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一)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白芍干燥根,是学成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分药养血调经、理作临床敛阴止汗等功效。用和应用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进展白芍中化学成分丰富,白芍主要包含单萜及其苷类、学成三萜及其苷类、分药黄酮类、理作临床鞣质类等,用和应用研究具有镇痛、进展抗炎、白芍抗抑郁、学成保肝、分药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在治疗内脏痛、癌性疼痛、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总结了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以期为白芍的后续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是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白芍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常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于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制得。白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数以百计的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如“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白芍中化学成分繁多,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梳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1化学成

1.1单萜及其苷类

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是白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1963年Shibata等人首次从芍药根中提取出芍药苷,其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蒎烷单萜苷。目前人们还发现了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脱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磺酸酯、芍药苷亚硫酸酯、4″-羟基-芍药内酯苷等70余种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

1.2三萜及其苷类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多方面的生化活性。自1995年Ikuta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到8种三萜类化合物后,1997年Kamiya等人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另外2种三萜类化合物。目前从白芍中分离得到的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20余种,主要有3β-羟基-1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11α,12α-环氧-3β,23-二羟基齐墩果-28,13β-交酯、23-羟基白桦酯酸、齐墩果酸、白桦酯酸、常春藤皂苷元等。

1.3黄酮类

黄酮类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1997年Kamiya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物质,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目前人们还发现了儿茶素、儿茶酸、山奈酚、二氢芹菜素、花青素等2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

1.4鞣质类

鞣质类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分布。研究显示,目前从中药白芍中分离得到的鞣质类化合物主要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1,2,3,6-O-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等30余种。

2药理作用

2.1镇痛作用

长期以来,白芍被用于治疗和缓解各类疼痛。吴丽等研究证明,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疼痛模型具有镇痛作用,并且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和大脑皮层中β-内啡肽水平、减少大脑皮层前列腺素E2(PGE2)的生成或释放有关。房伟通过小鼠热板法研究白芍的镇痛作用,发现在给药0.5h后,当白芍总苷的剂量为200mg/kg时,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此外,白芍还可拮抗西药镇痛耐受,减少疼痛患者药物消耗量以及相关副反应的发生,这些均说明了白芍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2抗炎作用

白芍中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的抗炎作用显著,白芍总苷是第一个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抗风湿类药物。王双等研究发现,白芍水提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减少血液中PGE2的合成,以及抑制局部组织PGE2、一氧化氮(NO)的合成或释放有关。此外,贺妮等研究证明,白芍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单胺递质系统抑制炎症因子在其中作用的靶点而产生抗炎作用。

2.3抗抑郁作用

白芍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能够实现对抑郁患者机体细胞的有效保护,有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和状态。有实验证明,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治疗作用的强弱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而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环磷酸鸟苷(cGMP)通路有关。李伟等研究发现,芍药苷可以通过调节海马组织中的谷氨酸及其受体表达来发挥抗抑郁作用。虽然许多文献都对白芍抗抑郁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讨论,但由于目前尚未明确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然无法对抑郁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此白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缺少相关实践成果。

2.4保肝作用

白芍对人体肝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能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疾病、急性肝损伤疾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程发展途径施加缓解和抑制作用。白芍为中医治疗肝炎及肝硬化的重要组方药物之一,近年来对其保肝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贾岚等研究表明,白芍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环磷酸腺苷(cAMP)/cGMP水平、增强肝组织中抗氧化酶及乙醇代谢关键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发挥保护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作用。李尧等通过研究发现,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肝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肝损伤和各种炎症反应。此外,刘玲等还证明了,芍药苷可通过调节IκB与NF-κB之间的通路发挥对炎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5调节免疫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芍总苷对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增殖有着双向调节作用,这取决于药物浓度和自身的免疫状态,而在自身免疫反应中,多表现为对免疫活性物质的抑制作用。杨艳丽等通过观察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得出白芍总苷可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信号转导,以减轻EAE病情的结论。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芍药苷还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治疗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即多发性硬化。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齐墩果酸白芍环磷酸腺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