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建構防衛機制

文:陳子蘭

假面具?其實是心裡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又稱防衛機轉。住著隻刺制當人面臨到威脅時,蝟從衛機一定會產生焦慮的出生心理感受,因此就會想辦法克服自己內心的刻起焦慮。

人與人的們開互動,彼此都戴著「面具」,始建而這些假面具,構防其實就是心裡「防衛機制」是自我保護而起的念頭。

曾經有個個案來找我諮詢,住著隻刺制一開始都不太講話,蝟從衛機面無表情地看著我,出生一副等待著我問她問題的刻起感覺。

「你是們開因為什麼問題,來找我做腦跡諮詢的始建呢?」

「沒有什麼特定的問題啊!」她說:「會想來諮詢腦跡是基於好奇,因為朋友告訴我,你的腦跡諮詢很厲害!所以,我是因為好奇而找上你,不是因為有什麼事情需要諮詢。」接著又說:「我的工作收入很好,夫妻相處也很不錯,父母、家人相處也都沒有什麼問題⋯⋯」

說謊話是為了保護自己

「那好,這樣我就只能針對腦跡報告上的文字語言來跟你解釋,好嗎?」

我告訴她,腦跡是一個心理健康檢查的量表,可以看出她目前的認知與內心感受,以及潛意識的內容摘要。

她的腦跡報告上出現:

  • 性格模式:面對挫折難以解決,無法因應情境做調整。
  • 工作態度與發展方向:理性與實際能力有差距,受挫時情緒化而自卑。
  • 潛意識:往事無法忘懷,所以常有焦慮及多重牽掛;難以表達內心的情感。

「這些文字上的意思,可能是你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內心有事,也習慣不想說或懶得說,可能你覺得,說了也沒有用,因此⋯⋯」

突然,她眼眶紅了,瞬間哭出聲來!這時,她才真正的說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而在這之前,她說只是因為好奇而來諮詢腦跡,也就是在人前戴上面具。

越自我防備,就越容易對他人抱有敵意

當信任關係沒有建立時,人習慣戴著面具與他人互動,而這往往就是自己不快樂的開始,因為不信任他人,而習慣的戴著面具。

即便內心非常不快樂,也要戴上快樂的面具,告訴眾人,其實我過得很好。

面具戴久了,可能到最後都忘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而迷失了自己。

假面具就是不當的防衛機制,是自我保護的本能,而長期的自我保護,卻把自己封閉得更深層。

腦跡是心理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慢慢的卸下自己一層一層自欺欺人的假面具。

越想保護自己,就越容易對他人抱有敵意。

越是對他人抱有敵意,自己的內心就越不快樂。

有些人會運用自己本身的理性和智慧,來找出讓自己焦慮的問題來源,然後解決問題;但是有些人卻無法自我覺察到焦慮的來源,這個時候,就會用非理性的情緒來自我保護,也就是心理防衛機制。

一個人為什麼會形成自我防衛,原因跟原生家庭的童年經驗有關;與父母、手足以及其他家人的相處模式有關;也跟我們在求學時期、談戀愛時期、進入婚姻、工作職場的所有人事互動有關。可以說是,從每一個人出生到老死,各個不同階段的六大心理需求是否被滿足有關。

防衛機制並不能解決問題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話人的起心動念,起的就是防衛之心。

而無心的說話者,被聽話者的情緒反應刺激後,自己也起了防衛作用,於是對話的兩個人,都產生了情緒上的不舒服。

兩個人相處時,如果互起防衛,就很難真正做到溝通,進而轉變成吵架。如果用這樣的模式相處久了,一旦其中一方成為沉默之人,就更難好好溝通了。

這時該怎麼辦呢?

化解的方式,就是其中一人懂得先自我調節,把自己帶回穩定的情緒上,然後利己利他,提醒自己不陷入莫須有的情緒上。有良好情緒的人,比較容易面對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人與人在相處互動上的大小問題。

在本書中,會提到四大防衛機制的類型,並且會告訴大家,如何針對不同類型化解,達到真正知己知彼、成就溝通、成就愛的境界。

防衛機制是由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所提出的,也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否認、歪曲、反向作用、轉移、壓抑、投射、退化否認、合理化等。後來,也有不同的學者會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再延伸。

本書中,我使用的是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家瓦倫特(George Eman Vaillant)的四大級別(病態防衛、不成熟防衛、神經質防衛、成熟防衛)。而美國精神科醫學會所發行的手冊,也以瓦倫特的研究來作為人格/心理狀況是否異常時的依據。

現在就來開始檢視自己,到底我們是如何的運用而不自知?或者是明明知道卻控制不了自己,而讓它繼續運作下去?

這次我們要好好的來認識它,然後跟它打聲招呼:「嘿嘿!我有看到你了喔∼」

戴上假面具是為了保護自己

人都是因為投射了自己童年被對待的經驗,所以才會這樣思考,內心才產生某些感覺。也就是說,我們對外在的樣貌,其實是自己內心狀態的投射。而不當的投射,則會讓自己產生不理性的行為。

其實宇宙有祂的美意,上天有祂的好生之德,讓人類的心理狀態,有了這種天生本能可用來自我保護的機制。因為人類有頭腦,會想過去、會思考未來,有受、想、行、識,也有情緒,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就是用來避免讓自己的內心受傷。

但是,有些人會因為心理需求的不滿足、因為童年經驗的不愉快,而過度使用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不當的使用,容易產生過度防衛,變成戴著假面具跟他人相處,也戴著假面具跟自己相處,到最後忘了自我的樣子,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遠到不認識自己,於是內心就更焦慮了。

因此,我們要相信自己本來的樣子,相信自己與身俱來的天賦,相信有自己的本能要完成的任務,首先要做的就是認識自己。

嬰兒也有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可說是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猜猜看,我們是從幾歲的時候,開始建構這樣的自我保護呢?

答案是:從出生的第一刻開始。

每次在演講時,我總喜歡問聽眾這個問題,而當我說出答案時,現場的聽眾總是面露驚訝地說:「出生的那一刻?怎麼可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