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的攻略来啦!—新闻—科学网
■本报记者 李晨阳 见习记者 程唯珈 8月27日上午,建设教育部、略啦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新闻这也是科学继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后,又一份高校“双一流“建设方面的双一流重要文件。 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后,各大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略啦办学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困惑和困难在所难免。科学《指导意见》的双一流出台,对引导高校“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建设 《中国科学报》记者为此采访了5位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略啦请他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新闻那些重点和亮点。 以人为本——学校要跟上新新人类步伐 “深入研究学生的科学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 “实施高校体育固本工程和美育提升工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审美素养。” ——《指导意见》 孙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大,他们对自身专业、社会都有自己的认知与判断,这倒逼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去适应学生的变化,知道学生想什么、专业知识缺什么,包括学生的思想抱负等。这些正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崭新要求。” 刘毅军(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今天的学生渴望更多元的选择空间,而且比较注重一些实际的短期收益。怎么把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结合起来,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事情。” 博士扩招——直博比例适度提高 “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 “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意见》 高岭(西安工程大学校长): “我比较认可本科生直升博士生。我们现在的人才成长过程过于漫长,很多人博士生毕业已年近30,面临着工作、婚姻、育儿的巨大压力。应该允许部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当然这个范围不宜过分扩大。” 孙亮: “博士生规模不应该完全由行政性分配指标决定,应该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适当为基础性的发展提供倾斜指标。指标应该转移到社会更需要的专业上去。博士学位的教育依然要走精英化的道路,不要在规模的发展上丧失博士学历的含金量。” 强化教学——讲课和写教材都是大事业 “努力编写出版具有世界影响的一流教材。” “改革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突出教学一线需求,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 ——《指导意见》 高岭: “目前我们的教材与国际一流水准的差距还是不小的。我们的科研工作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还缺乏面向整个领域的系统化研究,因此教材往往存在相对滞后和不够全面等问题。高校应该肩负起编写优质教材的责任。” 刘毅军: “这几年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显著提升,但编写教材这一重要工作仍然受到冷遇。因为编写教材在评定职称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大家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太多。要改善这一局面,就要从评价体系上下功夫。” 孙亮: “高校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将科研与教学的绩效评定比例重新设置,将教学提升到首位。再著名的教授、学者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所有的科研都是为了教好学生。只有在这个理念下,才能找到具体的路径。” 杨德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国家每4年评一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很多都是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宝贵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成果应该好好梳理一下,应用起来、推广起来,千万不要束之高阁。” 科研布局——学科要新陈代谢、加强融合 “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完善学科新增与退出机制。” “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指导意见》 李言荣(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条非常重要!过去几十年中国对基础理论创新缺乏大的贡献,主要是靠技术进步。我们要后来居上,走向世界舞台前沿,未来主要依靠学科的交叉。交叉融合的跨度越大,产生新文化新技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一直在呼吁大跨界,文理工医都可以互相交叉融合,在这些新生的领域里和交叉边界上培养成千上万的领军人才,带动我们的创新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刘毅军: “高校决定增加某个学科时,应该考虑现有的学科能否对这个新兴学科起到交叉支撑的作用。”杨德森: “目前我们国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学科目录还不能很好地衔接,这给新增学科和交叉学科造成一定阻碍,希望尽快改善这一现状。” 人才攻略——不看帽子看成效 “精准引进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坚决杜绝片面抢挖‘帽子’人才等短期行为。”——《指导意见》 李言荣: “根据中国当前的科技和经济水平,我们仍然急需人才,已经到了精准引进和使其能发挥关键作用的阶段。引进海外人才,最重要的是人岗匹配。这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国家资源的尊重。” “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中国应该多瞄准有潜力的三十多岁的青年才俊,不要总盯着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作者:李晨阳 程唯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28 8:59:3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双一流”建设的双一流攻略来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