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專訪】台法阿三國合製片《The Last Queen》:以前歐洲人以為台灣是泰國,現在知道,台灣就是台灣

文:陳凱棠

《The專訪 Last Queen》是今年入圍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Venice Days)」單元的劇情長片,由阿爾及利亞和法國雙棲的台法台灣泰國導演丹米陽(Damien Ounouri)和阿蒂拉(Adila Bendimerad)聯合執導,故事以16世紀的阿國歐陸大航海時代為背景,講述當時北非阿拉伯共和國的合製一個民主王國「阿爾吉亞」,遭西班牙王國佔領後,歐洲王國內的人為人民與紅鬍子海盜結盟,解放西班牙獨裁壓迫。現知未料獲勝之後,道台國王遭到海盜反噬,灣台灣紅鬍子成了統治者,專訪開啟長達四個世紀的台法台灣泰國蘇丹獨裁專制。

光是阿國這段描述,就讓人感受到故事歷史背景的合製巨大、架構的歐洲繁複細緻,要製作這樣一齣電影,人為有很多困難。但也因此,讓《The Last Queen》劇本在2018年入選坎城cinefondation的年度劇本開發項目,台灣製片人黃江豐與王思靜看中劇本的潛力,居中牽線,透過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的國際合作投資專案,成功媒合台灣特效、聲音團隊,以及法國、阿爾及利亞的電影主創團隊,開啟了《The Last Queen》的跨洋冒險。

對於能踏出這一步,黃江豐話說的謙和,「因爲剪接師馬修以及製片思靜的關係,又有文策院的支持,後期又有很強的後期團隊,才促成這樣的機會。」他說台灣劇組雖然主要是負責後期製作,但是製片團隊早在前期開發就已經參與其中,「合作結果到目前為止,都是非常正面、非常好的。」

《The_Last_Queen》電影視覺。(圖片由Taj_Intaj_Agat_Photo Credit: Taj Intaj Agat Long Hu Bao提供
《The Last Queen》電影視覺

匯集台灣頂尖團隊讓歐洲驚艷

製片人王思靜回憶起合作的起點,興奮之情依舊難掩,「丹米陽導演2016年有一部入圍坎城影展雙週短片單元的短片《KINDIL》,與這一次的《The Last Queen》一樣,都在談阿拉伯女性的處境與自覺。」王思靜說當時《KINDIL》也是到台灣做部分後期製作,有了與台灣合作的經驗,因此這次《The Last Queen》再次合作,減少許多可能因異文化而產生的摩擦。

《The Last Queen》因為是史詩電影,戰爭的鏡頭很多,在預算限制下,需要大量的特效讓畫面更加恢弘、磅礴,在王思靜的引薦下,導演找上台灣剪輯、特效、聲音團隊,王思靜很驕傲,「不是因為我是台灣人,所以我製作的片子就要拉來台灣,是因為我要確保的電影片子的質量要好才可以啊!台灣人才臥虎藏龍,就是負責任刻在DNA裡、溝通又有耐心、東西做得好啊!」

確實,操刀《The Last Queen》的特效、聲音的團隊,都是台灣業界的一時之選。

特效部分,由曾經製作影集《麻醉風暴II》CG特效與剪接、藉由電影《下半場》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的「沸騰了映像」,與去年製作本土旗艦影集《茶金》的特效團隊公司「夢想動畫」兩強聯手,共同主導《The Last Queen》的特效製作。其中一位特效總監Evan溫,由好萊塢海歸定居台灣,他之前的作品包括:《黑豹》、《復仇者聯盟》、《水行俠》等等。

聲音設計則是由中影曾透過電影《返校》獲得2020年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獎的資深混音師簡豐書,與中影擬音師楊家慎合作,共同賦予《The Last Queen》的聲響面孔。

對於與國外影人合作,這些團隊都不陌生,但這次的經驗,他們都感覺合作特別順暢,特效製作人魏如涵說,「一開始也是蠻緊張的,互相試探,不清楚對方的標準在哪裡。」但建立了信任之後,溝通成本快速降低,夢想動畫的監製李走狗,對導演極力稱讚,「導演在做Note的時候,很用心,會找一些參考給我們,我們拿到第一手的東西,就可以很清楚導演想要怎麼做。」

在聲音方面的製作,擬音師楊家慎也說,障礙比想像中小,「在一些材質上,導演會告訴我們他的想法,可能想讓片中的武器,在搖晃時聽起來比較多零件的聲音,或是哪些武器他想以特殊材質呈現。」雖然導演是外籍,但相較於與台灣的導演合作,楊家慎認為,差異並不大。

王思靜坦言,跨國合作怕的是文化差異,不同的社會群體,工作方式、態度都不盡相同。但是這次的合作,導演們與法國及阿爾及利亞的主創團隊,都對台灣讚譽有加,「每一次的溝通、交件,導演們都更滿意,他說道,沒想到最後的成品,超過了他們的想像,他非常開心。」

混音師簡豐書、擬音師楊家慎模擬片中武器聲響。(照片由中影提供)Photo Credit: 中影提供
混音師簡豐書、擬音師楊家慎模擬片中武器聲響
擬音師楊家慎模擬兵器發出聲響。(照片由中影提供)Photo Credit: 中影提供
擬音師楊家慎模擬兵器發出聲響

走向國際拓展視野,也讓產業更加健康、茁壯

跨國合作的好處,是讓台灣的內容創作者、技術人員都能夠開拓眼界,也累積不同的經驗,特效製作人魏如涵指出,「國內創作者關注的議題較類似,一陣熱潮出現,大家都會做相似的類型,議題重複性也高。」李走狗說,像是這次《The Last Queen》的特效製作,過去台灣製作此類史詩電影的經驗不多,這類的電影合作,都是在為本地的技術人才累積經驗。

此次與《The Last Queen》合作,魏如涵認為,為業界起了一些示範作用,她進一步指出,工作條件與環境都有很大的進步,「這次我們跟法國、阿爾及利亞的團隊合作,其實工作很舒適。過去我們也跟美國合作過,他們就是更工業化的方式。但歐洲人工作,某種程度跟台灣一樣,比較有彈性,但亦不脫序,會把人擺在最前面,不是只拿著績效做唯一的指標。」李走狗笑說,對技術人員的待遇也合理很多,讓特效、聲音這一類的技術工作者,得到實質上的尊重。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