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巴黎傳統咖啡館消亡進行式:曾經,陌生人跟朋友之間,只有一杯咖啡的距離

文:曾婷瑄(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

講到巴黎咖啡館,巴黎杯咖你想到的傳統畫面是什麼?許多人想到的是人文氣息濃厚的塞納河左岸、白衣黑背心服務生端著盤子,咖啡俐落地穿梭在桌與桌之間;或是館消像電影《午夜巴黎》中,文人雅士川流不息,亡進在咖啡館氣氛熱絡討論的行式場景。

加上好幾年前「左岸咖啡館」一系列取景巴黎的曾經之間成功廣告,法國咖啡館在台灣人心中逐漸成了優雅、陌生人文、人跟生活的朋友代名詞。

正宗法國Café,距離其意義可不只是巴黎杯咖咖啡館,而是傳統從早晨咖啡到夜晚酒吧,外加午晚餐的咖啡全天一條龍服務,稱為「咖啡-酒吧-餐廳」可能還更貼切。館消因此,咖啡館內更真實的畫面是,街坊鄰居在吧檯旁或站或坐,早上手裡端著的濃縮咖啡,傍晚時則換成晚餐前的開胃酒。

法文甚至以吧檯上鍍著的「鋅」(zinc)當作咖啡館或酒吧的代名詞,在沒有網路的年代,人們在這裡互相問候、交換情報、辯論議題。這裡成了社會生活的中心,成了巴黎的靈魂。

法國現代小說之父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年)曾將咖啡館的吧檯比喻為「人民的議堂」。連流咖啡館,成了巴黎中產階級生活的藝術,而法國酒館與咖啡館協會(Bistrots et Cafés de France)近年也在努力爭取,讓咖啡館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你知道嗎?其實占據法國人生活重要部分的傳統咖啡館如今正走向消逝之路。

根據區域貿易產業服務觀察中心(Crocis)近日公布的研究,巴黎地區的咖啡館數量從2002年的1907間到如今的1410間,過去20年間減少約26%。

研究報告負責人戈爾貝(Bénédicte Gualbert)向《巴黎人報》(Le Parisien)談到咖啡館數量驟減的原因,他表示,近年來咖啡館遭遇快餐店的激烈競爭,包括連鎖速食店、超市、土耳其烤肉(kebab)等,城市用餐選擇日新月異,傳統的咖啡館和快餐店就出現此消彼長的狀況。

回想起來,早年我和朋友常趁著午餐或下午休息時間到咖啡館戶外區,肩並肩坐著,邊欣賞著人來人往,邊談論生活工作的種種。有時要和朋友討論正事,自然也是相約咖啡館。小圓桌、充滿歲月痕跡的牆面與狹小的樓梯與廁所,是巴黎咖啡館的標準配備。

但我發現,從五、六年前開始,和朋友們越來越常約在更開放明亮的連鎖咖啡店,或是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台灣珍珠奶茶店。原來我選擇的轉變,也間接印證了巴黎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共同造就巴黎咖啡館消失的正在進行式。

而新的消費習慣也是獨立傳統咖啡館驟減的另一個原因。戈爾貝說,2000年起,法國工時從每週39小時縮減為35小時,人們因此減少午餐時間,「然而咖啡館卻沒有真的依照客戶期待而轉型,例如外帶或提供更方便食用的餐點。」另外,要喝咖啡越來越容易,辦公室甚至有投幣咖啡機;下了班到酒吧小酌的人也少了,大部分人都回家喝,也避免酒後開車。

說起巴黎咖啡館的歷史,其實與法國社會的變動密不可分。1669年,鄂圖曼帝國大使把咖啡豆進獻給法王路易十四,卻被嫌棄太貴也太苦。不過兩名亞美尼亞商人卻看見商機,他們在巴黎拉丁區聖日耳曼市集租了間攤位讓大眾嚐鮮,迅速收穫成功。

西西里青年Francesco Procopio dei Coltelli被他們說動,1686年開設全法國第一間咖啡館——普羅柯佩咖啡館(Le Procope)。300多年間,作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年)、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等人頻繁出入,帶動風潮。雖曾易主,但咖啡館至今仍在同一地址屹立不搖。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期間,咖啡館成了革命思想的騷動殿堂,各黨各派都有常去的咖啡館,涇渭分明。過去也常駐足咖啡館的拿破崙(1769-1821年)掌權後,因深知思想在此傳達的速度,所以派耳目蹲點,監視人們的言論。

19世紀初,巴黎共有3000家咖啡館,是如今的兩倍。19世紀末起,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梵谷(Vincent van Gogh)、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沙特(Jean-Paul Sartre)等知識分子、藝術家相聚巴黎咖啡館雜談辯論、激盪創意,引領藝文潮流,醞釀成至今仍令人嚮往的法國咖啡文化。

但法國餐飲業者協會(AFMR)主席方登(Alain Fontaine)也說,這個能讓民眾討論、相遇、重塑世界、「共同生活」的珍貴傳承已瀕臨危險。「這是逃離孤單與歧視的大門;在咖啡館裡,沒有社會差距,所有人得到的服務都一樣。幾分鐘內,吧檯旁的人就會聊了起來,把敬語拋在一邊。」在他看來,早在臉書(Facebook)之前,咖啡館就是法國的第一個社群網絡。

為一探虛實,我找了幾間老巴黎的傳統咖啡館,想聽聽他們怎麼說。

9m19sd4494as3i6r6ai29frujyd9pm
巴黎六區的調色盤咖啡館(La Palette)於1930年代開業,目前名列法國歷史建物名錄,過去畫家塞尚與畢卡索常光顧於此。壁上畫作中,左右兩人為咖啡館老闆,中間女性則為畫家本人|Photo Credit: 中央社

1930年開業「調色盤」(La Palette)咖啡館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近年傳統咖啡館的確不斷消失,「很多時候,人們更傾向在辦公室喝咖啡或快速吃點午餐,不太願意花時間來咖啡館了。」但作為名列法國歷史建物名錄的古蹟咖啡館,他們很幸運地並未遭受到太多影響,不僅有老顧客,還有朝聖者。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