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r.S
你是年終不是收到年終獎金後,覺得自己過去一年辛苦了這麼久,獎金終於有點回報了,入袋總該犒賞給自己一點了吧?然後開始把一堆忍很久一直沒錢買的後除會東西失心瘋地放上購物車。但是清空到了要結帳的那一剎那,你心中又開始上演小劇場,購物感內心糾結著.....
「是車還不是該還一下卡債吧?循環利息一直累積真的嚇死人!」
「去年股市跌的可麼慘兮兮,一直沒有錢加碼,安排是罪惡不是該利用年終加碼一點呢?」
「是不是該把錢存下來?去年物價漲翻天都沒存下幾個錢…...」
你可能苦惱著想,「哎呀,年終到底年終該怎麼花才比較不會有罪惡感啊?」
在回答之前,獎金先跟你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2002年英國有名男子叫卡羅爾,入袋他平常是後除會個垃圾搬運工,在運送的清空過程中總會經過一家賣彩券的便利商店,卡羅爾總會拿出一英鎊買一張樂透獎券,讓他可以在薪水不高的生活中做著發財夢!
沒想到還真給他遇到了!
他有一天一如往常的進入便利商店,拿出一英鎊買了一張樂透彩,結果老天跟他開了個玩笑。
他居然中了頭獎970萬英鎊,換算台幣約三億元,人生180度大翻轉!他將扣完稅後的兩億元存入了銀行定存,每年領取200萬元利息,從此過得幸福快樂的人生……騙你的,故事如果真的這樣走,還有樂趣嗎?每個人都去買彩券就好啦!
其實他從中頭獎那天之後,就開啟了酒池肉林的AKA我就爛模式,四處開派對,花天酒地,最後因為胡亂揮霍,才過10年錢就被他給敗光光,甚至還申請破產!最後落魄到要靠失業救濟金過活…...成為當時英國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你也許會覺得,這故事跟年終有什麼關係?
接下來才是我最想告訴你的,年終獎金跟中頭獎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超過你月薪不少(?)的意外之財,所以這筆錢會有點超過你平時理財能夠處理的範圍,才會讓你有一點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對吧?
為了解決你的困擾,Mr. S在這裡分享六個順序給你參考,讓你能夠妥善的安排你的年終獎金,然後安心的花。
- 還債(除房貸以外的債務)
- 預留年度必要支出
- 緊急預備金
- 加碼投資
- 存入儲蓄帳戶
- 犒賞自己與家人
針對每個順序,Mr. S 分別做個簡單說明
1. 還債
這裡的還債指的是除了房貸以外的債務,優先還債的原因是幫助你將利息減到最輕。股市賺不賺得到18%很難說,但是你的循環利息是讓銀行保證賺18%,如果你跟銀行沒有很麻吉的話,請不要對銀行那麼好,好嗎?
2. 預留年度必要支出(像是紅包、保費、税金等等)
每年我們都有一些年度的必要支出,最近的應該就是紅包了,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年終獎金來幫忙準備。然後像是每年要繳的保費或是稅金等等,都適合從年終獎金中撥一點出來分攤。
3. 緊急預備金
俗話說,你往往不知道無常跟明天哪個會先到。有時候就是會衰事纏身一直破財,而且台灣三寶滿街跑,隨時準備3到6個月的生活費,可以保護你活得比較安心。如果你一直沒有準備緊急預備金,Mr. S也建議拿出一部分年獎分配給緊急預備金喔。
4. 加碼投資
2022年台灣股市下跌了21%,創造了相當棒的加碼機會,你若總是苦無沒有額外金錢投入。年終獎金就是你的機會。毫無投資經驗的都可以先投資台股0050或是開通複委託買美股VOO,這種持有一藍子公司的被動指數基金最適合一般人,而且還不用挑時間進場,相當方便!
5. 存入儲蓄帳戶
平時如果沒有儲蓄習慣的人,也可以利用收到年終獎金的這個機會把錢存下來喔,現在由於過去一年全球瘋狂升息的結果,讓定存的利息也「稍微」提高一點了,差不多一年可以享有1.45%左右的利息。所以存下一部分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喔。
6. 犒賞自己與家人
終於來到的最後一個順序,當你已經必要分配的資金都在前面分配完了,若還有剩餘的話就在這邊好好的犒賞自己與家人,讓自己可以稍微享受自己過去辛苦一年以來累積的成果。不論你是要拿去買包包安太座,或是給自己的3C產品升級,到這一步就是用力的把錢都花光光。完全不需要有罪惡感,因為你已經在前面的順序當中把該安排的都已經妥善打點好了,剩下就安心的花吧!
後記
理財其實不難,只要弄清楚先後順序就好。
如果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分配比例,可以試著一開始這6個都先放10%,然後再慢慢依照自己的狀況進行調整,每次可以加個5%或10%。如果你有負債的話建議5成以上都拿去還債,因為無債一身輕,走起路來都比較快。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年終獎金的你有個方向,讓你可以花得安心,不會產生罪惡感。
你會怎麼花年終獎金呢?歡迎留言或回信分享你的方式喔。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勞基法》有規定要發年終獎金嗎?避免觸法,這五件事雇主一定要知道
- 如果獲得年終獎金100萬,你會拿去投資還是提前償還房貸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