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NBA的進攻犯規尺度拿捏,間接增加球星受傷風險,何不考慮擴大免責區?

文:運動視界編輯

在西區首輪洛杉磯湖人與曼菲斯灰熊隊第一戰的進攻間接比賽第四節,灰熊後衛Ja Morant在一次切入後痛苦地躺在球場上,犯規風險並且因手部的尺度傷勢直接前往了更衣室,這讓他這場比賽的拿捏奮戰到此結束。隨後,增加洛杉磯湖人隊將一場勢均力敵的球星區比賽變成了一場輕鬆的客場勝利。

不久之後,受傷類似的考慮擴一幕在密爾瓦基上演,公鹿隊前鋒Giannis 免責Antetokounmpo躺在球場上痛苦地抓住他的背部。沒有了Antetokounmpo,進攻間接公鹿在第一輪的犯規風險首戰也失去了取勝的機會。

Morant、尺度Antetokounmpo這兩名球隊的拿捏頭牌球星共同之處除了都在季後賽受傷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受傷的增加方式。Morant和Antetokounmpo都是球星區切入後重重摔倒,而防守隊員都試圖製造進攻犯規。

Anthony Davis成功了擋下了Morant,而Kevin Love被吹判犯規,將Antetokounmpo送上罰球線。

隨著明星球員上場的時間越來越少,聯盟需要開始思考如何讓他們上場更多的時間。除了提高獎項門檻外,另一個值得探討問題是犯規後的罰則是否足以保護球員避免受到危險的落地方式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儘管Morant、Antetokounmpo雖然都在接下來的第二戰缺席、但都沒有受到足以葬送生涯的傷,並且在各自的系列賽再度出賽。然而,我們都已經看過非常多尚未升起的新星因傷病而提早殞落,如何避免下一個有類似經歷的球員出現成了首要的課題。

GettyImages-1232055910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禁止次要防守員承受撞擊

最極端的可能性是禁止任何協防者製造進攻犯規,這個想法是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Mark Cuban在2004年的個人網誌上提出的。

Cuban承認小牛隊在製造進攻犯規環節做得很好,球員願意為了球隊防守而承受身體上的痛苦也值得讚賞,但他認為這個規則對NBA來說是「可怕的」。

他在文章中提到「這不僅會使雙方球員承擔受傷的風險,而且還削弱了籃球中一些最令人興奮和具備可看性的表現。球員不再著眼於向籃下發起精彩的、不可思議的好球,而是會低頭看著地面,看看是否有人會用製造進攻犯規的方式阻擋他們。」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提議不會減少由主要防守球員進行的阻攔,防止像Antetokounmpo這樣的球員衝擊籃框。根據ESPN Stats&Info的數據,他在過去10個賽季中犯了233次帶球撞人的進攻犯規,這還只是在他面對第一線想阻擋他切入的對手時發生的。

此外,即使球員可以在不被判走步的情況下撞倒協防者,NBA規則也禁止球員在超出身體圓柱體概念以外的範圍製造「非籃球接觸」,意即若是針對協防者,僅有刻意伸手做出多餘的推擠動作是不被允許的。

然而,在這個進攻效率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的年代,這樣的變化似乎對進攻方太有利了。當Cuban在2004年提議時,進攻效率處於最低谷,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讓進攻球員比較有利。2003-04賽季的聯盟平均進攻效率是每100個進攻回合得到101.4分。而本賽季,這一數據上升到了114.1。

擴大免責區

值得稱讚的是,早在Morant出生之前,NBA已經有一條旨在防止球員受傷的規則,那就是籃下的「進攻免責區」,且自從在1997-98賽季之後,免責區被擴大至現在的尺寸(直徑四英尺)。

NBA是第一個引進進攻免責區的聯盟,後來NCAA和FIBA也都採用了這項規定。然而,自從這項規則在26年前實施以來,比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進攻的範圍比現在要小得多。在1997-98賽季,只有16%的出手來自三分球,而本賽季,三分球出手的比例已經達到39%。

隨著遠距離三分球越來越普及,投射的平均距離也持續增加。根據ESPN的統計,1997-98年賽季,禁區外跳投的平均距離為18.4英尺(不包括logo shot),而本賽季籃框外的平均投射距離為22.8英尺,比過去增加超過4英尺。

進攻空間拉大使得防守者的防守範圍需要覆蓋更多空間,這意味著他們更有可能在持球者從禁區外起跳時,積極移動到他們附近的合法防守位置。

按照規定,這種「延遲站定」的防守動作是被禁止的。防守者試圖以製造進攻犯規的方式阻擋進攻球員的話「不允許在進攻球員開始收球做出動作時,進入進攻者前進的方向」。

也就是說只要進攻者先收球起跳攻擊籃框,防守者就不能在此時再試圖踏進免責區以外的位置來製造進攻犯規,這就是前述Love防守Antetokounmpo那一球被吹犯規的理由。

GettyImages-1055142506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然而,實際上裁判很難同時看準防守者的位置,以及進攻球員起跳的時間。因此,防守者是否在進攻免責區內往往成為區分阻擋犯規和進攻犯規的最主要標準,這就是為什麼Cuban調整主張增加免責區半徑到五英尺。

這個建議並非是草率提出的,早在2006年,Cuban就公開建議擴大免責區,並希望其「涵蓋整個油漆區」。

如果進攻免責區更大,Morant受傷的案例將被視為Davis的犯規,因此Davis在第一時間就不會嘗試製造進攻犯規。相反,Davis可能會轉而準備封蓋Morant的出手──而這是他擅長的事,他在周日總共貢獻了七個阻攻,多次擋下灰熊的進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