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地圖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死城阿格達姆,僅僅幾十年前曾是熱鬧的地區首府

文: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

世界上最大的地圖大的達姆的地死城——阿格達姆(Aghdam,39°59’35”N 46°55’50”E)

阿格達姆是世界上最死城世上最大的死城,遍地廢墟之地。阿格在主清真寺(少數還存有屋頂的僅僅幾年建築之一)周邊,放眼望去一片破敗。前曾區首從Google Earth往下瞧阿格達姆,熱鬧如果以為那裡剛被核子彈炸過,地圖大的達姆的地也不為過。世界上最死城

為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阿格簡稱卡拉巴赫)這塊位於阿格達姆附近的僅僅幾年族群飛地,亞塞拜然、前曾區首亞美尼亞兩國,熱鬧連同他們的地圖大的達姆的地同族盟友,打了一場戰爭,世界上最死城阿格達姆則是阿格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一九九三年它人去樓空,隨即遭有計畫的摧毀。一九九二至一九九四年,在世上其他地方仍在慶祝蘇聯垮台之時,這地區有數千人死於殘酷的族群戰爭。卡拉巴赫上演了令人髮指的殺戮。從一開始,就有媒體報導平民(包括孩童)遭割頭皮、斬首、截肢的情事。除了遇害者,還有三百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包括所有原以阿格達姆為家者。

徹底摧毀地方之舉是現代總體戰的一大特色,在這種戰爭中,人們認為欲打垮敵人的戰鬥意志,就得先摧毀敵人的文明中心和平民生活。轟炸得越厲害,就越反襯出地方在人類認同上裡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一般來講,只有市中心區會被摧毀,且在戰後迅速重建。阿格達姆毀壞程度的徹底和毀壞狀況的持久,以及此事發生於較晚近這一點,使它顯得很特別。

幾十年前,阿格達姆是熱鬧的地區首府,以熱絡的傳統市集和古雅的麵包博物館而著稱。該市居民絕大多數是穆斯林,但該市也以葡萄酒廠而聞名。阿格達姆白蘭地公司有百年的製酒傳統。如今,讓人想起該市之過去的東西,乃是在某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境內仍有人飲用,名叫Agdam 的一種加度葡萄酒。它就是俄羅斯人稱之為「咕噥果汁」(mumble juice)的那種廉價烈酒。

如今,去阿格達姆的人不多。少數幾個避開地雷區,造訪過當地的旅人,事後描述了當地世界末日般的景觀。以下是兩則此類記述的簡短摘要,取自旅行部落格,第一則出自賈斯汀.埃姆茲(Justin Ames)筆下,另一則是保羅.布萊德伯里(PaulBradbury)所寫:

不久後,你會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破壞的規模。每次覺得已接近城市的邊緣或馬路的盡頭時,翻過另一座小山或繞過一個彎,又有一片遭破壞的地方呈現眼前。

在這個曾有五萬人的城市裡,我們見到十五個老百姓(一個母親和兩個兒子在主街上摘恣意生長的漿果;一對老夫婦帶著孫女在尋找木柴;其他人在撿拾廢鐵)……在某個壞掉的大門上,我見到門牌號碼50號。50號,但哪條街呢?看不到其他能確認街名的東西。就連馬路都已被挖過,所有管子都已拆掉。

這些記述裡令人低迴不已之處,乃是他們驚奇的語氣。他們異口同聲道:「阿格達姆,我連聽都沒聽過。」我們之中許多人大概也只會發出同樣的驚嘆,不然就是問道,卡拉巴赫在什麼地方?隨著這些破敗的前蘇聯邊陲地區已變成不斷變動且充滿對立衝突的三角洲,外界已染上因打擊而起的地理失憶症。

在北美或西歐,該地區那些不知道怎麼唸、不知道位在哪裡的地名,頻頻登上新聞報導,然後迅即又遭人遺忘。對任何經歷過某個時代的人來說,看到世人把像蘇聯這麼大、這麼具體的東西完全搞錯,著實覺得難以置信。即使時隔將近二十五年,世人仍很難理解它其實是個龐大笨重的帝國,從來談不上是個國家。

阿格達姆不斷予人驚奇,主要是因為它一再遭人遺忘。相對的,對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來說,阿格達姆的存在有力地提醒他們,雙方都想在一場久遠的領土爭端中,把自己塑造為受害者,把對方塑造為侵略者。虔誠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有充分理由認為自己身陷敵人包圍。

shutterstock_1025476528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他們的東鄰亞塞拜然是突厥語族國家,是亞美尼亞西鄰土耳其的堅定盟友,而土耳其不只否認犯下一九一五年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之事,還祭出禁止「侮辱」土耳其國的法律,起訴那些公開談論該種族屠殺之事的人。但該地區的所有突厥語族有他們自己遭迫害、遭種族屠殺的過往。他們蒙受過無數次的種族屠殺,包括在卡拉巴赫境內。

布爾什維克於一九二○年代初期終於控制這個征伐頻仍的地區後,開始作交易以拉攏最大族群。最初布爾什維克承諾把卡拉巴赫給亞美尼亞人,後來為了拉攏土耳其,把該地給了亞塞拜然。慢慢增溫的紛爭,與其說是得到解決,不如說是被強行壓下。一九八○年代晚期,卡拉巴赫各地爆發要求當家作主、結束亞塞拜然控制的抗議,這些衝突隨之變得越來越公開。克里姆林宮不贊成現狀有任何改變,但當蘇聯瓦解,阻止族群衝突的力量也跟著垮掉。

在這些紛爭中,阿格達姆被特別拿出來特別處理,因為它位於卡拉巴赫附近,戰略位置重要。但它之所以被鎖定,也是因為它為一九八○年代晚期反對卡拉巴赫脫離的街頭抗議活動提供了環境。一九八八年,在阿格達姆市內和周遭,爆發亞塞拜然裔與亞美尼亞裔的街頭戰鬥。阿格達姆成為亞塞拜然人戰鬥意志與反抗精神的象徵。似乎就是這段過往的記憶,使親亞美尼亞的卡拉巴赫軍隊於幾年後破壞阿格達姆作為報復。

卡拉巴赫軍方的解釋無疑很難說服人:他們宣稱亞塞拜然人把阿格達姆當成軍事基地使用。但這個城市防禦薄弱,很快就遭卡拉巴赫軍隊攻陷,居民在入侵部隊到來前就往外逃。然後入侵部隊撤出,以炮彈不斷轟擊這座空城,最後使城裡建築幾乎全毀。該地區其他城鎮也受到攻擊,但對阿格達姆的攻擊,不管在攻擊規模,或是在徹底的程度上,還是名列前矛。如今這場戰爭暫時中止,但沒什麼跡象顯示衝突已結束。

亞美尼亞裔很清楚,對平民施加的暴行,大部分很快就遭遺忘。卡拉巴赫於戰勝敵人後宣布獨立,儘管它未得到其他國家承認,就連與它血脈相連的亞美尼亞都未予以承認,但它實質上是個主權國家。卡拉巴赫人表示,他們會緊抓住阿格達姆和他們所謂之「安全地帶」的其他地方,直到亞塞拜然承認他們獨立為止。但承認仍是遙遙無期,而在這同時,亞塞拜然人所必須緊抓住的,乃是用以指稱那個「安全地帶」還有整個卡拉巴赫的另一個標示語:「遭亞美尼亞人占領的亞塞拜然土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