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三年,一名台青无悔的向往
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是北漂三年在夏天。2015年的名台北京大学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未名湖畔风光优美,青无漫步在校园里,向往我畅想着百年来历史人文,北漂三年便感觉自己也成为伟大进程的名台参与者之一。或许便是青无在那时,我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向往 张毓中(右一)带父亲参观北京前门大街。北漂三年(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台湾网发) 许多人选择北京是名台为一份薪资,但比起个人发展,青无我更被其中的向往文化气息吸引。在故宫黄瓦红墙边,北漂三年树影悠悠晃动,名台是青无曾经的帝都显而不彰的辉煌;国家博物馆内,陈列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前人的心血结晶;居庸关长城上,我与同学们踩着的每一层阶梯,都承载着国家对于保卫疆土的意志。眺望远方,天空是那么遥远,无边无际,那样的北京是我所期盼、所惦记在心的。 张毓中在居庸关长城。(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台湾网发) 或许正因如此,我在2019年正式来到北京工作。第一份工作在东四胡同里,那日我根据地图指示,沿着弯曲的胡同来到一处四合院前。这颠覆了我对设计公司应该在写字楼里、且光鲜亮丽的刻板印象。光头的老板端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告诉我,只有在这样的老院子,才能感受到四季起伏更迭。我被他的这番话打动了,自此在四合院里钻研秋叶的形状。 在短暂而忙碌的季节里,我们偶尔到隔壁胡同的烤羊腿餐厅叙餐。同事们大多来自东北,一个个心口直快,他们热切询问我台湾的许多问题:是不是你们都像偶像剧里一样说话呀?你们台湾夜市有什么好吃的?对大陆有什么印象? 我告诉他们,我的祖籍河南,三代人在半个世纪内辗转流离。现在回到大陆,甚至在首都学习、打拼,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对台湾人而言,来到大陆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北方天候干燥,风土人情、饮食口味与南方截然不同。初来乍到时总有许多不习惯,比如用语差异,我曾将“卫生纸”说成“卫生巾”引起笑话。在应酬与工作习惯上,北京的节奏也更快,对许多台青而言适应是很大的难题。 然而,即便在种种困难中,我们依然感受到来自大陆同胞的温暖。黑龙江同事告诉我,在他们老家,外头泼一盆热水都可以结成冰。另一名浙江同事则说,北方有暖气才不冷呢,我们那儿冷都是透到骨子里的。他们教会我柔韧并具的生活方式,让我带着这份精神前往第二份工作,我被挖角到一家商业地产公司,担任市场总监。 在商场中,我学到文化如何落地成生活、如何成为人们日常的一部分。我得以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在工作中,热爱慢慢化为现实。老板的信任与同事的支持,让我大展手脚。 台湾是个比较小的地方,从课本上所理解到的大陆与现实看到的大陆有着落差。课本是死板地告诉我们地理方位、历史年代,但我在北京接触到一个个真实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们告诉我家乡的模样、北京的模样,让我无限憧憬着。于是我将他们与我的故事写下来,成为我的第一本书。 偶尔会想,如果不是因为选择来北京,选择来到这个充满挑战与新鲜的环境,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成就什么样的事情? 张毓中(右二)与河南家人于三门峡陕洲地坑院前合照。(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台湾网发) 这三年间,我担任过市场总监,写完了一本书,旅行过内蒙古、浙江、上海、广西等地,更带着父亲返乡寻根。当隔着海峡的家人相拥时,我们都落下眼泪。 从最初,在北京大学里埋下的种子慢慢发芽,走向故宫、长城,走向东四胡同。在离职之后,我选择用自己的双眼与双脚,去见证这块土地,而现在回首,那正是我所向往的“中国梦”吧!(作者:张毓中,在京台湾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摄影师;编辑:张亚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哈尔滨警方辟谣弃婴遭碾致死:弃婴系医疗垃圾
- 课后延时服务丰富多彩
- 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枞阳县疾控中心开展血吸虫病人群病情监测
- 一个13岁农村少年的杀机与青春
- 【网络中国节·重阳】爱老敬老 情暖重阳
- 提升乡村颜值 留住美丽乡愁
- 枞阳:“码”上监督马上办 事必回应解民忧
- 扎哈羅娃:烏入侵庫爾斯克州終止了談判的可能性
- 人大代表联络站架起选民“连心桥”
- “三个一线”保障国庆假期市场消费安全“零事故”
- 枞阳县为“晚血”患者送医送药上门
- 人类触觉全景图绘成,识别出十六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
- 枞阳县召开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会议
- 枞阳一市民入选农业农村部“百优保供先锋”
- 何正清主持召开县政协党组会议和第11次主席会议
- 整改是否到位?陕西宝鸡对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跟踪检查
- 市人大常委会来枞阳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肥举行
- 县政协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调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