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导读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国首截至2022年9月15日,次火测任成果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星探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科学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研究截至2022年9月15日,发布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国首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次火测任成果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星探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科学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研究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发布科学成果。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国首凹锥、壁垒撞击坑、次火测任成果沟槽等典型地貌的星探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在着陆区发现富含含水矿物的板状硬壳岩石及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与地表侵蚀程度的关系、近火空间环境中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一手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15岁的奥运冲浪手杨思琪:来自大山,驰于大海
- 首次出口!从化冻眠荔枝远赴阿联酋迪拜
- 日本10月外储再创历史新高
-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突破90万亿元
- 制止餐饮浪费∣广西桂林开展“制止餐饮浪费,青年在行动”主题征文活动
- 游资炒作 农产品大幅涨价
- 国际能源署称明年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 日本北海道發生一起交通事故 事故車輛內發現2人遺體
- 网络直播“查”外卖 食品安全“亮”起来
- 福建:创新交叉互查方式 排查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隐患
- 粤桂协作,深邕同行!深圳福田商协会走进上林县
- 春节档票房盛宴:6部影片强势吸金,《哪吒2》与《唐探1900》战况胶着|新春走基层
- 以色列和哈馬斯分別釋放被扣押人員 涉及200餘人
-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促G20领导人警惕保护主义风险
- 银监会调研揭大房企负债真相 互保贷款1417亿
- 日本2023年超2.1萬人自殺 中小學生自殺人數仍居高位
- 宁夏石嘴山:构建信用监管格局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 打造海岛“农旅+”新场景!珠海万山的底气是什么?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详解高考语文卷:强化基础
- 年轻人追捧“电子年货”!扫地机器人热销,科技感与烟火气交融|新春走基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