引用其自傳《瞧!這個人》的內容:「在我之前,究竟有誰既可以是哲學家又是心理學家?......或許,此刻成為第一名心理學家,對我來說反而是種詛咒吧!」。甚至,連名聞遐邇的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等人,都曾經深受尼采哲學的影響,進而展開對於精神分析學的研究。

誠然,朱賢成這位韓國作者是十分有見地的,畢竟要是不先闡釋尼采與心理學方面的淵源,恐怕很難說服讀者相信尼采作為一名被世人熟知的哲學家,何以能夠染指另外一項專業領域?而接下來,作者遂將重點擺在尼采如何看待並且正面痛苦,並且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從尼采處理痛苦心理的方式,讓我們得以參考。

作者首先指出,尼采的父親受到家族的遺傳疾病之苦,因此尼采「每當痛苦來襲,對命不該絕的父親的記憶,便會轉化為對死亡的恐懼」(註2)。可是,即便尼采年幼喪父帶給他很大的打擊,這點從他的遺稿與當時創作的詩詞觀之,其父親的英年早逝確實帶給其心靈莫大的衝擊。例如尼采曾經在早年寫下一篇短詩:「我久久垂淚,在父親的墳前,苦澀的淚水,灑在家庭墓園。父親珍貴的房屋,如今淒涼又沈悶,我不禁常常逃出,躲進陰暗的樹林。」(註3)

然而,尼采對於痛苦的感受,不僅僅是源於父親的逝世,以及自身也受到疾病所苦。尼采的痛苦也在哲學層次上受到叔本華的悲觀哲學的影響,同時也為了與深受基督教思想浸染的原生家庭作出思想抗爭,以及無法在生活乃至整個時代之中找到知音的痛苦。因此尼采最終為了擺脫掉一切心靈上的倚靠與信念,從零開始踏上勇於找尋自我的旅程——可是這些對尼采而言最為深刻的痛苦,作者可謂是隻字不提。

尼采曾經如是自述:「我的經歷——是一個生病的故事,但因其最終結果是康復,它也是一個康復的故事......我在不斷恢復信心,我相信這些漫遊書不僅是為我個人而寫的,儘管有時看上去是這樣——。經過六年來信心不斷增長,我是否可以重新將這些書送上旅途?我是否可以尤其把這些書推薦給那些沈迷於某段『過去』、還有精神力回味他們過去的精神痛苦的人,讓他們去體會和傾聽?」(註4)

因此,筆者認為《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這本書的作者以極少的篇幅去描述尼采為何感到痛苦,是特別可惜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年幼喪父,也不是每個人像尼采那樣如此年輕就被病痛纏身,那麼在書本的開頭快速跳過解釋尼采對於痛苦的感受,恐怕會讓讀者難以理解尼采為何終其一生都與痛苦作鬥爭,甚至很難從他所遭受的痛苦中獲得共鳴。

要讓人認同尼采的痛苦哲學,前提是要先讓大眾能夠與尼采的痛苦產生共感,此乃必須的。

不過作者對於尼采為何能夠在遭遇痛苦時,得以從痛苦中痊癒的詮釋非常有意思。作者認為尼采因病住院,擁有了檢視並回顧自身的閒暇時間,這正是讓尼采能夠讓自我與痛苦打交道的關鍵契機。作者說:「巨大的痛苦破壞了眼前一切事物的流動,進而成為專注自我身心的契機。」(註5);作者甚至進一步論斷:「在難以承受的考驗與絕望之中,我們可能粉身碎骨,但也可能發現過去不曾意識到的真實慾望、全新觀點、全新價值。」(註6)

以筆者對於尼采哲學的研究而言,例如談到尼采的痛苦哲學就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那知名的「精神三變」,學界的主流解釋通常為人必須先是忍辱負重的駱駝,之後才是向舊世界觀念發起挑戰的獅子,最後才能變成以嶄新觀點看待世界的嬰兒。而作者朱賢成對於尼采的痛苦哲學之個人詮釋,對於筆者頗有啟發。

作者更在之後將尼采的痛苦哲學連結至其超人哲學,他說:「尼采追求的超人,便是能以全然不同的觀點感受、享受、喜歡這個世界的人。所以超人是僅僅存在,就能感受喜悅與自信之人。」(註7),然而,筆者在此對於作者的觀點是態度存疑的。

首先,作者雖然闡釋了尼采的痛苦哲學是什麼,但是並沒有對於尼采的超人哲學為何加以解釋,這便讓二者間的推論缺乏可信度。再者,尼采的超人哲學乃尼采哲學的關鍵性思想,構成超人的條件並非僅是對於痛苦的省思而已。那麼,作者朱賢成若是希望能夠僅憑著痛苦哲學就幫助讀者理解何謂尼采的超人哲學,肯定是不足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