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柯文哲拋出「國會最大黨任行政院長」,恐成為通往總統之路的絆腳石

文:黃凱祥(學生)

近期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在粉絲見面會,柯文拋出如果其當選總統會任用國會最大黨擔任行政院長,哲拋政院總統之路並提及如果不如此可能產生倒閣的出國長恐成為風險,不過其又於粉絲見面會後在臉書上提到「行政院長應得到國會過半力量的會最支持」,引發許多討論。大黨的絆

筆者認為可以從「國會最大黨」與「國會過半力量的任行支持」之差異,柯文哲支持群眾的通往反應,此論述背後的腳石邏輯,一個理性務實各自表述,柯文以及筆者認為更好的哲拋政院總統之路做法來解讀。

國會最大黨 vs 國會過半力量的出國長恐成為支持

首先,柯文哲在粉絲見面會提到的會最「國會最大黨」,直接的大黨的絆理解就是國會佔最多數席次的政黨推薦行政院長,這邊並不強調過半,任行但是通往其後於臉書的發文,這可能就不單只是任命國會最大黨的人選為行政院長了,而是單獨或者合作得到「國會過半力量的支持」,這邊就有過半了。

這有四種的可能,第一種是與藍合作,超過國會過半力量,推舉國民黨的行政院長,第二種是國民黨的立院席次單獨過半,那行政院長就一定是國民黨,第三種是與綠合作,超過國會過半力量,推舉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第四種是民進黨的立院席次繼續過半,那就一定是民進黨的行政院長。

以現在的情形看起來,比較可能的是沒有任何一黨可以過半,也就是說行政院長的推舉必須採取合作的方式,作為關鍵第三黨的民眾黨就可以選擇與民進黨或國民黨合作推舉行政院長。

柯文哲支持群眾的反應

柯文哲當今民意支持度來到歷史的新高點,直逼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的支持度,背後支撐這股勢力的是柯粉、小部分的淺綠、大部分的中間選民、淺藍與部分深藍勢力,這股反對勢力有極大部分的期望是達成政黨輪替,部分是對執政黨在處理兩岸議題上的不滿,部分是對執政黨在內政上的腐敗已經無法容忍,但可能更多的是兩個都有。

當這些人聽到柯文哲可能選上後不排除任命民進黨的人當行政院長時,直接讓民眾想到其當選後仍然會任命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畢竟以現今的情況來看,民進黨繼續奪得國會多數黨的機會是高的,如此就可能造成這群期望政黨輪替的選票流失。

顯然,柯文哲也意識到這點所以將「國會最大黨」改為「國會過半力量的支持」,畢竟國會最大黨很可能是民進黨,而「國會過半力量支持」就為國民黨保留一些空間。

但是,柯文哲為什麼這樣論述呢?

論述背後的兩個動機

柯文哲這套論述,在內閣制的國家中確實有類似的任命方式,即當反對陣營的國會席次佔多數時,就可能出現任命反對勢力所推舉的行政院長這樣的情形,被稱為「左右共治」。「左右共治」是一種政治妥協的方式,主要是為了政局之穩定,

但為什麼剛剛論述的這個反對陣營在粉絲見面會的定義是「國會最大黨」,但在臉書的定義又變成「國會過半力量的支持」呢。

現實上的動機筆者認為可以分兩部分:

其一,柯文哲覺得他已經吸收很多深藍與淺藍選票,而想要擴及綠營的選票版圖。不過筆者認為這樣做似乎並無法吸引到綠營的支持者,反而使得自身支持群體先行產生強烈反彈,可能造成部分選票流失。

其二,是對國民黨釋出重大信號,背後代表的意思是,如果國民黨再不實質跟我談合作,那我當選後可能國民黨什麼都沒有。

侯友宜、朱立倫出席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會員大會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一個理性務實,各自表述

柯文哲背後代表的道德價值與改革勢力,是給人民一種對於未來的希望,之所以有許多小額的募款支持他,就是希望他真的能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問題是,如果柯文哲選上後依然用民進黨的人當行政院長,顯然就不可能做出大程度的改革,而柯文哲強烈批判當今的執政黨,但是又有可能任命他們的人作為閣揆,確實矛盾。

有人會問這樣理性務實的作法,不是很理想嗎?

確實,不同人有不同觀點,有的人覺得他很棒失去支持度依然要做,畢竟是內閣制國家所遵循的原則,有的人覺得這樣做是妥協是屈服,失去了其應該有的價值,一個理性務實各自表述的概念。但有的人也會說,以國民黨過去的表現,任命國民黨的行政院長也不會比較好。

那到底要怎麼做呢?

筆者認為更好的作法

以現實選票的考量,從柯文哲的支持群體的藍綠認同度來看,目前一定是偏國民黨的行政院長是他們比較支持的,畢竟柯文哲的部分選票也來自淺藍與深藍,當柯文哲推舉偏國民黨的人選時,也才能繼續吸引與鞏固其可能拉攏到的深藍與淺藍勢力。

不過,若要說逼國民黨上談判桌這個動機,顯然目前看來並沒有達成一定目的,反而為他帶來負面效果,加上許多支持他選民也期盼能跳脫藍綠框架。所以該怎麼做呢?這就是柯文哲與國民黨的難題了。

筆者認為柯文哲若當選,首先必須與國民黨的勢力進行深度協商,破除過去國民黨以及民進黨執政的腐敗行為。

至於柯文哲所害怕的倒閣,預防方式必須建立在包容不同聲音與對價值的不妥協上,而不該只是害怕倒閣的危機,進而奉上行政院長的職位,否則可能造成總統與行政院長的意見不同,使政治情勢更加動盪,要不然就是兩方對於施政的妥協,再次犧牲人民的利益。

這樣是不是跟過去似曾相似呢?

融合現實與理想才是比較好的論述方式,否則可能平白流失自己的優勢,進而導致柯文哲通往總統的道路更加顛簸。

延伸閱讀

  • 侯友宜的六個困境:為什麼支持度一直下跌?如何從柯文哲那裡把票搶回來?
  • 2024台灣總統大選:柯文哲民調支持度意外領先,年輕族群為何較支持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