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浦哲哉
濱口龍介執導的濱口電影《在車上》(2021年)為什麼能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如此讚譽呢?在坎城國際影展上斬獲四獎,為日本電影首奪最佳劇本獎,龍介此後又接連拿下金球獎、車上潮流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等獎項,為何望2月8日最終提名奧斯卡的廣受四項大獎。若能斬獲最佳影片獎,全球契合將成為日本電影史無前例的讚譽追求殊榮,可謂震撼人心。多樣帶有的希
這部影片的性的現代獲獎之路如此勢如破竹,原因何在?本文對濱口導演構建的時代色彩電影世界進行一番回顧,順便分享一些自己的濱口感想。
模仿《赤膽屠龍(Rio Bravo)》的龍介簡約風格
濱口導演之所以受到全球電影愛好者、影評人和同行的車上潮流廣泛讚譽,最重要的為何望原因恐怕在於他的創作姿態——尊重電影發展史中積澱的各種經驗,同時又敢於將前人的廣受經驗大膽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據說在進片場前,濱口會重溫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的《赤膽屠龍(Rio Bravo)》(1959年)。這是一部傑出的動作片,剔除一切多餘的元素,風格簡約,每個場景都經過精心雕琢。
當然,《在車上》並沒有直接模仿這部影片,不過,即使表現的是重要場景,比如西島秀俊扮演的主角家福祐介,和三浦透子扮演的司機渡利美莎紀終於心靈相通時,濱口也不做多餘的處理。他只是讓美莎紀穩穩地抓住祐介扔出的打火機,然後默默地點燃了菸。但是這一幕卻能傳遞非常多的資訊,讓人想起霍克斯的經典動作片簡約直接、乾淨俐落的風格。
他從前輩大師們那裡學習導演技巧,學到了如何緊湊地安排情節,並行之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影片拍攝中。霍克斯不過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說到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郞、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增村保造、相米慎二,以及兼任東京藝術大學老師的黑澤清等一眾前輩,都是濱口長久以來虛心學習的對象。想必裡面也有全球的電影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濱口是近年來不多見的一位嚴謹紮實的影像表達者,他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電影發展史,細細咀嚼,努力想要向前踏出一步。
什麼是好的表演
濱口的電影兼備娛樂性和開放性。《偶然與想像》(2021年)也是如此,充滿著輕快感和現代感。如果說這部影片是在充分研究電影發展史的基礎上拍攝的,可能會讓觀眾誤以為片中充斥著教條主義般的無趣,或是只有資深電影愛好者才能理解的自娛自樂之作,但事實恰恰相反,濱口的電影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原因何在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將「什麼是好的表演」這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置於首要地位,並作為自己拍片時不可動搖的基石。他最獨特的風格正在於此。
我們每天都在影視劇中看演員的表演,有時被感動,有時卻感覺矯揉造作。那麼,什麼才是好的表演呢?有可能通過表演,把人類存在的不可替代性、難以言表的複雜情緒表現出來嗎?如何才能使之成為可能?濱口的電影讓我們不由得思考這一本質性問題,而這恰恰成就了其作品吸引全球觀眾的魅力。
是不是好的表演,在這個問題上弄虛作假毫無用處。弄虛作假的表演觀眾會察覺到。理論武裝得再好,鏡頭記錄下的表演缺乏實力也無濟於事。正因為濱口在這樣嚴苛的拍攝場景中不斷試錯,他的作品才會讓觀眾感覺扣人心弦。
如何讓演員表達出真情實感
濱口立志成為電影導演,是因為看了一部影片,這就是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的《Husband》(1972年)。這是部小眾影片,沒在日本上映,也沒有零售。卡薩維蒂批判好萊塢主流電影將原本複雜的人類存在普遍表達得乏味無趣,他在當演員之餘,利用休息日和夜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到一起,依照自己這個小團體的風格製作了一部全新的電影。作品過於別出心裁,很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並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卻吸引了一批狂熱的粉絲。
濱口以卡薩維茲的影片為範本,從事業剛剛起步時起,就以如何調動鏡頭前的演員表達出真情實感為課題,孜孜不倦地探索答案。其成果體現在《暗湧情事》(PASSION,2008年)、《親密》(2012年)、《歡樂時光》(Happy Hour,2015年)這三部影片中。
《歡樂時光》在神戶拍攝,沒有表演經驗的非職業演員們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坊訓練,耗時兩年製作完成。上映時長達5小時14分鐘。濱口表示,他是將其作為女性版的《Husband》來拍攝的(《歡樂時光》最早擬定的名字是《Brides》(新娘們之意))。
《在車上》也向觀眾提出了同樣的疑問:什麼是表演?鏡頭如何才能細緻入微地記錄每一個人內心的複雜情感?影片講述的故事確實波瀾迭起,與單調乏味相去甚遠。另一方面,他把這個難題拋出來與觀眾共用,其姿態非常平等,既不裝模作樣,也不故弄玄虛。他信任觀眾,邀請觀眾一起來思考,這種「對觀眾友好」的姿態也特別值得一提。
在這部影片中,扮演舞臺劇導演家福祐介的演員西島秀俊直接向我們展示了他探索「什麼是表演」的過程。家福的執導方式也可以說就是濱口親自在《歡樂時光》等作品中嘗試過的方法的翻版。這是極其大膽的嘗試,最終濱口將自己的疑問和探索悉數與觀眾共用。
「多樣性」和「時間的安排」
《在車上》在全球獲得高度讚譽的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契合了當今愈發迫切地追求稱頌「多樣性」的時代潮流。
面對肆虐全球的排他、排外主義,電影能做些什麼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在車上》這部影片裡,操著不同母語的演員們聚在一起,用各自的語言共同演出了一部舞臺劇。甚至還有用手語表達的演員。不難想像,這部極力想從「多樣性」中汲取力量的劇中劇,在眾多影評人眼裡是多麼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