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學醫難,難在什麼地方?

文:陳家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學醫難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麼地堅持身兼行政、學醫難教學及診症工作,麼地因走在前線讓他尋找改革方向,學醫難亦能身教學生,麼地致力培育有醫德的學醫難良心醫生)

上星期四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完成培訓一批年輕醫生的大日子,220多名醫科生經過六年的麼地栽培,由當年的學醫難小伙子變成了準醫生,當中所付出的麼地汗水及淚水是不足為外人道。

醫科生必須經過嚴格的學醫難專業考試才可以成為見習醫生,正所謂「過五關、麼地斬六將」。學醫難身為老師,麼地我們總是學醫難把畢生所學傳授給這批未來醫生。教學生,不單是傳授武功,而是讓他們「聽其言、觀其行」,很多醫術精湛的大國手或是時間所限、或是覺得責任太大,都不願為人師表。

專業考試極之嚴格,即使大學或醫委會並沒有要求我們每年邀請海外專家作評審,但為了保障廣大市民的健康,確保中大醫科生具備國際水平和質素,我們每年都堅持邀請來自全球頂尖學府而且聲名顯赫的醫學教授來考核醫科生。雖然考試嚴謹,每年絕大部份醫科生都會順利畢業。除了本地專家,今年我們還邀請了來自美國、澳洲及愛爾蘭的專家作考官。還記得當日那幾位來自海外的學者對我們的畢業生大加讚許,這是對本地醫學教育質素的肯定和認同。

不少人覺得學醫難,以為需要背誦很多複雜的課本或醫學名詞。其實現代科技先進,例如3-D圖像、電腦數據分析等,加上互聯網有大量醫學資訊,需要「死記死背」的硬知識已愈來愈少,所以記憶力好的同學未必在讀醫上佔優勢。

那麼學醫難,難在什麼地方?第一、要勝過自己並不容易。能夠讀醫的學生中學年代必然是名列前茅,不會甘願「符碌」升班。當人對自己有要求,內心那份壓力便會揮之不去。要輸得起,才能夠勝過自己,將來才有能力面對更大的挫折。

第二、學做人難。醫生不單要面對疾病及生死,更要學習聆聽與溝通,因為每個病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一班初出茅廬、缺乏人生閱歷、甚至是温室長大的年輕人來說,真是談何容易?學醫,其實是學做人,必須終身學習。

離開校園,每個畢業生往後的際遇也不一樣,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毋忘初心,就是要堅持一般看似缺乏經濟效益、沒有客觀指表量度的行醫情懷。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Facebook)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