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台灣九合一選舉四大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與2024大選

11月26日(星期六)台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台灣台修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合選台灣各地選民走入投票站,舉大決與選出直轄市長、點藍大選直轄市議員、勝綠縣(市)長等共九類地方公職人員,敗抗一共會選出1萬1023位地方公職人員。中保其中最受關注的憲複是,六都(直轄市)市長,台灣台修以及13縣3市的合選縣市長,共22個職位。舉大決與

最終結果是點藍大選藍勝綠敗,民進黨從七席縮減到五席;國民黨雖然維持14席不變,勝綠但奪回最重要的敗抗台北市長,且兩位無黨籍拿下的中保苗栗縣和金門縣,被認為偏向國民黨;代表「中間路線」的民眾黨拿下科技之都新竹市。

面對該結果,身兼民進黨主席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宣布辭去主席一職,民進黨內部將為黨主席之位進行權力博弈,也為2024年大選帶來懸念。

本次選舉與「18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同時舉行,但最終沒有通過,這意味著台灣男性在18歲需要服兵役,但依然不能投票選總統。

回顧此次選舉,《BBC中文》梳理四個看點。

一、民進黨大敗,台北時隔八年重回國民黨之手

此次地方選舉,民進黨再現2018年大敗的結果,僅將澎湖縣從國民黨手中奪回。在22個縣市中,最終得五席,比之前的七席減少兩席,丟掉原本執政的新竹市,桃園及基隆市。更重要的是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敗給了國民黨。

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

她表示,要代表民進黨感謝所有國人的支持和鞭策,選舉成績不如預期,虛心接受選舉結果,也接受台灣人民的決定。「我們沒有突破現有地方政治的結構,這顯示我們在地方的經營跟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我們在地方的深耕和人才養成也不足。」

蔡英文還表示,在民意前政黨是渺小的,政治人物是渺小的,「民進黨不是沒有挫敗過、不是沒有跌倒過,我們深刻檢討,人民對我們期待越高、我們就要做得越好。」

對於這次慘敗的原因是不是提名的方式,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表示,會把提名列入檢討範圍。但他也指出各種提名的方式都有,這次大部分以徵召方式,但也經過黨內程序,徵召的過程如果協調不成,也都有做內部民調。

陳時中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曾經在全台防疫滿意度上一度高達九成以上的陳時中,卻最終獲得黨內史上參選台北市長倒數第二得票率。

台北作為首都,是選舉的重中之重,自1998年之後,台北市從未有民進黨候選人拿下大位,雖然該黨曾全力支持柯文哲在2014年以無黨籍勝出台北市長選舉,但後者因與民進黨政見不合而疏遠。

本次選舉中,民進黨對台北市長一職積極進取,前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由於在防疫中的表現,獲得極高民望。但另外兩位候選人針對防疫和疫苗政策持續攻擊。再加上台北市選民結構,一向以軍公教背景或「外省」家庭居多,這些選民多半在情感上與國民黨較近,在大陸經商定居的家庭者眾。陳時中最終得票率31.93%,是民進黨歷屆台北市長選站中得票率倒數第二。

擊敗陳時中的蔣萬安原名章萬安,1978年出生於台北市。父親為前國民黨副主席、前台灣外交部長及總統府秘書長蔣孝嚴,是國民黨政二代。蔣萬安被視作國民黨中生代最受矚目的政治人物之一。

在台北成長的蔣萬安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之後赴美取得美國賓州大學法學博士之後,在加州擔任執業律師。 2005年,其父親蔣孝嚴以「認祖歸宗」為由改姓蔣,蔣萬安亦隨父親改姓。

蔣萬安因此被視為蔣家後代,許多支持者皆認定他為蔣家「第四代」,即台灣威權時代領導人蔣介石的曾孫。不過,蔣家未與蔣家族做過親子關係鑒定,因此尚無法律證據證實雙方血緣關係。但蔣萬安的每一個從政步伐,早已深受輿論關注。

蔣萬安曾表示,「蔣家後代」不是光環,也不是包袱,而是血緣。不過他也說過,高速公路、台積電都是蔣經國的政績,所以自己也會秉持同樣的蔣經國精神好好跟人民站在一起。

二、「抗中保台」議題勢衰,但不代表台灣人開始偏愛中國

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在習近平的執政下,多年來北京持續在經濟上施壓台灣為促統手段。2019年,香港示威爆發嚴重警民衝突,後續的國安法及民主人士大抓捕震驚全球。同一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台灣引起極大反彈。「抗中保台」被視為台灣現在政治氛圍的主流之一。

許多分析認為,蔡英文在2020年壓倒性連任總統,「抗中保台」是勝選主因。

目前,台灣獨派團體推動《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連署。其中民進黨六個直轄市候選人都簽署了這一承諾書。

但是,蔣萬安表示,簽署這件事情「很白癡」、「沒人會投降」,柯文哲的民眾黨候選人則拒絕簽署,認為這是意識形態之爭。獨派政黨「台灣基進」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吳欣岱批評蔣萬安說:「記得你們的副主席夏立言才剛從中國回來嗎?如果連個抗中保台都不願意表態,選民要如何將台北市的未來託付給你?」

然而「抗中保台」並未給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加分,曾經在全台防疫滿意度上一度高達九成以上的他,卻最終獲得史上倒數第二得票率。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指,從這次選舉看到「抗中保台」牌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民進黨已經運用抗中保台牌贏得2014至2016兩場(『太陽花運動』之後的)選舉,以及2020總統大選,在缺乏更多重大外部事件刺激的情形下, 這張牌再而衰三而竭。」

選舉前蔡英文在拉票過程中表示,如果選舉結果不好,國際間會猜問「台灣人民是不是改變主意了」,結果此言在網路輿論引發反彈。

台灣政治評論人士丘琦欣認為,台灣地方選舉傳統上更多是關於台灣內部政治問題之爭論,較少在兩岸問題中著墨,即便歷史上台灣的主要政治分歧是在統獨之間。「事實上,泛綠政黨如果過於倚重對中國的恐懼來勸阻對選民支持國民黨,就會使自己面臨被批評的風險。」他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