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有故事的中國美術欣賞課》:中國版《蒙娜麗莎的微笑》作者之謎引爭論,真的是張大千「偽作」嗎?

文:馬菁菁

一九九七年春,有故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入了一件重磅藏品——唐騮千捐贈的中國者之爭論真的張大作嗎董源《溪岸圖》。同年五月二十二日,美術蒙娜謎引《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欣賞笑作稱這幅畫為中國的課中《蒙娜麗莎的微笑》,由此拉開了一場罕見的國版全球藝術界大論戰,迷霧重重。麗莎

7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提供
《溪岸圖》

將論戰推向高潮的是美國著名中國藝術研究者、加州伯克萊大學藝術史教授高居翰。有故他認為《溪岸圖》並非董源真跡,中國者之爭論真的張大作嗎甚至不是美術蒙娜謎引十世紀古畫,而是欣賞笑作張大千偽作。這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課中不但使享有盛名的國版大都會博物館以及聲譽良好的大都會博物館主管亞洲部的方聞教授飽受爭議,還使得啟功、麗莎楊新、傅申等一批老先生為此發聲。這既是一件謎案,也是一場盛事。

此次爭論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溪岸圖》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南唐畫家董源?董源是中國山水畫真正意義上的「南派」宗師,米芾、董其昌等畫家都是他的擁護者。

高居翰教授提出質疑:首先,這幅畫在風格上遠離他所相信的早期中國山水畫,在早期山水畫概念上也與他的推論有很大差距;其次,在某些繪畫特質上,《溪岸圖》令人不舒服地近似近代中國最偉大的「作偽者」張大千的手筆。總之,第一,風格不符;第二,張大千作假。

那麼,十世紀的中國水墨畫到底是什麼樣子?

唐朝滅亡後,中國經歷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史稱五代十國時期。各國之間連年戰爭,混亂不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批文人沒有家,更沒有了國,心灰意冷,於是放下報國志向,隱居山林,從此不問廟堂之事。

五代十國的大環境不好,卻是藝術創作的一個黃金期。天時地利人和,畫家們開始真正踐行王維的水墨主張,「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董源在南唐朝廷做了個小官——北苑副使,所以江湖人稱「董北苑」。他生在南方,滿眼都是坡勢平緩的平遠山水,由此創立了一個很重要的水墨技法——披麻皴,創立了南派山水。

先看一下《溪岸圖》的風格。五代繪畫評論名作《畫鑑》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唐代繪畫喜用青綠著色,五代十國雖興起用黑墨作畫,但也不會完全捨棄著色。

《溪岸圖》描繪的是古代隱士山中隱居的生活,兩座山谷環繞,溪水潺潺,山腳下有一戶竹籬茅屋人家,女人勞作,牧童放牛,山間還有趕路的農夫。自山谷流下的山泉在山腳匯成一汪溪水,主人專門在溪水邊搭了座涼亭,夫人帶著兒子在一旁嬉戲,隱居的高士坐在涼亭中眺望遠方。這是五代十國畫家鍾愛的題材,平淡天真,寧靜高遠。

從技法上看,一條條細筆精工畫出的水紋顯然有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的風範,主體山石已不同於唐代山水,放棄勾線法,以暈染加皴擦的方法層層渲染,在山與山的分界處加強線條以作區別。山勢平緩,符合董源善畫南方山勢的風格。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這幅畫看似並非「奇峭之筆」,山峰卻如波浪般向左飄去,好似千年之風吹過,山谷之中暗流湧動。

董源的其他作品,如《瀟湘圖》、《夏山圖》,多為雲霧繚繞、清新恬靜之作,用披麻皴畫出山勢的平緩,越遠用墨越淡,草草幾筆,近看好像一根普通的線條,遠看卻和前景的主體山峰和諧搭配,山頭多用苔點法,圓潤蔥鬱,顯出了遠山的氣勢。

8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提供
9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提供
00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提供
《瀟湘圖》

《溪岸圖》既有南派山水的蔥蘢,又有北派大山大水的氣勢,還有唐人的雍容,確實是董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高居翰先生認為此畫風格與董源不符的原因也在於此。他認為在中國南北派山水發展之初不可能有這麼成熟的筆力。

傅申先生則回應:「《溪岸圖》是否董源真跡不能確定。董源一生也不是只有一個面貌,他年輕是一個樣子,中年是一個樣子,老年又是一個樣子。我直覺上認為,那個董源的款是後人加上的,但我們不能弄清董源的變化,現在還有很多疑問。就連大家都公認的幾張董源作品,意見也不一樣,所以真的很難,都是瞎子摸象,越學越覺得不夠。」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舉行了「中國畫鑑定問題國際討論會」。大都會的方聞、何慕文先生以及中國重量級學問家啟功先生、楊新先生等為一派,接受了以高居翰先生為首的「十四項質疑」,疑點最終歸結到關乎此畫真假的「罪魁禍首」張大千身上。

根據畫上的收藏印,《溪岸圖》曾為南宋收藏家賈似道舊藏,後又為明代袁樞收藏。袁樞是董源、巨然作品的大藏家,從他手裡出來的應該更為可靠。

可惜到了民國,這幅畫成了張大千私藏。張大千先生聲名在外,不但自己的畫畫得好,別人的畫也仿得絲毫不弱,特別是石濤的畫,估計石濤本人看了也會糊塗。據說,有一次張大千參觀國外博物館,館內正在展出石濤特展,張大千得意一笑,跟館長說:「都是我畫的啊。」

但是,最初發現《溪岸圖》的並不是張大千,而是徐悲鴻。一九三八年,徐悲鴻在廣西陽朔以幾元錢的價格買到了《溪岸圖》,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弟得董源巨幅水村圖,恐為天下第一北苑。……絹本頗損,但畫佳極。」徐悲鴻先生當時給這幅畫取名「水村圖」,一九五一年經謝稚柳審定為《溪岸圖》。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