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助養兒童是騙局?從《紐時》一則調查報導說起

這兩天社交媒體被「又煙又酒又車」的助養助養兒童洗版,網民群情洶湧,兒童不少人留言「求助養」。騙局其實《紐約時報》2016年就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做了一篇深度調查報導,從紐拆解助養之謎。時則說起

故事緣起是調查一位中東記者Diaa Hadid在悉尼機場迷路,遇上熱心的報導澳洲警察Brendan幫手,期間Brendan講起,助養他在2003年參加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兒童每月贊助39元美金,騙局助養一位叫Othman的從紐巴勒斯坦兒童。

Brendan說,時則說起其後5年他累計捐了1,調查100美金,又寄聖誕卡、報導復活節卡、助養相片和信件給Othman,但一直都沒有收到回音。他好想知道,自己助養小朋友的情況,於是拜託記者幫忙打聽。

記者手拿宣明會助養卡去Othman的鄉下Husan打聽,發現真有其人。不過助養卡寫錯了Othman的middle name,而他的家人就說,沒印象有報名參加助養計劃、沒收過錢、沒人通知Othman要回信給助養人。

根據報導,世界宣明會直到2007年或2008年,才要求家長簽署助養同意書。到底2003年Othman有沒有參加過助養計劃?已經沒文件追查。

不過,一位叫Myasar的阿姨說,記得以前有陌生外國人會來村莊,叫小孩排隊然後拍照,他們都不介意。而她的女兒Saja和Othman在拍照的之後幾年,當地雜貨店偶爾會收到寄給小朋友的卡。不過,那些卡都是用英文寫的,家人根本看不懂。而Othman近況如何?他是一個喜歡打電玩的青年人,學校期末考數學不及格,要重考才可以上大學。

那助養那筆錢去哪了?根據報導,宣明會解釋,沒承諾過將助養者的捐款直接交給助養兒童。該筆捐款是用於社區項目。1996年到2006年就用了150萬美金,幫Husan村莊挖井、建造溫室、修路、準備種植土地和修理圍欄,興建一個社區中心,亦為村委會的建築提供設備。

換言之,助養兒童捐款,是捐給一個地區項目,而不是直接捐給小朋友。宣明會在報導解釋,做過4000人網上調查,大部分捐款人都明白,筆錢是捐給一個地方,而不是給助養卡相片中兒童。(Ms. Mussa said World Vision never promised sponsors that their money would directly support a specific child. Rather, the group pools the money for projects in the child’s community. She said World Vision had conducted an online survey of 4,000 sponsors in which most said they understood the money was for the place, not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但對好多捐款者來說,就並非這樣理解。起碼澳洲警察Brendan說,一直以為自己每月捐款是給小朋友。他以前收到宣明會信件,裏面寫住你正幫助Othman提供必需品、這筆錢幫助Othman社區重要發展。他覺得自己被誤導,又認為捐款者是基於與受助兒童聯繫,包括宣明會提供受助兒童相片,捐款者覺得正改變小朋友生活,才作出捐款。

但現實是Brendan根本沒有與助養兒童建立關係,寫那麼多英文聖誕卡寄給Othman,他的家人根本不懂英文,變成一封來自外星的明信片,甚至Othman都不知有Brendan存在,難怪Brendan覺得助養經歷讓他難過。

AP_18072498864125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宣明會指「助養兒童」的方式,包括協助落後地區的建設。

用《紐約時報》2016年的報導,對照最近香港的助養爭議。香港宣明會回覆傳媒時,亦表示:「助養者的捐款會用於社區發展工作,讓助養兒童社區建立持續發展的能力。」

所以這次新聞中,就算受助人「又煙又酒又車」,同時表示沒收過錢,也不是不行。因為那筆錢用於「社區發展」,從來不是直接給小朋友。所以大家參加助養前要了解清楚。

但在部分人心目中,一直誤會筆錢是直接幫小朋友,包括今次新聞事件中助養10年的羅先生。他一直認知自己是助養特定兒童,如果不是,宣明會為何要配對一個兒童給他?他說如果筆錢是捐給社區項目,應該就要叫貢獻社區項目,而不是取巧用「助養」字眼。

「助養兒童」是一個好有力籌款方式,一旦建立了好難割捨,哪有人狠心放棄自己助養的小朋友?大家可思考,宣明會將捐款用於社區項目,嚴格上稱不稱得上「助養」兒童?嚴格來講,捐款者是「助養」一個地區項目,當然會令當區好多兒童受惠,但明顯不是單獨助養一個小朋友。而對於受助兒童而言,他又同不同意彼此屬於「助養和受助」關係?

就今次爭議,還有幾點未搞清楚:

  1. 受助養的兒童父母是否真的有簽「助養同意書」?或是如《紐約時報》報導中的Othman,只是不斷被拍攝照片,而不知道自己參加了助養計劃。
  2. 假設真的有簽同意書,有沒有機制審視,什麼兒童可以登記做「受助養兒童」?如果又煙又酒又車,家境不差,又是否適合成為「受助養兒童」?
  3. 為何涉事的那位阿爾巴尼亞男孩好像不知道香港助養人的存在?香港助養人羅先生多年來收到的信,是否真的來自那位小朋友寫完寄出?
  4. 宣傳助養兒童計劃時,有沒有向助養人清楚交代,你的捐款不是直接給相中孩童,而是用來推動社區項目,令整個地區小朋友得益。助養人是否知情下,才決定作出捐款?

(編按:香港世界宣明會就「阿爾巴尼亞助養兒童個案」曾發表一聲明回應)

系列相關文章:

  • 宣明會助養疑雲:捐款人好奇查看「受助人」IG,又煙又酒更炫耀名車
  • 助養兒童是騙局?從《紐時》一則調查報導說起
  • 在港慈善機構:無國界醫生公眾捐款額跌17%、保護兒童會未上傳最新年報
  • 宣明會的「社區建設」到底做了什麼?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助養兒童係咪呃人? 從《紐約時報》一則調查報道說起」。原文中部分廣東話用語亦曾被修改為書面語。)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